《雍正王朝》中如果说雍正是象棋里面的“将”,那其他人是什么呢?
一、一个将:雍正
原因:获得皇位,实行新政
二、两个“士”:十三阿哥胤祥和张廷玉
士:主要起保护将的作用,也可作为“炮”的“炮架”,应为皇帝的近臣
1.十三阿哥胤祥
原因:十三阿哥胤祥作为臣弟在雍正即位时和八王议政两个关系“生死存亡”的时候,用其在军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帮助雍正获得并稳固皇位,助其推行新政
2.张廷玉
原因:张廷玉作为两朝宰相,刚正不阿,忠于皇帝,八王议政时主动站出,从理论上推翻八王议政的合法性,支持雍正推行新政
三、两个“象”:隆科多和图里琛
象:主要作用是防守,保护自己将,象的活动范围限于“河界”以内的本方阵地,不能过河越界
1.隆科多
原因:隆科多在雍正即位之前,作为九门提督负责京城内部的安全和防务,拥护雍正即位;但作为“象”却违反游戏规则越界,八王议政期间站在了雍正的对立面,最后落得个抄家,圈进而死的下场
2.图里琛
原因:图里琛作为御前侍卫总管,直接听命皇帝办差,康熙和雍正很多“暗地里”的差事都少不了图里琛;同时,图里琛作为钦差大臣协助岳钟琪夺了年羹尧的大将军,协助田文静办了山西巡抚诺敏,协助李卫保护皇子弘历
四、两个“马”:李卫和田文静
马:马一次可走的选择点最多可以达到四周的八个点,故有“八面威风”之说
1.李卫
原因:李卫从随从,到被借口“赶到”年羹尧手下做事,到后来做了县太爷、四品道台、布政使、巡抚、再到最后的封疆大吏总督;这一路升迁,靠的是在四爷身边尽心办差,在年羹尧身边充当眼线,在主政一方时,查抄科场舞弊,支援西北钱粮和支持实行新政,可谓“八面威风”,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2.田文静
原因:田文静在江南赈灾时协助四爷和十三爷办差,到京城后协助追缴国库欠款,再到后来升迁至河南巡抚,一路上无时无刻都充当着“先锋官”的角色,事我来办,祸我来背
五、两个“車”:年羹尧和邬思道
1.年羹尧
年羹尧最初随四爷和十三爷到处办差,后来从年军门,到主政四川,陕甘总督到后来的“抚远大将军”,既办差又打仗,帮助四爷挟制“大将军王”老十四,帮助雍正平定西北叛乱
2.邬思道(邬先生)
邬思道,作为军师,为雍正即位出谋划策,可以说和年羹尧“一文一武,无处不在”
六、两个“炮”:岳钟琪和孙嘉诚
炮:炮的攻击手段多,但在攻击时需找到合适的“炮架”,
1.岳钟琪
岳钟琪,雍正搭好了台,图里琛协助其夺了年羹尧的“大将军”,升了年大将军手下参将,从全国各地调来了新的参将,来充当岳钟琪的“炮架”,四爷真是下得一手好棋
2.孙嘉诚
孙嘉诚替雍正当了三次“当头炮”:一是谏言新朝铸币的弊端,二是谏言张廷璐科场舞弊案,三是弹劾年羹尧;最终,在西北协助年羹尧时被年羹尧所杀,让年羹尧成了百官的公敌,也成为杀“年羹尧”的导火索
七、五个“卒”:张五哥、高毋庸、文宝生、秦顺儿和高福
卒:卒是消耗的兵种,掩护的的兵种,但是很难成为主力兵种,往往要勇敢向前,硬碰硬,一换一,甚至有时候会被舍弃
1.张五哥
原因:御前侍卫,为人正直,重情重义,知恩图报
“好个张五哥,你小小的一个侍卫,保起皇子来了,你面子不小啊你”,“朕答应你了”
2.高毋庸
四阿哥府上的总管,雍正登基后没在出现过,至于去哪里了
邬先生离开时曾对十三爷说过:“府里专一替四爷办秘密差事的人,恐怕就要啊”
3.文宝生
文保生作为十三爷的门人,懂事,会办事,在十三爷那给自己老爹谋了个差事,外加北京一套四合院;再帮十三爷救出郑春华后,又得到了五千两银子和五十晌地;不像“怎么着”秦草儿,虽然得了五十两,却挨了个大巴掌,差点把命都搭进去
4.秦顺儿
原因:十三爷让秦顺儿唱了一首描写爱情的小曲来抨击保守派们所谓的“礼法”,秦顺儿在剧中唱了多次小曲,有奖有罚;虽是小太监,却有情有义,最后一曲是在送别十三爷的时候
5.高福
作为最初的“小卒”,走错了“最忌讳”的一步,送了自己的性命
总之,《雍正王朝》中雍正阵营中,每个人都如“象棋中的棋子”,起着不同的作用,扮演者不同的角色;有人陪“将”走到了最后,有人走错了不说反而去“将军”而被杀,有人中途被当了“弃子”
但结果只有一个:将,赢了这盘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