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黄维作为战犯被关押27年,拒不接受改造,为何去世后被葬入八宝山

1975年,黄维这位曾在国共内战中顽固不化、拒不投降的国民党中将,经历27年的战犯改造后被特赦。更出人意料的是,1989年黄维去世,居然被安葬在八宝山公墓。

要知道八宝山埋葬的都是于国有功之人,作为一个曾经誓死效忠蒋介石、在战场上与共产党军队激烈对抗的将领,他为何能够获得如此殊荣?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黄维作为战犯被关押27年,拒不接受改造,为何去世后被葬入八宝山

黄维的军旅生涯

黄维原名黄炳维,1898年出生于安徽合肥一个普通家庭,少年时期便性格刚烈意志坚定,显示出非凡的胆识和勇气。

1924年,26岁的黄维在同乡方志敏的帮助下,报考黄埔军校并成功录取,从此开启自己的军旅生涯。

在黄埔军校黄维刻苦训练、严格遵守纪律,不仅学习各种军事理论,还积极参与各种实战演练。

特别是在射击和战术演练中,表现得尤为出色,得到教官们的一致认可。

黄维的勇猛和无畏,使之很快脱颖而出被任命为排长,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还被任命为营长。

黄维作为战犯被关押27年,拒不接受改造,为何去世后被葬入八宝山

面对北伐战争的严峻形势,他表现出极高的军事才能和指挥能力,与孙传芳的激战中率部英勇作战,最终取得胜利;龙潭战役中更是身先士卒,率领部队一举获胜,为国民革命军的北伐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1936年,黄维被国民政府选派前往德国陆军大学进修,在德国期间系统学习先进的军事理论和战术,了解现代化战争的运作方式。

与此同时,他还与德国军界人士建立广泛的联系,开阔的视野对现代战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一年后“七七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展开,黄维毅然中断在德国的学习,回国投身抗战。

黄维的性格偏向于“儒”,做事不失君子风度。但“墨守成规”、“守旧迷信”也被形容为“书呆子”,不过回国后的第一战就打出军人钢铁般的气势。

黄维作为战犯被关押27年,拒不接受改造,为何去世后被葬入八宝山

日本全面侵华开始后,叫嚣着要三个月灭亡中国,随即大军南下直逼上海、南京等。在这样的情况下,黄维被任命为67师师长,率部参加淞沪会战。

这场战役是中日之间的第一次全面较量,黄维率领的67师被派往罗店担任防御任务。站在上帝的角度来观看,罗店是上海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更是日军进攻的重点目标。

8月27日日军发动猛烈进攻,67师师长李树森在战斗中重伤倒下,黄维临危受命接任师长职位。他迅速组织部队展开反击,日军的火力异常强大,67师在损失惨重。

按照当时的情况而言,应当有新的部队前来接替防守任务,亦或者随着南京的那些上级撤退。

黄维却认为只有与阵地共存亡,才能遏制住日军的攻势,下令全师死守阵地不得后退一步。

黄维作为战犯被关押27年,拒不接受改造,为何去世后被葬入八宝山

正所谓“人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黄维的决心无形中激励着67师的士兵,面对日军的猛烈炮火和轮番进攻,他们毫不畏惧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一次次的冲锋,黄维始终站在最前线指挥战斗,在罗店战斗的半个月时间里黄维率领的67师几乎被全歼,但他们成功地拖住日军的进攻,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嚣张气焰。

据战后统计,67师最后活着的人连一个团都凑不上,罗店战场也被“血肉磨坊”。黄维因表现出色,被誉为“硬骨头将军”,从此在国军中崛起。

淞沪会战结束后,黄维继续活跃在抗日战争的各个战场上,1939年日寇攻入越南,妄图切断大陆滇缅的物资交通线,黄维与54军长率部坚守云南大山,使得日军无法前进一步。

总的来说,在抗日战争中黄维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强的意志,多次率领部队打击日军取得辉煌的战绩。

黄维作为战犯被关押27年,拒不接受改造,为何去世后被葬入八宝山

他始终站在抗战的第一线,与日军进行激烈的战斗,给予敌人沉重的打击,不仅赢得国民政府高层的认可,也得到广大士兵的尊敬,成为中国军队中的一位传奇将领。

从抗日英雄到顽固战犯

不过,黄维的辉煌战绩并未能掩盖他在其它战争中的错误。

国共内战中黄维成为蒋介石的重要将领,积极参与对共产党的围剿行动,还曾在第三次“围剿”中,对红军进行残酷的清剿,导致浙西南地区的红军几乎全军覆没。

抗日战争结束后,黄维继续在国军中任职,并在蒋介石的指挥下参与解放战争。

或许是多年来一直受蒋介石思想的熏陶,黄维始终保持着对蒋介石的忠诚,哪怕是在局势极其不利的情况下,也没有动摇过自己的立场。

黄维作为战犯被关押27年,拒不接受改造,为何去世后被葬入八宝山

这种对上级的绝对忠诚和对军人气节的坚持没有问题,但不顾民意成为内战帮凶却是事实,在中原一带不断围剿解放军。

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蒋介石不得民心最终失去天下也是必然。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得解放军逐渐掌握解放战争的主动权,随后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爆发。

