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骇人听闻,食用油与化学液体运输过程中竟然罐车混用

在当今社会,食品安全始终是民众关注的焦点。然而,近期新京报的一则深入调查,揭示了罐车运输食用油领域存在的令人震惊的乱象,这无疑给公众的食品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

回溯过往,食品行业的问题层出不穷,鸭肠厂食品卫生事件的阴影尚未消散,食用油运输的混乱状况又闯入了大众的视野。今年五月,新京报的记者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食用油运输进行了长期而细致的追踪调查。结果令人咋舌,国内普货罐车的运输作业呈现出极为无序和混乱的态势。

骇人听闻,食用油与化学液体运输过程中竟然罐车混用

记者发现一辆车牌号为冀 E**65Z 的罐车,5月16日,它从宁东煤制油厂区启程,历经两日的长途跋涉,最终抵达河北省秦皇岛市。宁东煤制油厂,这座屹立于广袤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占地数千亩的大厂,主要致力于通过尖端技术将煤炭转化为液蜡、白油等产品。这些产出的煤制油,多数被运往沿海区域,成为化工产品的原材料或燃料。

当完成煤制油的卸载后,这辆罐车并未匆忙离开,而是在附近的马路边暂时停靠。据悉,该司机隶属于一个规模不小的车队,像他这样的罐车在车队中多达十几辆。这位专职司机在尚未接到新任务之前,只能在此处耐心等待。

5月20日,这辆未曾清洗罐体的罐车重新启动引擎,缓缓驶入了汇福粮油集团所属的停车场。从门口保安那里得知,这片停车场归属汇福粮油集团,而到此的罐车通常是为了装载食用油而来。次日上午 10 点,这辆自卸货以来从未清洗过罐体的罐车,竟畅通无阻地进入了汇福粮油集团的厂区。一小时后,它满载着 31.86 吨的一级豆油驶离了厂区。令人痛心的是,门卫留存的运输单据,成为了这一违规操作无可辩驳的证据。

骇人听闻,食用油与化学液体运输过程中竟然罐车混用

无独有偶,5 月 24 日,又有一辆同样从宁东煤制油厂运输煤制油至河北的罐车,几经辗转停留在了天津滨海区的停车场内,静候运输食用油的指令。据司机透露,该车同样未曾进行罐体清洗,而对于可能被厂家拒之门外的风险,司机表现出了听之任之的态度。最终,不出所料,这辆罐车顺利进入了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的厂区。记者从保安处获悉,进厂的罐车装载的均是大豆油,这辆罐车也不例外,并且装载了 35 吨大豆油。在整个过程中,竟无人对罐体的清洁状况进行检查。

沿海地区,由于聚集了众多食用油生产厂家,成为了运输煤制油罐车返程时的热门选择。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素有“罐车之乡”的称号,至少拥有 3000 台罐车。这些罐车频繁地穿梭于宁夏煤制油厂区和沿海食用油厂之间。然而,随着罐车数量的持续增长,运输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运输价格大幅下跌。从天津到西安的单程运费,已从原本每吨 400 元以上骤降至 200 元左右。为了削减成本,许多罐车在返程途中不得不寻觅配货,煤制油因此成为了他们新的经济来源。

骇人听闻,食用油与化学液体运输过程中竟然罐车混用

可是,运输成本的降低却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为了节省开支,大量罐车不仅无法实现专车专用,甚至在更换运输货物时,坚决拒绝清洗罐体。因为清洗罐体的成本高昂,且普货罐车频繁更换运输物品,每一次的清洗都意味着一笔不小的开销。罐车司机们无奈地表示,是否清洗罐体完全取决于车队老板的决策,即便他们有时萌生出清洗的念头,也不得不服从老板的安排。

