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六七十年代“下馆子”老照片,10元在国营饭店能吃些啥,很有面子

七十年代,无需踏入饭店,街角一瞥,那饭菜与美酒的香气便迎面袭来。饭馆内混合的气息,令人难以忘怀,满载着那个时代的独特韵味。

六七十年代“下馆子”老照片,10元在国营饭店能吃些啥,很有面子

那时候工资就二三十块,下馆子吃饭两三块就够了。菜和肉都特有味道,酒也特别好喝现在比不了了。大家整天乐呵呵的,工作多干点也没啥。盖房子找亲戚朋友,一天就搞定。那时候人们关系特别好,都乐呵呵的

六七十年代“下馆子”老照片,10元在国营饭店能吃些啥,很有面子

在那个年代下馆子可是个难得的奢侈。我至今都记得那次和爸爸去的那家小饺子馆,香气四溢令人垂涎。爸爸品着白酒轻声催促我品尝饺子,他的目光里满是温暖。虽然我已吃不下,但爸爸却将剩余的饺子和菜肴一扫而空,那份对食物的珍视,我至今难以忘怀。那是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窝头与白菜、土豆为伴,偶尔的咸鱼已是餐桌上的佳肴。但正是那份对美食的渴望,让那时的肉香、菜鲜、酒美、烟醇都显得分外诱人。每当回忆起那个年代,心中便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感,那是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也是对父亲深深的思念

六七十年代“下馆子”老照片,10元在国营饭店能吃些啥,很有面子

七十年代下馆子真便宜,三毛钱就能买一大碗肉多的羊肉汤,配料也简单就是葱花、蒜和木耳黄花菜。再来四个羊肉水煎包,才两毛钱。五毛钱就能吃饱,但那时候这价钱也不便宜哦

六七十年代“下馆子”老照片,10元在国营饭店能吃些啥,很有面子

七十年代物资紧缺下馆子成了一种奢侈。那时我鲜少踏足饭馆,即便去也只是简单的一碗素面或几个馒头。农民们即便拥有珍稀食材,也往往要变卖以换取生活必需品和孩子的学费。那时即便是死鸡、死猪,或是些许变质的鱼虾、鸡蛋,都成了难得的美味

六七十年代“下馆子”老照片,10元在国营饭店能吃些啥,很有面子

七十年代五毛钱可谓是一笔不小的财富,相当于农民全天的收入,或是工人劳作半日的所得。然而即便怀揣这五毛钱走进饭馆,也并非能随心所欲地点餐,因为许多食物不仅要用钱购买,还需附上珍贵的粮票。那是一个工分仅值三五分钱的年代,白条横行收入难以兑现

六七十年代“下馆子”老照片,10元在国营饭店能吃些啥,很有面子

刚解放时我进厂工作月工资47元奖金15元。那时大白菜超便宜,两分钱一斤买两千斤才花五块,够吃一冬天。我那时的月工资能买两万多斤大白菜。现在我退休了工资只能买一千多斤。哎现在的生活水平,真的不如以前了

六七十年代“下馆子”老照片,10元在国营饭店能吃些啥,很有面子

在县乡里每个公社至少有一家餐馆,大场镇更多都是集体合作。吃饭时许多人爱点一碗合汤,不用炒菜。合汤是用前后锅煮的,前锅炒菜后锅煮汤洗锅水也倒进后锅,汤里有盐、味和油。那时候饭馆只卖饭不炒菜赚不了钱,因为饭价低米价高用米换饭更便宜。饭馆还常被查煮饭、做菜都有标准,短斤少两要受罚甚至被开除

六七十年代“下馆子”老照片,10元在国营饭店能吃些啥,很有面子

在那个年代国营饭店的炒肉令人垂涎,却往往只能望而却步,因为粮票有限钱包羞涩。那时下馆子是种奢侈,饭店稀少物美价廉的商品总是难求。油条、麻花、烧饼对许多孩子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三分钱的冰棍对小孩来说都是难得的美味。如今时代变了大米、白面、鸡、鱼、肉、蛋已经成为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常客。这就是我们的小康生活,群众对此应心怀感激,珍惜当下享受这丰硕的果实

