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老街边缘的“丐王”
作者丨张至真
现在逢年过节都不敢上老街,人太多啦,在狭而不长的几百米大街上,硬是挤进几千,甚至上万人,人们推背走路,连个插脚的地方都难找。
老街在30年前就很热闹了,熙来攘往的,飞檐斗拱下的两边的店面,卖着各种商品,门类齐全。大家有事没事的都会去逛一逛,特别是当有贵客来临,正事儿忙完了,再有点时间,主人都会带着客人到“金陵第一古街”转转,让来自大城市的稀客看一看才“走出深闺”的高淳老街,去感受那古朴的民风和追赶时代的节奏。
那时经济滞后,许多景区都没开发,更没有全域旅游的概念,拿的出手的可游玩的地方,就是这条明清古街了。在街上还可以顺带买点儿土特产,什么米糕、酥糖、布鞋,脆香肠、腌白鱼干等,物美价廉。喜欢古玩的说不定还可以淘得一两件战国网文陶罐或来路无法考究的血沁古玉。夹在店铺中的几家土菜馆,也宾客满座。
各色人等都喜欢上了老街,喜欢上了那份热闹。
乞丐们也喜欢凑热闹,尤其打听到哪里有红白喜事就一路赶过去,向主人家讲几句表达吉庆或悲伤的好话,于是那一天他就能改善一下生活,甚至得赏主家喝剩的小半瓶土酒。不过乞丐一般都不上老街,以求施舍,偶尔间当街上游人不多时,才光顾一下,主要是直奔那几家饭店而已。
我要说的这位“丐王”,也绝不到老街的两排店面去乞讨,他就游走在老街边的街头巷尾,甚至岔巷中的岔巷,乞得一份剩饭剩菜,然后喜滋滋的填饱肚子,又在边上的大青石上,躺上个把钟头,醒来还会打个饱嗝,连晚饭都不要吃了。那时候还只讨点饭菜、点心什么的,不作兴讨钱。至于世传的靠乞讨在老家建起小洋楼、将乞讨做成了一份事业的,那只能算是社会的奇葩了,这类事情也只会发生在大都市中,乡下的“狮子”没有这样的舞台。
丐王并没有供他号令的丐众,他只是孤家寡人一个,要论帮派也只能算是“污衣派”,也没什么让人逼视的“王者之气”,但老街臣民们却把他视为“丐王”。
丐王不是本地人,他是突然来高淳的,六十多岁模样,个头不高,不管晴雨,身上披一件漆成明黄的斗篷(其实是油布的雨披),那上面写满了红色的字,字体不大,略显潦草,也少有人去仔细辨识,大概那文字叙述着他的身世遭遇,也许是求告各地的施主,可怜一个年长的老者,因生活所迫而成了以乞讨为生的不幸者。他的头上永远戴着一顶圆锥形的斗笠,也是明黄颜色,只是少了清廷剧中那官帽上的顶戴花翎和红珊瑚珠子。总之,他在当时乞丐群中别有特点。
三十年前,那时人们的生活刚刚改观,但自然灾害频现。旱灾、涝灾、虫灾连年,邻省的周边地区更显落后,当生计所迫的人就流浪四方。青黄不接时,就常有讲外地方言的人来此。丐王不管阴晴雨雪,白天黑夜,永远穿着他那身明黄的袍褂,游走在城中村的路巷间。
有那么几年,时不时的看见他,他也感受着老街居民的善良和慷慨,总之那几年他鲜蹦活跳。他应居无定所,否则就不会一下雨就挑担子走路,那担子的两头就是他的全部家当。有时看见别的拎淘箕的乞丐,他还会特地爽一爽脆弱的扁担,以显“家当”的殷实而沉重。
那时万元户让人羡慕,人们都穷怕了,有点钱都要显摆一番。这不村头有一姑娘,经亲戚牵线,到了南方的某地打工,赚得一点小钱,过年回家特地穿一件红绸的裙子,拖一个拉杆箱,打一把花阳伞,在老街的胭脂石上款款而过。皮鞋声已消逝,而顾望的人也还将头伸得老远。心细的人分明发现那浓施粉黛的脸下却是粗黑的脖颈,耳朵后面还有一层浅黑的泥垢,晃动着的两只大耳环,分明是拉丝玻璃的造型。
当然,老街上倒有几个真正的富豪,在街上开一间店铺,卖点什么小玩意儿,悠闲时还在街边支起一张方桌,来上一局象棋或打一圈牌,他们不事张扬,小小的店面却经营着庞大的生意,在乡下还有宏伟的别墅。
丐王绝不是“土豪”,他也毫不掩饰他的财富,晃悠着他那一担挑的全部家当。晴天可能有一个隐秘的地方,可放一放那一担的财富,下雨天就得找个避风躲雨的地方了,也许大雨已冲了他住的“龙王庙”了。
高淳的西部是圩区水乡,水阳江、官溪河又是汛期的“洪水走廊”。老街虽背靠镇山,也地势不高。大家过去受够了家园被水淹没和冲毁的苦头,就算老街也被淹过多次。有心人还可发现老街上的一条巷子中还有一处刻有被淹水位的水线痕迹,上面标的是12.24米。老街的原住民,从前自己也流浪过,也许还乞讨过,因此特别哀怜逃荒要饭的。
金庸笔下的丐帮最高等位是九代弟子,帮主肩上没有袋子,只有手中的一根打狗棒。但我们的丐王也不须打狗棒的支撑,他那一身明黄的行头,大可正镇住狗儿们的斜眼。有几只狗儿还常围在他的身边,摇着翘起的尾巴。他也会将刚讨来的饭团和一根排骨丢给它们,眯着眼看着狗儿们的争抢。
后来,街区居委来了几次治安秩序的整治,将各色盲流、乞讨人员用车送往了他乡,在日趋文明的地方,他们可有碍观瞻啊,于是“丐王”就不见了踪影。当然也可能不好意思在好客的老街边,再享受那无功之禄,自己已悄悄换了地方。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级各类民生保障体系日渐建立完善,盲流、乞丐等更日渐减少了。
不知有没有人在别的地方遇到过他,希望我们的丐王能洪福齐天,寿终正寝。当皇帝的可以“万岁”,作为“丐王”的他也应能活过“百岁”吧!起码在老街边缘游走的那几年,花甲之年的他还身板硬朗,有龙袍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