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和无是老子道德经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和观点。要是能够把有与无的关系理顺了,就能很好的理解无为与有为的关系。
何为有?何为无?
老子是个挺有意思的老头。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为了让尹喜明白何为有与无的关系,老子也是费了不少的心思。
尹喜向老子请教了一个问题,即“我们脚踩大地,这个大地对于我们来讲,便是有用的。大地给我们提供了粮食和水,养育了我们。大地之上的天空,虚无而飘渺,了远而广阔,这大地之上的天空有什么用呢?”
老子听尹喜提到这个问题,心里有点开心。看来尹喜有点入门,知道想一些看似无用的东西。能够抬头仰视天空,能够思索“无用”的问题,说明尹喜已经快脱离行尸走肉,内心渐渐有了觉醒之意。
尹喜的这个问题其实讲的便是有与无的关系。
为了让尹喜能够明白有与无的关系,老子耐心的给他讲了几个实例。
老子指着一旁的牛车,让尹喜看牛车的木轮。木轮有一人多高,三十条木辐从毂中穿出,支撑着木轮。
尹喜看了许久,没有看出个原委。
老子便说道:“你看三十根辐条汇集在车毂,毂中圆孔的空,使每一根辐条都能发挥自身的作用。车轮便是有,可以让牛车行走,而毂中的圆孔的空,便是无,能够使每辐条能够有用。”
老子又指了指房子,对尹喜说:“你再看这房子,有用的是我们坐的这里,可这里什么都没有,这便是空,是无,如果没有这个空与无,房子便没有意义。可是如果没有用泥土和木料建起墙壁和窗子,那房子就不存在了。这个便是有。”
尹喜似有所觉。
老子端起地上的水杯,对尹喜说:“再看这个杯子,装水的是杯子中间的空,而陶土烧制的外表便是有。没有这个陶土的有,便不会有装水的这个空。”
尹喜点头称是。
老子又说道:“天下无一物无用,只是需要看你如何去理解。比如好与坏,君子与小人。”
老子喝了一口水,便说出了道德经里一句非常有名的话:“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如何理解有与无呢?无是本,有是用。再往下想,便是阴与阳,再细想,便是无有有亦无有无,天地统一而对方,万物负阴而抱阳。
我是刘有仪,喜欢道德经。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