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如今许多人看来,就是宋江接受招安葬送了整个梁山,事实果真如此吗?
如若宋江当时没有接受招安,那梁山最后的结局会是什么样?其实非常简单,用两个字就能总结出来,哪两个字?或许接受招安才是最好的结局,这是为何?
难以独自生存的梁山
如今我们许多人之所以讨厌宋江这个人,无非就是因为他接受了招安。就是因为这,他不仅把自己给害死了,就连其他人也受到了牵连。
宋江接受招安,的确是因为他自己的想法,也就是想重新回去做官。
为了实现这个想法,宋江来到梁山后就开始收留朝廷官员们。因为这些人也想重新回去做官,这样大家有一样的目标,也就相当于多了一份支持宋江的力量。
为了让更多的人帮助自己,宋江他们还用各种卑鄙手段迫使那些将领们落草为寇。
美髯公朱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宋江很是欣赏他,所以吴用在劝说没有成功的情况下,他直接让李逵把朱仝领着的那个官二代孩子给杀了。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竟然连无辜之人都随意杀害,这群人真是太无耻了。
这下明白为何宋江上了梁山后人气越来越高了吧,因为人家收的都是跟自己目标相同的将领,这群人都是不甘心当草寇的。
当然,这群人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就是正儿八经的草寇人吴用,这个人只是想当草寇,对官位什么的并没有兴趣。
既然这样,那吴用为何放弃帮助与自己想法一样的晁盖,而是选择了与自己想法完全相反的宋江?
这自然是因为吴用看到了梁山问题所在,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要想保全住梁山部分将领,只有招安才能解决,什么问题?生存。
想必这时就会有人问了:“梁山接受招安后,他们连最棘手的方腊都解决了,还有谁能威胁他们的安全?”
其实就这么说吧,梁山的整体实力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强。
在那些起义军中他们或许很强,但和那些正儿八经的国家比起来,那真的跟蚂蚁没什么区别,何以见得?
要说当时能威胁到梁山安全的国家,一个是北宋,一个是金国,首先我们来说一说争议最大的北宋。
想必有人会说:“梁山他们不是和北宋交过手嘛,而且都获胜了,怎么就构成威胁了?”
就这么说吧,其实北宋的实力一直很强,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弱,像他们打过的所有的仗,据说胜率高达70%。
有一说一,这个战绩在强敌环伺的情况下已经很不错了。
要是北宋真像水浒中写的那样,连几万人的梁山都打不过,那早就亡国了。
北宋最大的败笔,其实就是皇帝们一个个不争气,但凡后面那几位皇帝正常点,能挑几位差不多的将领去抵御金人,估计也不会灭亡那么早。
其实北宋精兵强将有的是,但他们就是没有发挥自己的地方。
被低估的北宋
就拿北宋跟辽国定下的檀渊之盟来说,当时其实是北宋拥有很大优势,契丹人一点便宜没捞到还损兵折将,但即便如此,北宋每年依旧得给辽国送钱。
这就让人很是费解,仗其实是打赢了,抵御外敌成功了,但依旧签定了不平等条约。
契丹人也是乐坏了,打了败仗还能每年让对方给自己送钱,能窝囊成这样的,估计只有北宋了。
这是正史中的北宋,其实水浒中的北宋跟这情况差不多。
试想一下,北宋要是真的不行要啥啥没有,那梁山就更弱了。
梁山的将领中差不多有一半左右来自北宋,像关胜、呼延灼这样的一流猛将,其实北宋有的是,但他们就是不会用。
正史中的北宋末年有宗泽、王禀、种师道等名将,以及后起之秀的“中兴四将”。
其实将才们有的是,就是没有碰到明君,实在是可惜。水浒中的北宋之所以没有打过梁山,就是因为如此。
别的就不说了,就拿童贯和高俅两人与梁山大战来看,其实一看这两人是最高指挥官,基本结局就已经能猜出来了。
这两人一打仗就是草包一个,而且又没有什么实战经验或者读过兵书,要是这样都能打赢,那天下估计就是北宋的了。
但凡北宋他们派点正常人过去,梁山他们都嚣张不起来。
其实施耐庵这么写也算正常,要是连北宋都打不过,后面还怎么招安?