六七十年代“下馆子”老照片,10元在国营饭店能吃些啥,很有面子

那些昔日的记忆,如同尘封的宝藏,在心中熠熠生辉。旧时光里的友情岁月,虽已逝去却仍恍如昨日。那个淳朴而真挚的年代,令人怀念却也只能成为历史的一页

六七十年代“下馆子”老照片,10元在国营饭店能吃些啥,很有面子

1970年我进厂做学徒月工资才17块。在厂里吃饭特便宜,好菜如红烧肉、炖丸子都才2毛,有点肉的菜1毛,像肉片炒青椒。素菜更便宜5分钱一份像醋溜土豆丝。那时候生活虽清苦但吃得简单也开心

六七十年代“下馆子”老照片,10元在国营饭店能吃些啥,很有面子

上世纪70年代,下馆子吃饭很便宜。一碗普通的面只要8分钱,加肉的也只要1角2分。点个菜也就3到4角钱。阳春面一碗6到8分,羊肉汤2到3角,烧饼5分到1角,还有鸭血豆腐粉条汤,也才1角5分。如果一个人想省钱,去饭店吃碗3角钱的肉片汤,配3两米饭只要3分钱。更省的话1角5分的豆腐汤就够了。那时候一个人吃饭一般不超过2块钱。到了80年代初,上饭店也花不到四五元。70年代还有6元套餐,能让四五个人吃饱,还包括酒和肉。78年我和朋友两人吃了两碗馄饨、一盘肘子、一个炒菜,还喝了半斤酒也才花了3块6,那时候月工资才335元呢

六七十年代“下馆子”老照片,10元在国营饭店能吃些啥,很有面子

在往昔的岁月里,物价虽低生活却显得捉襟见肘。那时的月薪仅有三四十元,食堂里的小炖肉只需两毛,素菜和主食价格更是低廉。然而那份时代的艰辛,却孕育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信任与平等。领导身先士卒群众无怨无悔大家亲如一家。如今回首那时的物价虽低,但相对于收入来说,依然显得昂贵。记得80年代初,我的月工资仅二十余元,如今新人的起步月薪已逾两千。想象一下那时的菜谱价格若乘以百倍,你还会觉得便宜吗?我曾有一件棉袄,从5岁穿到25岁,不断改良最终又传承给了下一代。那时的我们物质匮乏却心怀希望共同度过了那段难忘的岁月

六七十年代“下馆子”老照片,10元在国营饭店能吃些啥,很有面子

那时下馆子除了钱吃主食还得用粮票

六七十年代“下馆子”老照片,10元在国营饭店能吃些啥,很有面子

那时候去餐馆幸福感爆棚比现在强多了!饭点时,小到大饭店人都挤满了得排队等位。高档地方菜贵一顿十几块够一个月伙食了。火车站餐车也是人山人海,小馆子便宜几毛钱就吃得美滋滋。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调味品已经挺全,油盐酱醋胡椒味精都有。七十年代下馆子,图的就是干净安全。那时五毛钱就能享受:二两小酒、一毛小菜、一碗面,吃得意气风发。快到八十年代时,肉菜也就两三毛,顶天了五毛一人吃顿好的四五块足矣。七十年代几个朋友凑一块,各出两块满桌佳肴食材顶尖绿色健康味儿地道一进餐馆香气扑鼻满足感十足

六七十年代“下馆子”老照片,10元在国营饭店能吃些啥,很有面子

那时候工资不高但养一家子没问题。婚礼都在家里办,省钱又方便。虽然挣钱少物价也低买啥都得用对应的票。钱不是万能的但大家过得很开心。那时候虽然条件不好,可人心都善。家家户户都这样,让人忘不了。虽然日子苦点可大家特别和睦,现在哪找得到这份情啊。以前的生活有期待有希望

六七十年代“下馆子”老照片,10元在国营饭店能吃些啥,很有面子

那时候下馆子三大安心:油正食安不挨宰!记得小时候,两毛钱就能美餐一顿:四两米一角,肉片汤也一角味美难忘!现在啊,那味道难寻了。说说价钱鸡鸭鱼肉不过块把钱,青菜几分一斤猪肉七毛八一斤还得凭票,豆腐特实惠五分一大块白菜一斤才一分钱。烟六分一包没滤嘴,白酒一毛五一口,啤酒五毛管够。四五个人五六块钱吃得美滋滋。快到八十年代时,炒肉片五毛猪肝六毛一块四的拼盘堆满鸭翅、鸭脚和牛肉,种类多得我一人吃不完。以前的菜绿油油没污染;肉,地道土猪肉;厨师,个个手艺精湛。现在呢蔬菜大棚催化肥,肉四十天速成带添加剂,厨师好多不那么专业了...

