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肃南县大河乡坚持以志愿服务云平台为依托、以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统筹整合各类资源,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着力做精志愿服务品牌,切实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强化资源整合,拓展文明实践“新阵地”。坚持全乡各类阵地资源整合和文明单位共建深度融合,着力在阵地充分利用、积极拓展载体上下功夫。分类施策整合阵地资源。充分利用乡文化站活动室、农家书屋、幸福大院等场所阵地,推动文化资源和志愿服务资源流动互通,构建成点多面广、功能完备的“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分层推进用好共建资源。结合各民族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爱心结对帮扶等工作,把全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统揽起来,形成“共建联动”机制。至目前,全乡1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共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20余场次。分级发挥好云平台作用。持续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云平台建设,重点依托“山水肃南APP”“肃南县秀美大河”“网络达人”等新媒体平台,实时更新发布文明实践信息60余条,有效凝聚群众、引导群众,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强化和谐创建,织密文明实践“大网格”。织密基层精微网格。将综合治理、应急管理、护林防火等相关网格整合为“综合网格”,健全“两员两化”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下“网格化+信息化”“网格员+信息员”基层治理体系,着力突出“多网融合,一网运行”。建立“美丽河湖”河长制。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河长制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以“河长制”引领“河常治”,通过乡村共管共治落实好绿色发展理念,助推大河乡生态文明建设。深化移风易俗工作。推进“治理高额彩礼、减轻人情负担,推进移风易俗”行动,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纳入村规民约,组织“乡风文明”“政策理论”“思政教育”等类型的宣讲小队,深入各农牧村开展理论宣讲20余次,让移风易俗的文明之风吹进千家万户。搭建协商议事平台。大力推广“邻里议事小院”模式,设立以党员联系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农家院落为议事平台的“邻里小院”18个,采取“1+X”党员联系户模式,对各自联系户每月开展一次“上门问诊”走访活动和“邻里议事小院”集中议事活动,在建成核心小院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将草原帐篷讲堂、马背送学、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作为辅助阵地,将政策宣讲、民主议事、建言献策等内容融为一体,在你一言、我一语的轻松氛围中让群众的大事、难事、烦心事得到了快速有效的处理和解决,切实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协商,汇聚多方力量,集中建言纳策,形成协商共识。
强化品牌培育,走出文明实践“特色路”。汇聚志愿服务力量,围绕群众需求,在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法律服务等方面,选优配强组建志愿服务队伍19支,600余名志愿者,最大限度凝聚志愿服务力量,形成志愿服务队伍全覆盖、全方位、全天候的新局面;创新志愿服务项目,完善“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的志愿服务模式,以社会组织为抓手,公益项目为载体,培育打造“马背宣讲队”“草原帐篷讲堂”“亚什保勒斯”双语流动讲堂等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主动出击,靠前服务,瞄准群众所思所盼“送课上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探索“党建引领+文明实践”的“积分兑换”模式,充分发挥“巾帼家美”积分超市激励引导作用,通过“爱的积分”兑换“爱的回馈”,激发和调动群众助力乡村有效治理。目前,全乡共建成“巾帼家美”积分超市9个,累计开展积分兑换活动150场次,参与群众2000余人次。(黄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