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禁忌!为何历史书上很少提及他的事迹,为何说没有他,恐怕要进入种姓社会。他给社会消除了一个六百多年阶层划分的毒瘤。
原来在宋朝以前,古代社会是被门阀士族垄断的。例如“五姓七望”,是五个姓氏和七个望族组成的世族集团,直接左右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走向。
直到唐朝,门阀还是占据主导地位。对皇帝也是挺傲慢的,不怎么把皇帝放在眼里。
李白在唐朝可谓是有才又有名,却不是贵族之人。他想通过科举当官很难。虽然有很多人推荐他,结果只落得个翰林待诏这种没啥用的差事。贵族们,都是内部通婚,跨阶层的机会基本没有。要是这样发展下去,可能真得成种姓社会了。
年轻时候的他,曾经跑到长安去参加科举考试,考了好几次都没考上,心里特别郁闷。回去以后,就把手里的圣贤书放下了,召集了一群私盐贩子,一路往南杀到了广州。
面对“我们几十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要输给你十年寒窗”这种嘲笑和鄙视,他就一个回应:杀!攻进长安后的第八天,称帝,国号叫大齐。他还宣布,三品以下的官员全都留着继续用,三品以上的高官一个都不留,全部杀光。
他的这种行为告诉后来的人,面对阶级敌人,除了把他们的肉体彻底消灭掉,没别的啥办法。
因为在这之前,就连安禄山都得跟门阀士族合作,要不然根本没法维持统治。 当然,他这么干,后果那是明摆着的。在老百姓眼里, 杀皇亲贵族,杀地主豪强,老百姓不会看不起,还会拍手叫好。
在统治阶级眼里,杀平民百姓没啥大不了的,可你一上来就直接把桌子掀了,对统治阶级搞那种三光政策,这哪能行啊!这种思想是绝对不能宣扬的。所以,很少能在书里看到这些。因为写历史的不是农民,而是那些曾经被他打击过的人。他就是黄巢。
有的人觉得,黄巢的失败,好像是因为没有粮食导致的。但其实呢,他们战败,是因为缺少一套系统的建国的理论。
黄巢登基以后,起义军的工作重心从打仗转到搞建设了,到处都等着重新弄好。这时候,要是没有一套具体能行得通的理论来支持建国,政权肯定长久不了。黄巢的军队老是到处跑来跑去,也没想好在哪儿立根,治国也没个谱,结果就失败了。
唐朝的衰落,看上去好像是因为军队装备不行导致的。但实际上,唐朝官员,才是把唐朝彻底压垮的最后那根稻草。
闹饥荒的时候,朝廷送来救济物资,但官员们一层层扣下来,到了灾民手里,能有原来的十分之一就不错了。因为没法活下去,老百姓这才反叛。而那些官员们呢,因为害怕背上罪名,就隐瞒军情,结果让反叛的部队越来越壮大。把唐朝压垮的,不是叛军,而是唐朝内部官吏的统治!
确实,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根本的原因就是他的本事应付不了碰到的那些难题。他没啥大局观念,没能去藩镇交好,也没把皇室给消灭掉。还不会识别人才。心胸也窄,一直都是流寇、守虏的水平,没能够得到天下人的心。作为义军的领袖,他算是成功的。可要作为开国皇帝,他就是个失败者。#历史##历史故事##历史人物##黄巢##轰轰烈烈的黄巢起义最终为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