六七十年代“下馆子”老照片,10元在国营饭店能吃些啥,很有面子

在六七十年代一个普通职工仅凭一份工作便能轻松支撑起一个八九口之家,而如今这份力量似乎被稀释了。我们暂且不谈论物价飞涨,只聚焦在普通职工的实际负担能力上。过去30元的月薪能让一个五口之家衣食无忧,但现在即便月入过万也常感捉襟见肘。时代变迁生活压力可见一斑

六七十年代“下馆子”老照片,10元在国营饭店能吃些啥,很有面子

七十年代1到2元的价值堪比今日200至300元。想象一下仅凭二元便可尽享饭店美食,三盘肉菜、二斤水饺或十五碗肉面,随心所欲而五元便足以维持一人生计

六七十年代“下馆子”老照片,10元在国营饭店能吃些啥,很有面子

70年代一元很值钱相当于现在的50到80元。那时工人月薪约40元,现在约3000元

六七十年代“下馆子”老照片,10元在国营饭店能吃些啥,很有面子

六七十年代工资大约36块,物价超便宜。烧饼一个才6分钱加2两粮票,羊肉每斤5毛6,西红柿一堆只要一毛。粮站里米每斤1毛4分2,面1毛7红薯面才5分钱一斤。那时是配给制杂粮都得买。猪肉7毛一斤。香烟9分一盒“大众”牌的很普遍,大家叫它“人落人”。结婚随礼一般给2毛亲近的给5毛就是吃点水果糖和瓜子,两张单人床一拼就算办喜事了

六七十年代“下馆子”老照片,10元在国营饭店能吃些啥,很有面子

70年代国营饭店,面条一毛二加三两粮票,馒头五分钱加二两粮票。一毛钱能买一碗烩菜,一毛钱加四两粮票能买俩馒头,一毛钱加二两粮票能买素面,一毛五分钱加二两粮票就能吃上肉面,真是怀念啊

六七十年代“下馆子”老照片,10元在国营饭店能吃些啥,很有面子

以前大镇上的国营食堂常见,用餐要粮票主要服务流动人群,价格亲民素面八分羊肉汤两毛。粮票通用严格但有食堂接受议价粮,无粮票就二分钱当一两粮票使。农村无粮票城里人去粮站领,出省得单位开证明换全国粮票。饭店购粮也靠粮票,五毛吃饱得配半斤粮票。那会儿吃饭、穿衣、买肉都得凭票,冬天棉衣也靠棉花票

六七十年代“下馆子”老照片,10元在国营饭店能吃些啥,很有面子

70年代饭馆常有杂烩汤,就是把炒菜剩下的料放在一起做的汤,里面有碎肉、猪油渣、猪血、粉条、海带和白菜叶,闻起来特别香。那时候在饭馆点菜真便宜,木须肉、回锅肉、过油肉都只要4毛5一份,红烧肉、炒鸡蛋6毛一份。米饭5分钱一碗,素面8分肉面也只要1毛4。散装白酒那时候大多卖一元一斤,也有卖八九毛的

六七十年代“下馆子”老照片,10元在国营饭店能吃些啥,很有面子

七十年代许多人的月工资仅十几元,尤其是学徒工。那时流传一句夸赞车工的话:“紧摇慢摇,一天五毛。”不论是车、钳、铣、刨还是磨的学徒,收入都微薄。记得我学徒首月收入含粮贴共205元。尽管拮据我每月还能攒下10元。早餐仅花几分钱,午餐单位免费还有剩余饭菜可带回家晚餐。生活虽然简朴但心情愉悦轻松

六七十年代“下馆子”老照片,10元在国营饭店能吃些啥,很有面子

以前农村人很少下馆子,因为没粮票也没钱。国营饭店见证了计划经济的繁华和市场经济的冷清。但不管怎样社会总是在进步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