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在老街邊緣的“丐王”
作者丨張至真
現在逢年過節都不敢上老街,人太多啦,在狹而不長的幾百米大街上,硬是擠進幾千,甚至上萬人,人們推背走路,連個插腳的地方都難找。
老街在30年前就很熱鬧了,熙來攘往的,飛檐鬥拱下的兩邊的店面,賣着各種商品,門類齊全。大家有事沒事的都會去逛一逛,特别是當有貴客來臨,正事兒忙完了,再有點時間,主人都會帶着客人到“金陵第一古街”轉轉,讓來自大城市的稀客看一看才“走出深閨”的高淳老街,去感受那古樸的民風和追趕時代的節奏。
那時經濟滞後,許多景區都沒開發,更沒有全域旅遊的概念,拿的出手的可遊玩的地方,就是這條明清古街了。在街上還可以順帶買點兒土特産,什麼米糕、酥糖、布鞋,脆香腸、腌白魚幹等,物美價廉。喜歡古玩的說不定還可以淘得一兩件戰國網文陶罐或來路無法考究的血沁古玉。夾在店鋪中的幾家土菜館,也賓客滿座。
各色人等都喜歡上了老街,喜歡上了那份熱鬧。
乞丐們也喜歡湊熱鬧,尤其打聽到哪裡有紅白喜事就一路趕過去,向主人家講幾句表達吉慶或悲傷的好話,于是那一天他就能改善一下生活,甚至得賞主家喝剩的小半瓶土酒。不過乞丐一般都不上老街,以求施舍,偶爾間當街上遊人不多時,才光顧一下,主要是直奔那幾家飯店而已。
我要說的這位“丐王”,也絕不到老街的兩排店面去乞讨,他就遊走在老街邊的街頭巷尾,甚至岔巷中的岔巷,乞得一份剩飯剩菜,然後喜滋滋的填飽肚子,又在邊上的大青石上,躺上個把鐘頭,醒來還會打個飽嗝,連晚飯都不要吃了。那時候還隻讨點飯菜、點心什麼的,不作興讨錢。至于世傳的靠乞讨在老家建起小洋樓、将乞讨做成了一份事業的,那隻能算是社會的奇葩了,這類事情也隻會發生在大都市中,鄉下的“獅子”沒有這樣的舞台。
丐王并沒有供他号令的丐衆,他隻是孤家寡人一個,要論幫派也隻能算是“污衣派”,也沒什麼讓人逼視的“王者之氣”,但老街臣民們卻把他視為“丐王”。
丐王不是本地人,他是突然來高淳的,六十多歲模樣,個頭不高,不管晴雨,身上披一件漆成明黃的鬥篷(其實是油布的雨披),那上面寫滿了紅色的字,字型不大,略顯潦草,也少有人去仔細辨識,大概那文字叙述着他的身世遭遇,也許是求告各地的施主,可憐一個年長的老者,因生活所迫而成了以乞讨為生的不幸者。他的頭上永遠戴着一頂圓錐形的鬥笠,也是明黃顔色,隻是少了清廷劇中那官帽上的頂戴花翎和紅珊瑚珠子。總之,他在當時乞丐群中别有特點。
三十年前,那時人們的生活剛剛改觀,但自然災害頻現。旱災、澇災、蟲災連年,鄰省的周邊地區更顯落後,當生計所迫的人就流浪四方。青黃不接時,就常有講外地方言的人來此。丐王不管陰晴雨雪,白天黑夜,永遠穿着他那身明黃的袍褂,遊走在城中村的路巷間。
有那麼幾年,時不時的看見他,他也感受着老街居民的善良和慷慨,總之那幾年他鮮蹦活跳。他應居無定所,否則就不會一下雨就挑擔子走路,那擔子的兩頭就是他的全部家當。有時看見别的拎淘箕的乞丐,他還會特地爽一爽脆弱的扁擔,以顯“家當”的殷實而沉重。
那時萬元戶讓人羨慕,人們都窮怕了,有點錢都要顯擺一番。這不村頭有一姑娘,經親戚牽線,到了南方的某地打工,賺得一點小錢,過年回家特地穿一件紅綢的裙子,拖一個拉杆箱,打一把花陽傘,在老街的胭脂石上款款而過。皮鞋聲已消逝,而顧望的人也還将頭伸得老遠。心細的人分明發現那濃施粉黛的臉下卻是粗黑的脖頸,耳朵後面還有一層淺黑的泥垢,晃動着的兩隻大耳環,分明是拉絲玻璃的造型。
當然,老街上倒有幾個真正的富豪,在街上開一間店鋪,賣點什麼小玩意兒,悠閑時還在街邊支起一張方桌,來上一局象棋或打一圈牌,他們不事張揚,小小的店面卻經營着龐大的生意,在鄉下還有宏偉的别墅。
丐王絕不是“土豪”,他也毫不掩飾他的财富,晃悠着他那一擔挑的全部家當。晴天可能有一個隐秘的地方,可放一放那一擔的财富,下雨天就得找個避風躲雨的地方了,也許大雨已沖了他住的“龍王廟”了。
高淳的西部是圩區水鄉,水陽江、官溪河又是汛期的“洪水走廊”。老街雖背靠鎮山,也地勢不高。大家過去受夠了家園被水淹沒和沖毀的苦頭,就算老街也被淹過多次。有心人還可發現老街上的一條巷子中還有一處刻有被淹水位的水線痕迹,上面标的是12.24米。老街的原住民,從前自己也流浪過,也許還乞讨過,是以特别哀憐逃荒要飯的。
金庸筆下的丐幫最高等位是九代弟子,幫主肩上沒有袋子,隻有手中的一根打狗棒。但我們的丐王也不須打狗棒的支撐,他那一身明黃的行頭,大可正鎮住狗兒們的斜眼。有幾隻狗兒還常圍在他的身邊,搖着翹起的尾巴。他也會将剛讨來的飯團和一根排骨丢給它們,眯着眼看着狗兒們的争搶。
後來,街區居委來了幾次治安秩序的整治,将各色盲流、乞讨人員用車送往了他鄉,在日趨文明的地方,他們可有礙觀瞻啊,于是“丐王”就不見了蹤影。當然也可能不好意思在好客的老街邊,再享受那無功之祿,自己已悄悄換了地方。後來随着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各級各類民生保障體系日漸建立完善,盲流、乞丐等更日漸減少了。
不知有沒有人在别的地方遇到過他,希望我們的丐王能洪福齊天,壽終正寝。當皇帝的可以“萬歲”,作為“丐王”的他也應能活過“百歲”吧!起碼在老街邊緣遊走的那幾年,花甲之年的他還身闆硬朗,有龍袍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