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如果說雍正是象棋裡面的“将”,那其他人是什麼呢?
一、一個将:雍正
原因:獲得皇位,實行新政
二、兩個“士”:十三阿哥胤祥和張廷玉
士:主要起保護将的作用,也可作為“炮”的“炮架”,應為皇帝的近臣
1.十三阿哥胤祥
原因:十三阿哥胤祥作為臣弟在雍正即位時和八王議政兩個關系“生死存亡”的時候,用其在軍隊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幫助雍正獲得并穩固皇位,助其推行新政
2.張廷玉
原因:張廷玉作為兩朝宰相,剛正不阿,忠于皇帝,八王議政時主動站出,從理論上推翻八王議政的合法性,支援雍正推行新政
三、兩個“象”:隆科多和圖裡琛
象:主要作用是防守,保護自己将,象的活動範圍限于“河界”以内的本方陣地,不能過河越界
1.隆科多
原因:隆科多在雍正即位之前,作為九門提督負責京城内部的安全和防務,擁護雍正即位;但作為“象”卻違反遊戲規則越界,八王議政期間站在了雍正的對立面,最後落得個抄家,圈進而死的下場
2.圖裡琛
原因:圖裡琛作為禦前侍衛總管,直接聽命皇帝辦差,康熙和雍正很多“暗地裡”的差事都少不了圖裡琛;同時,圖裡琛作為欽差大臣協助嶽鐘琪奪了年羹堯的大将軍,協助田文靜辦了山西巡撫諾敏,協助李衛保護皇子弘曆
四、兩個“馬”:李衛和田文靜
馬:馬一次可走的選擇點最多可以達到四周的八個點,故有“八面威風”之說
1.李衛
原因:李衛從随從,到被借口“趕到”年羹堯手下做事,到後來做了縣太爺、四品道台、布政使、巡撫、再到最後的封疆大吏總督;這一路升遷,靠的是在四爺身邊盡心辦差,在年羹堯身邊充當眼線,在主政一方時,查抄科場舞弊,支援西北錢糧和支援實行新政,可謂“八面威風”,哪裡需要就去哪裡
2.田文靜
原因:田文靜在江南赈災時協助四爺和十三爺辦差,到京城後協助追繳國庫欠款,再到後來升遷至河南巡撫,一路上無時無刻都充當着“先鋒官”的角色,事我來辦,禍我來背
五、兩個“車”:年羹堯和邬思道
1.年羹堯
年羹堯最初随四爺和十三爺到處辦差,後來從年軍門,到主政四川,陝甘總督到後來的“撫遠大将軍”,既辦差又打仗,幫助四爺挾制“大将軍王”老十四,幫助雍正平定西北叛亂
2.邬思道(邬先生)
邬思道,作為軍師,為雍正即位出謀劃策,可以說和年羹堯“一文一武,無處不在”
六、兩個“炮”:嶽鐘琪和孫嘉誠
炮:炮的攻擊手段多,但在攻擊時需找到合适的“炮架”,
1.嶽鐘琪
嶽鐘琪,雍正搭好了台,圖裡琛協助其奪了年羹堯的“大将軍”,升了年大将軍手下參将,從全國各地調來了新的參将,來充當嶽鐘琪的“炮架”,四爺真是下得一手好棋
2.孫嘉誠
孫嘉誠替雍正當了三次“當頭炮”:一是谏言新朝鑄币的弊端,二是谏言張廷璐科場舞弊案,三是彈劾年羹堯;最終,在西北協助年羹堯時被年羹堯所殺,讓年羹堯成了百官的公敵,也成為殺“年羹堯”的導火索
七、五個“卒”:張五哥、高毋庸、文寶生、秦順兒和高福
卒:卒是消耗的兵種,掩護的的兵種,但是很難成為主力兵種,往往要勇敢向前,硬碰硬,一換一,甚至有時候會被舍棄
1.張五哥
原因:禦前侍衛,為人正直,重情重義,知恩圖報
“好個張五哥,你小小的一個侍衛,保起皇子來了,你面子不小啊你”,“朕答應你了”
2.高毋庸
四阿哥府上的總管,雍正登基後沒在出現過,至于去哪裡了
邬先生離開時曾對十三爺說過:“府裡專一替四爺辦秘密差事的人,恐怕就要啊”
3.文寶生
文保生作為十三爺的門人,懂事,會辦事,在十三爺那給自己老爹謀了個差事,外加北京一套四合院;再幫十三爺救出鄭春華後,又得到了五千兩銀子和五十晌地;不像“怎麼着”秦草兒,雖然得了五十兩,卻挨了個大巴掌,差點把命都搭進去
4.秦順兒
原因:十三爺讓秦順兒唱了一首描寫愛情的小曲來抨擊保守派們所謂的“禮法”,秦順兒在劇中唱了多次小曲,有獎有罰;雖是小太監,卻有情有義,最後一曲是在送别十三爺的時候
5.高福
作為最初的“小卒”,走錯了“最忌諱”的一步,送了自己的性命
總之,《雍正王朝》中雍正陣營中,每個人都如“象棋中的棋子”,起着不同的作用,扮演者不同的角色;有人陪“将”走到了最後,有人走錯了不說反而去“将軍”而被殺,有人中途被當了“棄子”
但結果隻有一個:将,赢了這盤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