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的10月19日早上凌晨5点,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先生与世长辞。
鲁迅的好友听闻这个消息无不悲痛交加,他们知道鲁迅先生去世的消息之后马不停蹄的赶到鲁迅家中。
在鲁迅的好友当中,来了一个日本人,他也是鲁迅的朋友,在鲁迅去世之后,希望把他的遗容留下来,给后人观看。
尽管在做脸模的过程中小心翼翼,却还是出了意外......
吊唁鲁迅先生
当时住的最近的内山完造第一个赶到,他表示先生当时虽身体尚有余温,但气息早已全无,他就用手握着先生的手,直至从温热变得冰凉,心中悲痛万分。
鲁迅的家人站在一旁,妻子安慰着孩子们不要哭,自己却忍不住小声抽噎着。
鲁迅去世4个小时之后,他的治丧委员会成立,在这个寓所当中来了很多当时的名人志士,有蔡元培,宋庆龄,茅盾等等。
他们公布了鲁迅的遗言,只有一条,就是不因为自己的丧事收取别人一分一毫,除了祭奠和表示哀悼的挽词花圈,谢绝一切用钱买的东西。
公布遗嘱之后全世界才开始知道鲁迅先生已经离世了,举国沉浸在这个悲痛的消息当中。
在鲁迅先生逝世28小时之后,在灵堂上进行瞻仰遗容的活动,各行各业的人都赶来看这位伟大的作家最后一面,灵堂里摆满了挽联和花圈。
在场的人都是和鲁迅先生有交集的人,他们形色各异,或是痛苦,或是木讷的站在原地不知所措,或是神色悲伤的回忆着和先生生前的点点滴滴。
在这一刻,明明没有那么多有关悲伤的话题,可是悲伤的气味氤氲地弥散开来,填满了灵堂的每个角落,它是那么的轻柔,却又异常沉重,像是水,把每个人都淹没其中。
之后人们又进行了“启灵祭”,对鲁迅先生进行最后的行礼悼念,无数群众都来看先生最后一眼,然后悄悄离开。
在鲁迅先生出殡当天,沿途不断有群众加入,队伍越来越长,仿佛看不到尽头,最后,在暮色之中,人们对先生进行了最后的默哀。
鲁迅先生被埋在土里,埋在了这片他用笔捍卫过的土地之中。
伟大的鲁迅先生
为何那么多的人都来吊唁鲁迅先生,为何时至今日人们都在缅怀鲁迅先生,仅仅是因为他文章写得好吗?
当然不是。
先生一生比起文人,他更像是一个战士,以笔为刀,痛击世间的不公,激励群众的精神,以一篇篇文章批判社会的陋习和诟病。
鲁迅早年远赴日本学习医术,希望自己可以治病救人,救死扶伤。
但是当时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随着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鲁迅看到了国民的精神涣散和自甘堕落。
他深知学医治病救人只能救个别人,想要挽救水深火热中的中国,必须从根源下手,挽救其精神。
鲁迅毅然决然的弃医从文,他要用笔去医治群众的精神。
信息来源:纵相新闻
鲁迅从写下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到现代文学的奠基者,用文章当作“良药”医人救国。
伟人曾评价鲁迅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除了是所有现代中国作家的根基之外,他还在翻译方面有很深的建树,他有选择的翻译一些外国著作,为开启民智,引入他国先进科学文化思想做出了巨大贡献。
除此之外,鲁迅还会木刻,对绘画非常感兴趣,以及设计方面等等,他可以说是中国的一本“百科全书”。
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和作品影响了无数的读者以及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他还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他在关注本民族发展的同时,也在关注着人类所面对的一些问题,并做出自己的贡献。
信息来源:海报新闻
鲁迅先生一生为民,追求民主,勇于向封建旧势力宣战,显现出应有的文人气概,当真无愧于“黑暗与暴力的进袭中,一株独立支撑的大树”的评价。
林语堂曾在书中评价鲁迅先生在中国是难得可贵的存在,历史上出现这样的人,是国家之幸,民族之幸。
永垂不朽
人们为了纪念鲁迅先生的功绩,将他的作品一直流传至今,希望后辈通过品鉴他的著作,能够从中领悟一些道理。
除此之外还以他的名字设置了鲁迅文学奖,这是中国总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在国内还设置了11处鲁迅先生的纪念场所。
当然最具非凡影响力的还是当年鲁迅先生去世时,他的日本朋友奥田杏花为他制作的石膏遗容。
奥田杏花是当时日本最著名的雕塑家之一,同时也是鲁迅的好朋友,为了留下鲁迅先生最真实的遗容,他征求了鲁迅家人的同意,在鲁迅去世后制作鲁迅的石膏遗容。
奥田杏花的制作过程确实精巧无比,他小心翼翼的把石膏一点点涂在鲁迅的的脸上,加上本身精湛的技巧非常用心的制作。
在取下磨具之后,先生的脸仿佛出现在了面前,这另一旁看到的众人都感到惊讶,不光栩栩如生,连脸上的纹路都清晰可见。
但是因为当时的技术并不是非常完善,所以在制作的时候,出现了意外,粘掉了鲁迅的毛发,一共22根。
这些毛发中有的是胡须有的是眉毛,更像是为这幅作品画上了点睛之笔。
除了让作品更逼真以外,这些毛发更是世间仅有的宝藏,鲁迅先生因此成为历史上少有的留下DNA样本的作家。
毫无疑问,这尊遗容塑像对于纪念鲁迅先生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经过奥田杏花再三考虑之后,决定将这个珍贵的物品交给鲁迅的家人,希望这个可以给他们带来一些慰藉。
鲁迅的家人收到之后,家人们通过商量决定把它捐给纪念馆,希望更多人可以看到他的面容。
国家对此非常重视,把它列为国家一级文物进行保护。
鲁迅先生留下的宝贵财产,不只是这些我们可以看到的外物,更多的是他的精神以及内涵。
每每读起先生的文章,就感觉他的教诲和精神音犹在耳,历历在目,希望先生的精神能够亘古流传,去影响更多的有志之士。
信息来源;
1.纵相新闻:《懂设计,会理财,粉丝遍全球!还原一个你不知道的鲁迅》2019-10-19 13:00
2.海报新闻:《鲁迅去世后的83小时》2019-11-07 22:48
3.澎湃新闻:《鲁迅纪念馆馆长:在鲁迅研究中,用文物“说话”》2020-12-23 09:02
如果喜欢本期节目,烦请点击“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作品,也不错过下期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