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夏秋季节突发大暴雨,地势较低的天桥区每每成为济南防汛的关键地点。7月5日10时到22时,在济南全市141个观测点中,有25个站点12小时累积降雨量超过100mm,22个站点超过50mm,140个站点超过30mm。西圩子壕河道水位在短时间内暴涨外溢,附近地势最低的铁路涵洞三孔桥积水最深处在1米左右。
在3个多小时的交通管制后,原本积水严重的三孔桥已经恢复了正常通行。记者在现场发现,原本是暴雨造成的桥下积水,此刻已经不见了踪影。积水究竟去了哪里?7月6日,天桥区水务局泵站管理科米吉庆向新黄河记者讲解了积水清理的神奇“魔法”。
7月5日下午3时,一场暴雨如期而至。在接下来的数小时内,位于天桥区的三孔桥铁路涵洞积水逐渐增多。
“7月5日下午的这场雨,是进入2024年汛期以来最大的一场雨,对我们来说在汛期也是第一场考验。”米吉庆告诉记者,暴雨倾泻而下,工作人员迅速开启全功率抽水泵,5台轰鸣作响的水泵立刻同时作业。在冒雨巡查中韩兆鹏发现,桥洞南侧有大量的“客水”,沿着三孔桥街奔涌而下。“应该是顺河高架桥下西圩子壕河道水位暴涨,造成水流外溢,三孔桥下积水最深的时候在1米左右。”
新黄河记者了解到,7月5日下午济南开始降雨。14时30分,济南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17时45分,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升级为暴雨橙色预警信号。
据统计,从5日上午10时到22时,济南全市141个观测点中,有25个站点12小时累积降雨量超过100mm,122个站点超过50mm,140个站点超过30mm,其中茶业口镇+茶业口站点降水量最高,达到了161.4mm。
三孔桥街形成积水后进入临时交通管制。而北坦水泵站在米吉庆的指挥下,5台水泵有序持续高效运转,不多时涵洞的积水完全排空,交通恢复正常通行。
北坦泵站防汛人员张宏,已经从事了10多年的防汛工作。每当汛期来临,张宏便会坚守在北坦泵站。
面积并不大的机房里,即使将窗户全部打开,保持通风,在所有设备运转后,机房温度仍然会达到50℃以上。
“如果水泵长时间高强度运转,很容易出现过热故障或者短路。我们要有序调节每台水泵使用情况,这样才能保障积水最快排出去。”强降雨当天,张宏在高温的机房里守护了2个多小时,“我们热点没关系,但不能让设备出现一点问题。”
天桥区10座铁路立交桥泵站 最大排水量每小时41330立方米济南市地势南高北低,全年雨量集中。天桥区又位于济南城区北端,加之铁路穿城而过,涵洞较多,积水内涝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天桥区在泵站改造提升方面累计投入超过140万元。三年前,天桥区已完成北坦泵站水泵机组、出水管网和陈家楼泵站污水泵等配套设备设施更换,通过购置移动水泵,大大提高了排水工作的灵活机动能力。目前,天桥辖区共10座铁路立交桥泵站,总共最大排水量每小时41330立方米。
“北坦泵站机房里总共有5个水泵,其中3台是大功率。”米吉庆介绍,涵洞路面下设有雨水井,每当井内积水距离箅子20厘米警戒线时,水泵就会自动启动。通过地下管网,雨水被强大水泵吸入到泵站,之后被抽送至生产渠,汇入东工商河,最终进入小清河。
与北坦泵站相隔不远,陈家楼泵站也同样有5台水泵,陈家楼泵站主要承担着义合北街铁路涵洞的排水任务。“十几年来,义合北街涵洞还从来没有出现过积水现象。”韩兆鹏介绍,陈家楼泵站、北坦泵站排水能力超过5300立方米/小时,在汛期紧急排水除涝方面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泵站管理部门在日常维护养护中制定了详细的年度计划,定期检查设备情况,保证机房清洁干净,保持设备启闭正常,确保机组完好率100%。“我们坚持在维护保养上下功夫,及时对所管辖泵站开展全方位摸排,并采取针对性保养措施,巩固提升泵站排水能力,这样才能确保泵站在汛期防水排涝安全运行。”天桥区水务局泵站管理科负责人米吉庆介绍。
记者:陈元昊 编辑:王倩 校对: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