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肅南縣大河鄉堅持以志願服務雲平台為依托、以文明城市建立為抓手,統籌整合各類資源,精準對接群衆需求,着力做精志願服務品牌,切實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宣傳群衆、教育群衆、引領群衆、服務群衆的作用,推動社會主義公德心建設向縱深發展。
強化資源整合,拓展文明實踐“新陣地”。堅持全鄉各類陣地資源整合和文明機關共建深度融合,着力在陣地充分利用、積極拓展載體上下功夫。分類施策整合陣地資源。充分利用鄉文化站活動室、農家書屋、幸福大院等場所陣地,推動文化資源和志願服務資源流動互通,建構成點多面廣、功能完備的“15分鐘文明實踐服務圈”。分層推進用好共建資源。結合各民族共同富裕先行區建設、文明城市建立、愛心結對幫扶等工作,把全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統攬起來,形成“共建關聯”機制。至目前,全鄉1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共常态化開展志願服務活動120餘場次。分級發揮好雲平台作用。持續實施新時代文明實踐雲平台建設,重點依托“山水肅南APP”“肅南縣秀美大河”“網絡達人”等新媒體平台,實時更新釋出文明實踐資訊60餘條,有效凝聚群衆、引導群衆,讓黨的創新理論更好地“飛入尋常百姓家”。
強化和諧建立,織密文明實踐“大網格”。織密基層精微網格。将綜合治理、應急管理、護林防火等相關網格整合為“綜合網格”,健全“兩員兩化”工作機制,深入推進黨建引領下“網格化+資訊化”“網格員+資訊員”基層治理體系,着力突出“多網融合,一網運作”。建立“美麗河湖”河長制。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縣關于河長制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以“河長制”引領“河常治”,通過鄉村共管共治落實好綠色發展理念,助推大河鄉生态文明建設。深化移風易俗工作。推進“治理高額彩禮、減輕人情負擔,推進移風易俗”行動,将“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納入村規民約,組織“鄉風文明”“政策理論”“思政教育”等類型的宣講小隊,深入各農牧村開展理論宣講20餘次,讓移風易俗的文明之風吹進千家萬戶。搭建協商議事平台。大力推廣“鄰裡議事小院”模式,設立以黨員聯系戶、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農家院落為議事平台的“鄰裡小院”18個,采取“1+X”黨員聯系戶模式,對各自聯系戶每月開展一次“上門問診”走訪活動和“鄰裡議事小院”集中議事活動,在建成核心小院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将草原帳篷講堂、馬背送學、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等作為輔助陣地,将政策宣講、民主議事、建言獻策等内容融為一體,在你一言、我一語的輕松氛圍中讓群衆的大事、難事、煩心事得到了快速有效的處理和解決,切實讓更多的群衆參與協商,彙聚多方力量,集中建言納策,形成協商共識。
強化品牌培育,走出文明實踐“特色路”。彙聚志願服務力量,圍繞群衆需求,在政策宣講、文化文藝服務、法律服務等方面,選優配強組建志願服務隊伍19支,600餘名志願者,最大限度凝聚志願服務力量,形成志願服務隊伍全覆寫、全方位、全天候的新局面;創新志願服務項目,完善“點單—派單—接單—評單”的志願服務模式,以社會組織為抓手,公益項目為載體,培育打造“馬背宣講隊”“草原帳篷講堂”“亞什保勒斯”雙語流動講堂等志願服務品牌項目,主動出擊,靠前服務,瞄準群衆所思所盼“送課上門”,滿足群衆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探索“黨建引領+文明實踐”的“積分兌換”模式,充分發揮“巾帼家美”積分超市激勵引導作用,通過“愛的積分”兌換“愛的回饋”,激發和調動群衆助力鄉村有效治理。目前,全鄉共建成“巾帼家美”積分超市9個,累計開展積分兌換活動150場次,參與群衆2000餘人次。(黃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