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黃維作為戰犯被關押27年,拒不接受改造,為何去世後被葬入八寶山

1975年,黃維這位曾在國共内戰中頑固不化、拒不投降的國民黨中将,經曆27年的戰犯改造後被特赦。更出人意料的是,1989年黃維去世,居然被安葬在八寶山公墓。

要知道八寶山埋葬的都是于國有功之人,作為一個曾經誓死效忠蔣介石、在戰場上與共産黨軍隊激烈對抗的将領,他為何能夠獲得如此殊榮?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其中的故事。

黃維作為戰犯被關押27年,拒不接受改造,為何去世後被葬入八寶山

黃維的軍旅生涯

黃維原名黃炳維,1898年出生于安徽合肥一個普通家庭,少年時期便性格剛烈意志堅定,顯示出非凡的膽識和勇氣。

1924年,26歲的黃維在同鄉方志敏的幫助下,報考黃埔軍校并成功錄取,從此開啟自己的軍旅生涯。

在黃埔軍校黃維刻苦訓練、嚴格遵守紀律,不僅學習各種軍事理論,還積極參與各種實戰演練。

特别是在射擊和戰術演練中,表現得尤為出色,得到教官們的一緻認可。

黃維的勇猛和無畏,使之很快脫穎而出被任命為排長,1926年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還被任命為營長。

黃維作為戰犯被關押27年,拒不接受改造,為何去世後被葬入八寶山

面對北伐戰争的嚴峻形勢,他表現出極高的軍事才能和指揮能力,與孫傳芳的激戰中率部英勇作戰,最終取得勝利;龍潭戰役中更是身先士卒,率領部隊一舉獲勝,為國民革命軍的北伐事業做出重要貢獻。

1936年,黃維被國民政府選派前往德國陸軍大學進修,在德國期間系統學習先進的軍事理論和戰術,了解現代化戰争的運作方式。

與此同時,他還與德國軍界人士建立廣泛的聯系,開闊的視野對現代戰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一年後“七七事變”爆發抗日戰争全面展開,黃維毅然中斷在德國的學習,回國投身抗戰。

黃維的性格偏向于“儒”,做事不失君子風度。但“墨守成規”、“守舊迷信”也被形容為“書呆子”,不過回國後的第一戰就打出軍人鋼鐵般的氣勢。

黃維作為戰犯被關押27年,拒不接受改造,為何去世後被葬入八寶山

日本全面侵華開始後,叫嚣着要三個月滅亡中國,随即大軍南下直逼上海、南京等。在這樣的情況下,黃維被任命為67師師長,率部參加淞滬會戰。

這場戰役是中日之間的第一次全面較量,黃維率領的67師被派往羅店擔任防禦任務。站在上帝的角度來觀看,羅店是上海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更是日軍進攻的重點目标。

8月27日日軍發動猛烈進攻,67師師長李樹森在戰鬥中重傷倒下,黃維臨危受命接任師長職位。他迅速組織部隊展開反擊,日軍的火力異常強大,67師在損失慘重。

按照當時的情況而言,應當有新的部隊前來接替防守任務,亦或者随着南京的那些上級撤退。

黃維卻認為隻有與陣地共存亡,才能遏制住日軍的攻勢,下令全師死守陣地不得後退一步。

黃維作為戰犯被關押27年,拒不接受改造,為何去世後被葬入八寶山

正所謂“人熊熊一個,将熊熊一窩”,黃維的決心無形中激勵着67師的士兵,面對日軍的猛烈炮火和輪番進攻,他們毫不畏懼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鬥。

一次次的沖鋒,黃維始終站在最前線指揮戰鬥,在羅店戰鬥的半個月時間裡黃維率領的67師幾乎被全殲,但他們成功地拖住日軍的進攻,打破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嚣張氣焰。

據戰後統計,67師最後活着的人連一個團都湊不上,羅店戰場也被“血肉磨坊”。黃維因表現出色,被譽為“硬骨頭将軍”,從此在國軍中崛起。

淞滬會戰結束後,黃維繼續活躍在抗日戰争的各個戰場上,1939年日寇攻入越南,妄圖切斷大陸滇緬的物資交通線,黃維與54軍長率部堅守雲南大山,使得日軍無法前進一步。

總的來說,在抗日戰争中黃維憑借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堅強的意志,多次率領部隊打擊日軍取得輝煌的戰績。