战斗力同样被作者降低的,还有当时的辽国,正史中的辽国那时候虽然也是末年,但也不是几万人部队所能抗衡的。
但施耐庵写的梁山大军太厉害了,居然一个将领都没有牺牲就把辽国给灭了,实在是太夸张了。
灭了就灭了吧,咱们往夸张地说,就算梁山把辽国和北宋都灭了,那他们的安全问题依旧很大,因为还有最大的威胁金国。
了解正史的朋友们都知道,金国在灭掉辽国后,没几年又把北宋给灭了。
虽然灭掉的是两个垂死挣扎的国家,但金国的实力依旧不容小觑。
最起码灭掉一支草寇是没有问题的,像梁山,据说他们才有不到10万的兵力,就算他们有10万人,也是抵挡不住一个国家的。
这就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很难真正壮大起来。
按照水浒中的剧情发展,宋江他们要是不接受招安,等金人把北宋灭掉以后,像梁山这样的草寇部队一定会收拾的,为何?
金国都把北宋给灭了,那他们肯定是想统一天下啊。要是这样的话,是绝对不容许有梁山这样的小型武装力量存在的。
所以宋江他们最后接受招安,其实是保护了大家。要是真的等到金人杀过来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全军覆没,没有几个人能跑掉。
宋江他们接受招安后,最起码有一部分将领在北宋过得还是不错的,也不是说都像宋江、卢俊义那样被害了。
不招安就覆灭
与其被金国这样的外来入侵者杀死,还不如死在自己人手中呢。就算是花荣、吴用他们那样自尽,总比最后被金人给杀死强吧。
当然,这不是说要洗白宋江什么的,因为他当初并没有考虑那么多,他只是想重新回来做官而已。
岂料正是他这种比较自私的想法,拯救了梁山。
深入了解过的一些朋友们都知道,混江龙李俊几人在招安结束后外出来到了暹罗国。如果他们没有接受招安一直在梁山待着,等金人杀过来的时候,他们还能有出国的机会吗?
所以说,其实宋江接受招安无意中保全了部分将领,这可以说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种选择了,否则梁山最后的结局就是两个字:覆灭。
当然,除了这些其实还有一种选择,但最后的结局也只会是覆灭,哪个?也就是不和北宋他们打仗,直接猥琐起来偏安一隅。
这种说白了其实就是过世外桃源生活,这种其实也是不行的,因为梁山自身根本无法自立自足。
梁山附近可以说是有山有水,由此这片地方带来的优势就是易守难攻。
所以就有人说,他们好好守住这一亩三分地不就行了嘛,没必要去招惹外面那些强敌。
其实不出去招惹那是不可能的,原因也是前面说的无法自立自足。
梁山境内除了山就是水,要是说放牧还勉强可以,但粮食是真没法种啊。
虽然说也能种点,但那点微薄的年产量,根本不够整个梁山的人吃。
所以梁山经常派人到外面掠夺钱财以及粮食,只要是看见能吃的能喝的,不管是什么,先抢上山来再说。
那要是这样的话,桃花源的日子指定是过不上了,他们迟早会被官府发现并剿灭的。
所以说猥琐起来发育也不可行,只要是在外面,怎么着都是活靶子。
其实站在正史角度来讲,接受招安其实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比如正史中的宋江,其实最后就接受招安了。
对于起义者来说,自己招安的确要更安全,毕竟在外面面对的是各个强国。
而对于北宋朝廷来说,这些招安的起义军就是来给自己分担压力的,也就是让他们到边境抵御外敌。
毕竟当时情况不好,能有点人充当战力终究是好的,而且这对于北宋来说,就是免费的劳动力。
毕竟要想抵御外敌,那得自己出钱出兵,就这还不一定能打得过。
与其这样,不如让招安的部队去呢,随随便便给他们点钱就能打发了,而且就算整支起义军覆灭了也不会心疼。
这种方法在历史上非常常见,尤其是一个王朝到了末年的时候,但就是太不地道了。
所以综上来看,宋江他们最后接受招安其实就是最好的选择了,否则迎接他们的,就是全部被消灭。有人活着,肯定比都死了强。
虽然大部分梁山将领最后的结局有点惨,但都没有被外敌除掉,也没有走向覆灭,或许这是施耐庵能给他们安排的最好的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