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男子夜宿破庙,施舍食物给老乞丐,他凭着善举躲过劫难

咱们今儿个就来说说这段子,咱东北这嘎达,有个叫李三郎的哥们儿,他是个实诚的庄稼汉。那日,他起个大早,想赶个集市,结果天公不作美,到了晚上,乌云压顶,雷声轰隆,大雨倾盆。李三郎心里那个急啊,心想:“这可咋整,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得找个地方避避雨。”他远远瞧见一座破庙,虽然破旧不堪,但好歹能遮风挡雨。

李三郎三步并作两步,赶紧进了庙里。庙里头,一尊破烂的神像立在那,也不知道是哪路神仙。他找了个角落,打算凑合过夜。夜深了,外面的风雨更猛了,雷声轰隆,好像要把这破庙给震塌似的。李三郎裹紧衣服,心里默默祈祷:“菩萨保佑,明儿个雨能停。”

正祈祷呢,庙门“吱呀”一声开了,进来一个老乞丐,衣衫褴褛,浑身湿透,脸色苍白,看着就弱不禁风。老乞丐一见有人,愣了愣,然后颤颤巍巍地走过来,低声问:“这位小哥,能给点吃的不?”李三郎心软了,赶紧掏出两个热乎乎的馒头,递给老乞丐:“老人家,快吃吧,填饱肚子暖和暖和。”

男子夜宿破庙,施舍食物给老乞丐,他凭着善举躲过劫难

老乞丐接过馒头,眼里闪过感激,三下五除二就吃了个精光。吃完后,他抹抹嘴,对李三郎说:“小哥,你真是个大好人。今晚你就放心睡吧,有我在,保你平安。”李三郎听了,心里虽然有点疑惑,但也没多想,只当是老乞丐感激他,随口说的吉祥话。他打了个哈欠,靠着墙角,就沉沉睡去了。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李三郎被一阵怪声吵醒。睁眼一看,庙里昏暗得很,老乞丐已经不见了。外面的风雨依旧,雷声越来越密,越来越响,好像就在庙顶上炸开似的。李三郎心里一惊,心想这庙不会真要塌了吧?他赶紧起身,想找地方躲躲。就在这时,一声尖叫,一道闪电划破夜空,直接劈在庙上。“轰隆”一声,庙塌了,尘土飞扬。李三郎那会儿,感觉天旋地转的,就跟被埋在了废墟里似的。他拼了命地想爬出来,可四周全是砖头瓦片,压得他动弹不得。就在他快没辙的时候,感觉旁边有股劲儿,紧接着,一只干巴巴的手就伸过来了,一把抓住了他的手腕。李三郎抬头一瞅,嘿,这不就是那老乞丐嘛!他也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这会儿正使劲儿把他从废墟里往外拽呢。在老乞丐的帮衬下,李三郎终于爬出来了。他回头一看,庙宇已经成了一片废墟,那尊破旧的神像也躺在瓦砾堆里。李三郎心里那个后怕啊,要不是老乞丐及时拉他一把,他可能早就没命了。他赶紧向老乞丐道谢:“老大爷,您这救命之恩,我得记一辈子!”老乞丐摆了摆手,说:“小伙子,别客气了,这不都是你平时行善积德的结果嘛。要是你平时没给我这老乞丐施舍过,我哪会出手帮你呢?”李三郎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老乞丐不简单。他心里那个感激啊,正想再道谢,老乞丐身形一晃,变成了一阵青烟,就这么消失在夜色里了。从那以后,李三郎更加信服“善有善报”的道理,他经常行善积德,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那座破庙的废墟上,也慢慢长出了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好像在讲述着一段神秘又感人的故事。