1948年黄维率领的十二兵团在淮海战役中被围困,面对解放军的重重包围依然不愿意投降,试图通过顽强抵抗来实现突围。

现实情况却是他的兵团被逐步压缩,粮弹耗尽士兵士气低落,最终全军覆没。黄维被俘后,并不像杜聿明等人好好接受改造,反而表现出极强的反抗情绪。

被俘后黄维被送往抚顺战犯管理所,开始长达27年的改造生涯,在管理所的初期对共产党和新中国的政策持强烈抵触态度,甚至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反动言论。

黄维作为战犯被关押27年,拒不接受改造,为何去世后被葬入八宝山

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的这种表现使得管理所的工作人员极为头痛,毕竟管理所的改造政策是通过劳动和思想教育,让战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最终回归社会。

可黄维就是不配合这些改造活动,拒绝参加劳动、拒绝接受思想教育,经常与管理人员发生争执,以至于改造进展非常缓慢。

尽管如此,管理所并没有放弃对黄维的改造工作,对其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试图通过不断的交流和沟通来改变他的思想。

多年后黄维回忆这些事情曾说:金所长是红小鬼出身,却把青春浪费在我们这些没有意义的人身上。

黄维在管理所改造的时候身体状况也逐渐恶化,管理所为他提供充分的医疗保障,确保能够在健康状况下接受改造。

黄维作为战犯被关押27年,拒不接受改造,为何去世后被葬入八宝山

然而黄维对此并不感激,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依然保持着顽固的态度。1975年毛主席指示对战犯进行宽大处理,强调每个人都有公民权,强迫改造是不好的。

在这一政策的指引下,黄维被特赦恢复自由,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然而黄维的餐桌上每天都会有牛奶、鸡蛋和肉,哪怕是最困难的那三年依然如此,主要就是因为他的身体不好。

后来普通的猪肉又改为牛肉,最后又变成更黄羊肉,管理人员则因为缺少营养而出现大范围的浮肿。

黄维特赦后,得知这些事情十分感动,也慢慢认可新中国,开始反省过去的所作所为。

黄维作为战犯被关押27年,拒不接受改造,为何去世后被葬入八宝山

最终被葬入八宝山

自此之后,黄维开始参与一些社会活动,逐渐融入到新中国的社会生活中。

他还积极参加各种座谈会,分享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并在多次公开场合表达对共产党的感谢和对新中国的认同。

虽然思想转变的依旧不彻底,但其行动已然表明已经逐渐接受新中国的现实,并愿意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1983年,黄维出席第六届全国政协会议,被选为常务委员。在台湾与大陆的问题上,他多次给当年的老朋友写信,希望两岸能够够实现统一。

“祈求祖国统一,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统一早日实现,我当亲赴台湾和你们把酒言欢。”
黄维作为战犯被关押27年,拒不接受改造,为何去世后被葬入八宝山

1989年蒋介石已经去世,两岸也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交流,黄维收到好友的邀请准备去台湾,可惜在临出发前突然心脏病发作而去世,而后被埋进八宝山公墓。

这一举动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作为一名曾经的国军高级将领,他的安葬地本应是台湾或其他地方,而非北京的八宝山公墓。

然而黄维在抗日战争中的所作所为有目共睹,特赦后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甚至一直在为台湾回归而努力。

八宝山公墓是新中国的革命公墓,安葬着许多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革命先辈,黄维能够被安葬在这里也是对其一生贡献的肯定,对他晚年表现的认可。

在国共内战中黄维或许是站在错误的一方,但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却是实打实的,这些作为理应不能抹除。

黄维作为战犯被关押27年,拒不接受改造,为何去世后被葬入八宝山

总的来说黄维被安葬在八宝山公墓,不仅是对他个人经历的认可,也是对历史多面性的一种正视,体现国家对功臣的宽容和对历史的尊重。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资料:八宝山革命公墓的来历 - 中国知网 (cnki.net)

黄维作为战犯被关押27年,拒不接受改造,为何去世后被葬入八宝山

中国网——《黄维,一个将军的“改造”》

黄维作为战犯被关押27年,拒不接受改造,为何去世后被葬入八宝山

《特赦1959》从战犯到同志,黄维:我拿着特赦通知书,禁不住失声痛哭 (whb.cn)

黄维作为战犯被关押27年,拒不接受改造,为何去世后被葬入八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