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江浙沪为什么不像湘鄂赣皖那样,经常受到洪水困扰?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这是人类战胜自然的勇气写照。但面对汹涌的洪水,再勇敢的心也会怯步。近日,洞庭湖区域遭遇特大洪灾,堤坝决口,民众流离失所,令人心痛不已。回首望去,长江中游几乎年年都要经历这场硬仗。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里防汛形势始终严峻?

江浙沪为什么不像湘鄂赣皖那样,经常受到洪水困扰?

水利工程的代际差异,是中下游抗洪能力悬殊的关键因素。细心的人会发现,下游的江浙沪一带,几乎不曾受洪水侵扰。这并非偶然,而是几代人披荆斩棘,筑堤开渠的必然结果。试想,如果没有那密密麻麻的河网水系,低洼平原的太湖流域早就沦为泽国了。相较之下,中游地区的水利建设虽然也在加速推进,但在体量和精细度上还存在不小差距。更令人焦虑的是,这里还在不断上演圈湖造田、侵占滩地的闹剧,与洪水抢地盘无异于与虎谋皮。

江浙沪为什么不像湘鄂赣皖那样,经常受到洪水困扰?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让长江中游背负了更多防洪压力。三峡大坝下泄的巨量洪峰,在这里拐了几个急弯,便显得气势汹汹了。更何况,这里还有鄱阳、洞庭两大天然蓄洪湖泊,调蓄洪水更是义不容辞。反观下游,地势开阔平坦,洪水来去都挺顺畅,很少泛滥成灾。种种天时地利之差异,注定了两地在抗洪力上的云泥之别。

更残酷的现实是,中游地区实际上为下游扛下了无数狂洪。设想一下,如果没有三峡拦洪,鄱阳、洞庭削峰,那些奔腾咆哮的洪水势必会直扑江浙沪的城池厅堂。可见,下游地区若拿自身经验苛求中游,未免有失公允。

抗洪治水,古已有之;因地制宜,方能制

江浙沪为什么不像湘鄂赣皖那样,经常受到洪水困扰?

胜。对长江中游而言,既要广筑堤防,疏浚河道,更要加快水利工程提档升级,同步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的统筹治理。而对下游地区来说,严禁围垦湖泊、填占河道的投机行为,完善内河水系,确保行洪顺畅,才是治本之策。

江浙沪为什么不像湘鄂赣皖那样,经常受到洪水困扰?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长江中游防汛救灾,不仅关乎这方百姓的安危冷暖,也事关大江大河的时代命运。让我们携手同心,用实际行动温暖受灾群众,用必胜信念铸就坚实堤防。待到山川无恙、河清海晏时,我们必将以英雄的姿态,接受人民的检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