再说那李三郎,看着老乞丐化作青烟消失,心里头儿直嘀咕,这老乞丐到底是啥来头啊?咋就这么神神秘秘的呢?他瞅着那片废墟,心里头儿想着,得了,这地儿也不能再待了,明儿个一早儿就得找个地儿重新盖个房子。第二天一大早,李三郎就动身离开了废墟,打算找个风水宝地重新安家。他一路上打听,终于在山脚下找到了一块风水宝地。这地儿前有水后有山,左边是竹林右边是桃林,真是个绝佳的地方。李三郎请来了村里的匠人,没几天,一座崭新的房子就建起来了。房子建好那天,他特意摆了几桌酒席,邀请了村里的乡亲父老来家里喝酒。席间,他把自己夜宿破庙、得遇老乞丐相救的事儿跟大家说了个遍。大家听了,都觉得稀奇,都说李三郎这是好人有好报。就这样,李三郎在新家安安稳稳地过了几年。他时常会想起那个神秘的老乞丐,心里总是充满了感激。他也时常提醒自己,要做个善良的人,多行善事,多积善缘。

男子夜宿破庙,施舍食物给老乞丐,他凭着善举躲过劫难

有一天,李三郎上山砍柴,无意中发现了一个隐蔽的山洞。他带着一股子好奇劲儿,就那么迈进了山洞,眼前这堆乱七八糟的法器,还有那些古旧的符箓,让他心里直犯嘀咕:这山洞里咋会有这些玩意儿呢?难不成这儿以前是啥道观不成?正琢磨着,一阵轻微的咳嗽声把他拉回了现实。他一回头,好家伙,一个白发苍苍的老道士就站在洞口,手里拄着根拐杖,眼神里头透着一股子锐气。李三郎心里一惊,赶紧上前鞠躬:“道长,您这是咋了?”老道士摆了摆手,示意他别整那些虚礼。他走到李三郎跟前,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然后点头说:“你就是李三郎吧?我看你面相,知道你心肠好,所以咱们有这个缘分。”李三郎听了这话,心里那叫一个激动,心想这老道士莫不是当年救他的那个老乞丐?他赶紧问:“道长,您是不是当年在破庙里救我的那个老人家?”老道士微微一笑,说:“没错,就是我。当年看你心善,就帮了你一把。现在你修了新房子,也算是善有善报了。”李三郎听了,心里那感激劲儿就别提了。他赶紧请老道士进屋喝茶,想好好招待一番。老道士却摆了摆手,说:“我还有事儿,不能多待。今天来,就是想告诉你件事。”李三郎连忙问:“道长,您说。”老道士说:“你知道这山洞里为啥会有这些法器符箓不?”李三郎摇了摇头,说:“不知道。”老道士叹了口气,说:“这山洞原本是茅山道士修炼的地方。那道士法力高强,但性格孤僻,不爱跟人打交道。他一辈子都在追求长生不老,结果最后落得个身死道消。这些法器符箓都是他留下的。”李三郎听了,心里那叫一个唏嘘。他问:“那道长,您说这长生不老之术真的存在不?”老道士摇了摇头,说:“长生不老那是逆天而行,不是咱们人能干的事儿。那道士追求了一辈子,最后还不是落得个身死道消,这就是最好的证明。”李三郎听了,心里那叫一个明白。他感叹道:“看来还是脚踏实地、行善积德来得实在。”老道士点了点头,说:“没错。你记住了,人活一世,就图个心安理得。行善积德,自然有好报。”说完,老道士转身就走,消失在山林里。李三郎站在洞口,望着老道士的背影,心里充满了敬意和感激。从那以后,李三郎更加坚定了自己行善积德的决心。李三郎这哥们儿,没事就爱往山洞里溜达,瞅瞅那些神神叨叨的法器符箓。可他心眼里头,一点儿贪心的念头都没有。他明白,这些玩意儿虽然能唬人,但要是起了坏心思,那可就麻烦大了。就这样,李三郎在村里头过着安稳日子,帮人忙,教子孙,行善积德,助人为乐。村里人提起他,都竖大拇指,说他是活菩萨,大善人。

李三郎心里头,总惦记着那个神秘兮兮的老乞丐,还有那个在危难时刻拉他一把的老道士。他时不时就想起那个风雨交加的夜,那座破庙,那个山洞,还有那个慈祥的老道士。这些记忆,对他来说,比金子还宝贵。