黃維作為戰犯被關押27年,拒不接受改造,為何去世後被葬入八寶山

他始終站在抗戰的第一線,與日軍進行激烈的戰鬥,給予敵人沉重的打擊,不僅赢得國民政府高層的認可,也得到廣大士兵的尊敬,成為中國軍隊中的一位傳奇将領。

從抗日英雄到頑固戰犯

不過,黃維的輝煌戰績并未能掩蓋他在其它戰争中的錯誤。

國共内戰中黃維成為蔣介石的重要将領,積極參與對共産黨的圍剿行動,還曾在第三次“圍剿”中,對紅軍進行殘酷的清剿,導緻浙西南地區的紅軍幾乎全軍覆沒。

抗日戰争結束後,黃維繼續在國軍中任職,并在蔣介石的指揮下參與解放戰争。

或許是多年來一直受蔣介石思想的熏陶,黃維始終保持着對蔣介石的忠誠,哪怕是在局勢極其不利的情況下,也沒有動搖過自己的立場。

黃維作為戰犯被關押27年,拒不接受改造,為何去世後被葬入八寶山

這種對上級的絕對忠誠和對軍人氣節的堅持沒有問題,但不顧民意成為内戰幫兇卻是事實,在中原一帶不斷圍剿解放軍。

古人雲“得民心者得天下”,蔣介石不得民心最終失去天下也是必然。遼沈戰役的勝利,使得解放軍逐漸掌握解放戰争的主動權,随後淮海戰役、平津戰役爆發。

1948年黃維率領的十二兵團在淮海戰役中被圍困,面對解放軍的重重包圍依然不願意投降,試圖通過頑強抵抗來實作突圍。

現實情況卻是他的兵團被逐漸壓縮,糧彈耗盡士兵士氣低落,最終全軍覆沒。黃維被俘後,并不像杜聿明等人好好接受改造,反而表現出極強的反抗情緒。

被俘後黃維被送往撫順戰犯管理所,開始長達27年的改造生涯,在管理所的初期對共産黨和新中國的政策持強烈抵觸态度,甚至多次在公開場合發表反動言論。

黃維作為戰犯被關押27年,拒不接受改造,為何去世後被葬入八寶山

很長一段時間裡,他的這種表現使得管理所的從業人員極為頭痛,畢竟管理所的改造政策是通過勞動和思想教育,讓戰犯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最終回歸社會。

可黃維就是不配合這些改造活動,拒絕參加勞動、拒絕接受思想教育,經常與管理人員發生争執,以至于改造進展非常緩慢。

盡管如此,管理所并沒有放棄對黃維的改造工作,對其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試圖通過不斷的交流和溝通來改變他的思想。

多年後黃維回憶這些事情曾說:金所長是紅小鬼出身,卻把青春浪費在我們這些沒有意義的人身上。

黃維在管理所改造的時候身體狀況也逐漸惡化,管理所為他提供充分的醫療保障,確定能夠在健康狀況下接受改造。

黃維作為戰犯被關押27年,拒不接受改造,為何去世後被葬入八寶山

然而黃維對此并不感激,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依然保持着頑固的态度。1975年毛主席訓示對戰犯進行寬大處理,強調每個人都有公民權,強迫改造是不好的。

在這一政策的指引下,黃維被特赦恢複自由,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然而黃維的餐桌上每天都會有牛奶、雞蛋和肉,哪怕是最困難的那三年依然如此,主要就是因為他的身體不好。

後來普通的豬肉又改為牛肉,最後又變成更黃羊肉,管理人員則因為缺少營養而出現大範圍的浮腫。

黃維特赦後,得知這些事情十分感動,也慢慢認可新中國,開始檢討過去的所作所為。

黃維作為戰犯被關押27年,拒不接受改造,為何去世後被葬入八寶山

最終被葬入八寶山

自此之後,黃維開始參與一些社會活動,逐漸融入到新中國的社會生活中。

他還積極參加各種座談會,分享自己的經曆和體會,并在多次公開場合表達對共産黨的感謝和對新中國的認同。

雖然思想轉變的依舊不徹底,但其行動已然表明已經逐漸接受新中國的現實,并願意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1983年,黃維出席第六屆全國政協會議,被選為常務委員。在台灣與大陸的問題上,他多次給當年的老朋友寫信,希望兩岸能夠夠實作統一。

“祈求祖國統一,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統一早日實作,我當親赴台灣和你們把酒言歡。”
黃維作為戰犯被關押27年,拒不接受改造,為何去世後被葬入八寶山

1989年蔣介石已經去世,兩岸也實作了一定程度的交流,黃維收到好友的邀請準備去台灣,可惜在臨出發前突然心髒病發作而去世,而後被埋進八寶山公墓。

這一舉動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讨論,作為一名曾經的國軍進階将領,他的安葬地本應是台灣或其他地方,而非北京的八寶山公墓。

然而黃維在抗日戰争中的所作所為有目共睹,特赦後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甚至一直在為台灣回歸而努力。

八寶山公墓是新中國的革命公墓,安葬着許多為國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貢獻的革命先輩,黃維能夠被安葬在這裡也是對其一生貢獻的肯定,對他晚年表現的認可。

在國共内戰中黃維或許是站在錯誤的一方,但在抗日戰争中的英勇表現卻是實打實的,這些作為理應不能抹除。

黃維作為戰犯被關押27年,拒不接受改造,為何去世後被葬入八寶山

總的來說黃維被安葬在八寶山公墓,不僅是對他個人經曆的認可,也是對曆史多面性的一種正視,展現國家對功臣的寬容和對曆史的尊重。

對于此事,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參考資料:八寶山革命公墓的來曆 - 中國知網 (cnki.net)

黃維作為戰犯被關押27年,拒不接受改造,為何去世後被葬入八寶山

中國網——《黃維,一個将軍的“改造”》

黃維作為戰犯被關押27年,拒不接受改造,為何去世後被葬入八寶山

《特赦1959》從戰犯到同志,黃維:我拿着特赦通知書,禁不住失聲痛哭 (whb.cn)

黃維作為戰犯被關押27年,拒不接受改造,為何去世後被葬入八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