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551、 庄子外篇《田子方》八

文王观于臧(1),见一丈人钓(2),而其钓莫钓(3);非持其钓有钓者也(4),常钓也(5)。

文王欲举而授之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安也(6);欲终而释之(7),而不忍百姓之无天也(8)。于是旦而属之大夫曰(9):“昔者寡人梦见良人(10),黑色而髯(11),乘驳马而偏朱蹄(12),号曰(13):'寓而政于臧丈人(14),庶几乎民有瘳乎(15)!’”诸大夫蹴然曰(16):“先君王也(17)。”文王曰:“然则卜之。”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无它(18),又何卜焉!”

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典法无更(19),偏令无出(20)。三年,文王观于国,则列士坏植散群(21),长官者不成德(22),螤斛不敢入于四境(23)。列士坏植散群,则尚同也(24);长官者不成德,则同务也(25);螤斛不敢入于四竟,则诸侯无二心也。

文王于是焉以为大师(26),北面而问曰(27):“政可以及天下乎(28)?”臧丈人昧然而不应(29),泛然以辞(30),朝令而夜遁(31),终身无闻。

颜渊问于仲尼曰:“文王其犹未邪(32)?又何以梦为乎(33)?”仲尼曰:“默,汝无言!夫文王尽之也(34),而又何论刺焉(35)!彼直以循斯须也(36)。”

551、 庄子外篇《田子方》八

【注释】

(1)文王:周文王。臧:地名。观:巡察。

(2)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钓:垂钓。此段寓言是借姜尚故事为素材,改写而成。故“丈人”非指姜尚。

(3)钓莫钓:指身在钓鱼,心不在钓鱼上面。

(4)非持其钓:并非以持竿钓鱼为目的。有钓者:意指别有钓图,并不在鱼上。(5)常钓:经常是这样钓法。

(6)弗安:不安。(7)释:放弃。

(8)无天:失去君王的荫庇、保护之意。(9)旦:早晨。属:集合。

(10)昔:通“夕”,夜间。 良人:贤良之人。

(11)髯,两颊上的长须。

(12)驳马:有斑纹杂色的马。偏朱蹄:蹄子半边红色。

(13)号:大声。

(14)寓:寄托。 而:通“尔”,你。臧丈人:指文王在臧地所遇到的垂钓者。

(15)庶几:差不多,大概。瘳(chōu):病愈。

(16)蹴(cù)然:惊惧不安的样子。

(17)先君王:指文王的父亲季历,季历生时面黑而两颊多须,喜乘有斑纹的杂色马。经文王一说,众人皆以为是先王托梦。这样举用臧丈人,就成为祖宗之意,不可违背。

(18)无它:没有可疑之处。(19)更:改变;变更。

(20)偏令无出:半篇政令也未发出。偏:旁,一方。

(21)列士::列爵于朝的各种士人,如文士,武士等。坏植散群:结党营私之群体都解散.植:培植。

(22)不成德:不建立个人之功德。

(23)斔(yù):又作庾,量器单位,六斛四斗为庾。斛(hǘ):量器单位.十斗为斛。竟:同境。 这句是说,各诸侯国所用不同标准的量器不敢带入境内。

(24)尚同:尚且同心协力。(25)同务:群策群力。

(26)大师:即太师。武官名,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大,通“太”。

(27)北面而问:古代君主坐北面南,臣立在君对面,现在文王站南面北,立于臣,是对臧丈人的尊重。(28)及:推及。

(29)昧然:犹沉默不语。(30)泛然;淡漠无心的样子。

(31)朝令夜遁:早上还行使政令,晚上就不辞而别了。

(32)犹未:指还未能做主。(33)伺以梦为:何必要假托于梦呢。

(34)尽之:做得很完善。(35)论刺:议论与指责。

(36)循:顺。斯须:短时间。

【译文】

周文王在臧地巡察,看见一位老年男子在钓鱼,可是他身在垂钓却心不在钓鱼上面,并非以持竿钓鱼为目的,似乎别有所图,经常一直是这样钓法。

文王想要推举他并把朝政委托给他,可是又担心大臣和宗室不安;打算放弃这个念头,却又不忍心天下的百姓失去君王的保护。于是清晨便集合诸位大夫说:“昨晚我梦见了一位非常贤良的人,黑黑的面孔长长的胡须,骑着一匹有斑纹的杂色马,而四只马蹄半边是红的,他对我大声说:'把你的朝政委托给那位臧地的老人,恐怕你的百姓也就差不多解除痛苦了!’”诸位大夫惊恐不安地说:“这个显梦的人就是君王的父亲!”文王说:“既然如此,还是占卜一下吧。”诸位大夫说:“这是先君王的命令,君王不必多虑,又哪里用得着占卜呢!”

于是接来了臧地老人并且把朝政委托给他。臧地老人典章法规不更改,半篇政令也未发布。三年后,文王在国内遍访考察,见到列爵于朝的各种士人结党营私的群党都解散,各级长官再不建立个人之功德,各诸侯国所用不同标准的量器不敢带入境内。结党营私之群体解散了,却同心协力;各级长官再不建立个人的功德,却群策群力;各诸侯国所用不同标准的量器不敢带入境内,诸侯也不产生异心。

文王于是把臧地老人拜作太师,以臣的礼节面北而立恭敬地向他问道:“这样的政事可以在天下推行吗?”臧地老人沉默不语,抑或漫不经心地予以推辞,早上还行使政令,晚上就不辞而别了,从此再也听不到他的消息。

颜渊向孔子问道:“文王难道不能自己做主吗?为什么还要假托于梦呢?”孔子说:“闭嘴,你不要再说!文王做得已经很完善了,你怎么能随意评论和指责呢?他只不过是短时间内顺应众人的心态罢了。”

【赏析】

通过读这则寓言小故事,有以下几点感悟:一是周文王想聘用臧丈人一事,本是自己能做主的事却假托于梦,并集合诸位大夫议定,从而顺应了众人的心态,巧妙地把个人的主张变成了众人的意志。一件天大的事办得顺理成章,自然而然。二是臧丈人主持朝政后,“典法无更,偏令无出”却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体现出“无为而治”的思想观念。三是当周文王将臧丈人拜作太师后,并以臣的礼节面北而立恭敬地向臧丈人请教政事时,臧丈人却沉默不语,抑或漫不经心地予以推辞,并不辞而别了。这说明,臧丈人不想受制于人,不图荣禄,不为外物所羁绊。彰显出得道至人坚贞高洁的风范和节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