故事还得接着说,李三郎的日子虽然平淡,但过得挺滋润。他的善举在村子里传得沸沸扬扬,人人都夸他。不过,他心里头,总想着那个老道士,感觉他出现不是偶然,好像预示着啥大事。

男子夜宿破庙,施舍食物给老乞丐,他凭着善举躲过劫难

有天傍晚,李三郎在院子里乘凉,忽然听见远处马蹄声急促。他好奇地探出头,一看,好家伙,一队人马跟赛跑似的冲村子来了。领头的是个穿官服的中年人,一脸急迫。中年人下马就问:“李三郎在不在?”李三郎赶紧迎出去:“我就是,有啥事儿?”中年人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李兄,你还记得当年在破庙救你的老道士不?”李三郎一愣,点头:“记得,咋了?”中年人深吸一口气:“实话告诉你,那老道士是我师父,茅山派的掌门人。他老人家行踪不定,但一直记着你的好。最近,我师父夜观天象,发现咱们这儿要有大灾,特意让我来告诉你,赶紧走,别遭了无妄之灾。”李三郎听得目瞪口呆,没想到自己的小善举,竟然能带来这么大的好报。他心里感激,忙问:“那官爷,这灾难是啥?”中年人摇头:“天机不可泄露,师父只说这灾难非同小可。李兄,你赶紧收拾东西,跟我走吧。”李三郎犹豫了会儿,但想到老道士的救命之恩,最后点了头:“行,我这就收拾,跟你走。”当晚,李三郎带着家人和几件值钱的家当,跟着中年人离开了村子。他们那帮人,一溜烟儿往南走,整整三天三夜,才到了个小镇子。中年人跟李三郎说,这地儿是师傅的地盘儿,能先凑合着住下。李三郎就在镇上租了个小屋,安顿了家人。他心里虽然有点七上八下的,但想到有老道士撑腰,心里也就踏实多了。日子一天天过去,镇上的人慢慢发现,这新来的李三郎,不仅心肠好,爱帮忙,手艺还特别棒,干活儿也勤快。他很快就赢得了大家的喜欢和尊重。

可好景不长,李三郎刚在镇上安顿下来没多久,一场瘟疫就跟打了鸡血似的,把整个小镇给闹了个底朝天。人们病得七荤八素的,药石无医。李三郎看着乡亲们那痛苦的样子,心里比刀割还难受。就在这时候,他突然想起了那个神神秘秘的老道士。他心里一热乎,决定去道场上求援。他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终于到了道场。

道场上,老道士正闭关修炼呢。李三郎跪在门外,诚心诚意地求老道士出手帮忙。他跪了整整一天一夜,终于把老道士给打动了。老道士出来一看,李三郎那憔悴的样子,心里也是一阵感慨。他掏出一张符箓,递给李三郎说:“这符箓能驱瘟疫,你拿去给乡亲们用吧。”李三郎接过符箓,眼泪都快下来了。他赶紧跑回小镇,把符箓分给了乡亲们。没多久,小镇的瘟疫就控制住了,人们也开始康复。

男子夜宿破庙,施舍食物给老乞丐,他凭着善举躲过劫难

李三郎又去了道场,向老道士表示感激。老道士笑着说:“这都是你自己的善缘。你当年的善念,换来了今天的好报。记住,行善积德,必有后福。”李三郎听了这话,心里的信念更坚定了。他回到小镇,继续过着平静而满足的生活。他时常会想起那个神秘的老道士和那些符箓,但他知道,真正的力量来自于内心的善良和坚持。

从那以后,李三郎就成了小镇上最受欢迎的人之一。他的善举和勤劳赢得了大家的尊敬和爱戴。而那个神秘的老道士和那场瘟疫,也成了他一生中最难忘的记忆。他经常告诉自己的子孙:“行善积德、助人为乐,这是咱家的传统,一定要好好传下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