在食用油厂家这一端,检查工作的宽松和敷衍令人瞠目结舌。在罐车司机们看来,车队老板敢于不安排清洗罐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部分食用油厂家宽松的验罐标准。司机们纷纷反映,这些厂家通常只是象征性地检查罐体的两个口部,司机们只需简单擦拭这两个部位,便能轻松过关。一位来自河北邢台的罐车司机透露,车队老板对每个厂家的验罐情况可谓心知肚明,深知他们大多不会进行深入细致的检查。

骇人听闻,食用油与化学液体运输过程中竟然罐车混用

新京报的记者以运输食用油的名义联系了汇福粮油集团,工作人员宣称不要求食用油专用罐车,仅要求罐车前三次所运输的货物为食用油,并声称工人会在装油前进行验罐。然而,多名罐车司机却揭露,该公司的验罐工作浮于表面,对于熟人运输更是大开方便之门。

记者还与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取得了联系,销售经理表示原则上需要专用罐车,但实际操作中,只要罐体标有“食用油专用”字样即可,公司既不负责验罐,也不对食用油装车后的品质承担责任。天津滨海新区的另一家食用油生产公司在验罐时同样只是走过场,司机上传几张照片就能应付了事,甚至允许使用之前的照片蒙混过关。

一些食用油厂家要求罐体外侧标注“食用油”字样,司机们表示这极易蒙混过关,只需将之前的“普通液体”字样抹去重新喷涂即可。记者在该公司门口观察发现,许多罐车罐体上的介质信息存在明显的涂改痕迹,有的只是用贴纸简单遮盖后重新张贴,即便如此,这些罐车依然能够大摇大摆地运输食用油。

骇人听闻,食用油与化学液体运输过程中竟然罐车混用

大陆自 2014 年起开始实施的《GB/T30354-2013 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规范》明确规定,运输散装食用植物油应当使用专用车辆,严禁使用非食用植物油罐车或容器。但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该规范属于推荐性而非强制性标准,对食用油厂家的约束作用相当有限。江南大学食品学院的王兴国教授指出,即便这是推荐性标准,企业在制定自身标准时也应当以此为基准,不得低于此标准。

罐车司机邱健(化名)透露,如果在卸完煤制油后不清洗罐体,罐内可能会残留数千克至十几千克的煤制油。他进一步强调,普通的水洗方式根本难以彻底清除残留,只有采用碱水和高温蒸罐的方法才能达到较好的清洁效果。邱健还提到,普货罐车能够运输多种化工液体,煤制油只是其中之一,而食用油厂家宽松的验罐标准,使得食用油在运输过程中面临着极高的被污染风险。

骇人听闻,食用油与化学液体运输过程中竟然罐车混用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副教授朱毅郑重警示,煤制油中含有的不饱和烃、芳香族烃、硫化物等成分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长期食用可能导致中毒。倘若食用油罐车还运输其他化工液体,其潜在的风险更是难以估量。朱毅特别强调,如果食用油中掺入了毒性较大的化工液体,无论是直接接触还是吸入,都可能对人体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邱健急切地呼吁社会各界高度重视这一行业乱象,毕竟食用油与千家万户的饮食安全息息相关。他坚信,食用油厂家严格把好验罐关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食用油厂家仔细验罐应该最有效果,能解决 99%的问题。”然而,现实情况却是,众多运输订单经过层层转包,买卖双方对于最终承运的罐车状况往往一无所知,导致散装食用油在长距离运输过程中处于一种近乎失控的状态。

骇人听闻,食用油与化学液体运输过程中竟然罐车混用

新京报的这一调查无情地揭开了罐车运输行业中食用油与化学液体混用且不清洗的丑陋面纱,这一现象毫无疑问对食品安全构成了极其严重的威胁。由于食用油厂家在验罐环节的疏忽与懈怠,以及推荐性国家标准《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规范》缺乏强制执行力,食用油在运输过程中被化学液体污染的风险与日俱增。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紧迫时刻,食品行业急需更多的关注以及更为严格和有效的监管措施。唯有如此,才能切实保障公众能够安心地享用安全、健康的食品,牢牢守护住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