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最见不得花儿的凋零的
人是最见不得花儿的凋零的。不要看花开的时候,都是欢天喜地的,只要到了花落的季节,势必会有人为花儿哭泣。这世上多愁善感的人多了去了。本来人就是感情动物,看到花儿凋零暗自唏嘘,伤心落泪,也是人之常情。人们最为熟知的就是《红楼梦》里的黛玉葬花了。林妹妹一边葬花,一边哭泣。一首饱含血泪的《葬花吟》更是将花与人物的悲惨命运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举动看起来很荒唐,后人有不少讥笑者,但在那个没有人身自由的封建年代里,也唯有痴情者才能做得出来,也唯有后来的痴情者才能看得懂,才能理解。
李清照是个率真、浪漫、豪爽不羁的女词人。她不像林妹妹那样弱不禁风,也不像林妹妹那样多愁善感,但在遭到了国破家亡、亲人离散的时刻,同样为花儿的凋零哭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这就是说,人没有到那个份儿上。不要说谁弱谁强,谁心眼小谁心胸大,假如林黛玉像李清照那样生活在一个优渥安稳的家庭,她自然也是一个才华横溢、浪漫可人的小女子。李清照后期漂泊流离,也曾寄人篱下,所以她后期的词就多了一层悲伤、凄冷的色彩。像“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花自飘零水自流”、“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这样的词句比比皆是。
或许有人说,女人是感性的,无论是弱女人,还是强女人,无论是林黛玉,还是李清照,首先她是女人。是女人就必然会多愁善感,容易伤心,爱哭泣,爱流泪。
女人容易多愁善感,爱伤心,爱流泪
但是,现实中,我们看到许多大老爷们照样为花儿的凋零伤心流泪、唏嘘不止。南唐李煜词云:“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花儿凋零,预示着春光归去。但李煜在此不是慨叹春光,而是慨叹人生。北宋欧阳修词云:“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花儿乱飞,显示着“雨横风狂”。但欧阳修在此不是表现天气,而是表现命运。南宋陆游词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花儿“成泥”,寓意着生命结束。但陆游在此不是悲叹花儿的生命,而是悲叹自己有生之年遭遇的凄凉、衰飒和戚然。即便以性情淡泊著称的唐代诗人孟浩然,也在小诗《春晓》中慨叹“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达起自己的忧心了。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看到没有,无论男人女人,看到花儿凋零都会免不了触动心底那根脆弱的情弦的。但大多数的人,并不是真心为花儿慨叹,而是为自己的人生际遇慨叹,为自己的命运多舛慨叹,为自己的生命攸关慨叹。这就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要不怎么能说人是感情动物呢?触景必然生情。有才学之人就会奉献出诗文杰作;没有才学的人,就只会“啊啊”地傻叫了。无论有无才学,如不生情那就是心如死水了。
我们不一定是有才学之人,但是我们总会人云亦云、东施效颦。我们会把漂亮的姑娘夸成一朵花;我们也会把如花似玉的女人遭遇不幸说成“香消玉殒”。我们会在高兴的时候说自己“心花怒放”;我们也会在伤心的时候形容自己“泪花如雨”。总之,我们会自然不自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人生命运与花联系在一起。其实,我们人生本来就是一朵花,生命的凋零也就等同于花儿的凋零。
我们人生本就是一朵花
有这么一句话:“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明天先来,那就意味着我们可以继续做一朵向阳花,烂漫在阳光的照耀之下。哪怕我们是贫穷的、卑贱的、残疾的,我们的生命也是欢笑的。意外先来,那就意味着我们的墓碑前只有野菊花和野百合在风中瑟瑟了。即使我们是富有的、高贵的、健全的,我们的生命也总是归了零了。
花儿的凋零,只要不是人为的故意采摘和摧残,总是有季节和时令的。季节不到,花儿不谢;季节既到,花儿凋零自然而然。但是,人的生命的凋零,却没有季节的限制,或者长寿百年,或者半路夭折。今夜你这朵花是否会凋零,谁都不敢说,谁都没有这个自信。我曾有一个好友,前一天还信誓旦旦地说要多赚钱,努力打造一个幸福王国,结果第二天就与马路上一辆飞驰而来的汽车撞了个满怀,誓言中的所谓幸福王国瞬间灰飞烟灭。
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
花儿的凋零,最多引起人们的惋惜,但是生命的凋零,却让人们看到生命是如此脆弱,生活现实是如此残酷无情,不由会为之哀叹。
不过,花儿毕竟是可爱的,正如陆游词中所云:“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正是高人雅士的情怀。龚自珍也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花儿的凋零,是遵循了生命的规律的。虽然凋零,香气不散,精神不减,这是活着的人应该学习和倡导的。
最好,不要纠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谁先来都是无法改变的。既然生命在,就要让生命活得有意义一点,开心一点,哪怕只有分分秒秒。所以,莫问今夜是否凋零,做个好梦迎接明天的日出就是了。
做个好梦,迎接明天的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