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雷锋罕见原声再现,孙悦斌讲述“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红色印记第73集

作者:央广网

视频加载...

配音演员孙跃斌曾为《勇敢的心》《黑客帝国》《珍珠港》等电影翻译及近百家中外知名品牌广告、故事片配音

揭开中国共产党百年厚厚的历史,从革命的伟大胜利到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件革命文物,记录了一段直冲民心的红色故事,一个接一个的历史时刻,是中国共产党走向荆棘, 努力的最佳见证。

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台、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联合推出"红色标志——百大革命文物声音档案",于3月22日在中央广播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开始, 并同时在央视新闻、央视、云收听等新媒体平台上推出100位讲述人,用"最美的声音"燃烧百年记忆。

用声音燃烧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叙述者,配音演员孙跃斌。我说的文物是日记的集合。这本日记集的主人,家喻户晓,他个子不高,脸上总是带着温暖的笑容,他的名字叫"赖峰"。雷锋日记集共9卷,重新镌刻在抚顺市雷锋纪念馆。

雷锋罕见原声再现,孙悦斌讲述“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红色印记第73集

在辽宁省抚顺市雷锋纪念馆展出的雷锋日记

纪念馆展出的一些日记已经损坏,书页略带发黄,黑蓝色墨水也变得有些稀释。打开它,大部分空间都是用简单的语言记录下来的普通小东西,生活感。第一卷的第一部分是一篇名为"雷锋七个问题"的短文。

雷锋罕见原声再现,孙悦斌讲述“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红色印记第73集

雷锋日记(1958年6月7日)(照片提供:抚顺市雷锋纪念馆)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会润湿一寸土地吗?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会照亮一点黑暗吗?如果你是谷物,你会养活有用的生命吗?如果你是最小的螺丝钉,你会一直坚持你生活中的工作吗?我想问你,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命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无休止的付出者。雷锋日记,1958年6月7日

这位22岁的年轻战士在他平凡但伟大的短暂生命中完美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雷锋于1940年12月出生于湖南省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不到七岁时就成了孤儿。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雷锋成长为一个理想主义、雄心勃勃的年轻人。

雷锋罕见原声再现,孙悦斌讲述“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红色印记第73集

雷锋光荣入伍(图为抚顺市雷锋纪念馆)

1960年1月,雷锋成为辽宁营的一名汽车兵。抚顺市雷锋纪念馆馆长任光友说,抚顺是雷锋精神的发源地,雷锋的第二故乡。

任光友:雷锋一生写的日记很多,在公开出版的日记140多篇,有120多篇是用抚顺写的。

日记中的文字,往往流露出对党和国家的感激之情和爱心。

雷锋罕见原声再现,孙悦斌讲述“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红色印记第73集

雷锋日记,1960年1月8日(摄于抚顺市雷锋纪念馆)

我出生在一个非常贫穷的农民家庭,在旧社会遭受了很多痛苦。从我参加革命的那一天起,我就总是准备为了党和阶级的最大利益,为了最宝贵的生命,牺牲个人的一切。雷锋日记,1960年2月8日

雷锋罕见原声再现,孙悦斌讲述“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红色印记第73集

雷锋的《毛泽东选集》(图为抚顺市雷锋纪念馆)

雷锋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这也体现在他的言行上。"我觉得我活着是为了让别人的生活更美好,"雷在读完毛泽东的《选集》后说。

雷锋:现在,我读完了《毛泽东选集》1234卷,我懂得一个人如何生活,如何树立正确的革命人生观。

乔鞍山是雷锋的战友,两人同时从鞍钢参军。在乔鞍山看来,雷锋成为榜样,在每一件小事上都看清精神,在平凡的成就中取得的伟大成就。

琼·希尔:一旦我们开车到最陡峭的地方,就有一辆手推车,我们无法爬上那个斜坡到那个陡峭的地方。匆匆忙忙的时候,雷锋过去常常帮他推车。他告诉我,如果你脑子里有人,脑子里有人,你可以帮助他养成习惯。

雷锋罕见原声再现,孙悦斌讲述“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红色印记第73集

雷锋制造的储蓄箱(图为抚顺市雷锋纪念馆)

用省下自己的积蓄钱捐给公社和政府,支持公社建设和救灾,家里的同志们遇到困难,以同志的名义寄给自己的津贴,用自己的钱丢了火车票买票......第一位写雷锋故事的作者陈广生回忆道:"帮助人快乐,帮助人,雷锋精神无处不在,有一句话叫雷锋千里行,好事做一列火车。"

雷锋罕见原声再现,孙悦斌讲述“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红色印记第73集

雷锋日记,1961年10月20日(摄于抚顺市雷锋纪念馆)

雷锋的思考和追求,他用自己真诚的心写日记。抚顺市雷锋纪念博物馆研究室主任徐明说,雷锋写了九篇近20万字的学习笔记。1960年,雷锋日记被发现并公之于众。

《徐明:雷锋日记》于1960年12月1日首次发表在沈阳军区的《前瞻日报》上,当时雷锋1959年8月30日至1960年11月15日的15篇日记以《听党讲,给祖国青春》为题摘录。

就在雷锋如火如荼、用鲜血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时候,意外发生了。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享年22岁。雷锋在上一篇日记中写道:"未来,我会更加爱人民,更加尊重人民,永远做小学生群众,做人民的侍者。"

雷锋罕见原声再现,孙悦斌讲述“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红色印记第73集

雷锋手里拿着一把突击步枪,成为人们心中永久的记忆(抚顺市雷锋纪念馆作插图)

1963年3月,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的共产主义精神素质。1963年,沈阳军区政治部要求《前进报》主编选雷锋日记,由党政集团负责人董祖秀领衔。

徐明:为了让雷锋日记早日出来,防止珍贵的雷锋遗失,董祖秀雷锋的日记打开,然后整理好手来抄袭,再抄袭再装订。军区印刷厂,特意请傅老师按照精装方法,把几本日记一本一装订好,再贴上封面。很快雷锋的日记笔记本一共9册,连同雷锋的其他遗物被收藏到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长期收藏。

1963年4月,《雷锋日记》出版并在全国范围内发行,此后重印数十次,甚至"漂洋过海"到国外。

雷锋罕见原声再现,孙悦斌讲述“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红色印记第73集

学生参观抚顺市雷锋纪念馆

"学习雷锋的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爱恨清晰,永不忘怀这个岗位 坚定的战斗精神 学习雷锋好榜样 难简单 永远不要忘记愿意做革命的螺丝钉,集体主义思想闪耀" - "学习雷锋好榜样"

1963年10月,歌曲《学习雷锋的好榜样》在《解放军之歌》上发表,录音后由战争之友工艺兵团第一首歌演唱,向国内外广播电台播出。)

很多人是唱着《学习雷锋的好榜样》长大的。半个多世纪后,当我们重新掀起雷锋日记时,其中简单而真诚的话语依然激荡着心灵,激励着我们前进。

雷锋罕见原声再现,孙悦斌讲述“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红色印记第73集

阜顺市雷锋纪念馆

刘思伟:我是刘思伟,抚顺市雷锋纪念馆的翻译。从年初开始,我的床边放了一本《雷枫日记》,直到现在我经常出来翻身、看,它成了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枕边书。我认为只有自己更好地理解、学习、实践雷锋精神,才能把雷锋的故事讲好,让更多的人了解雷锋,了解雷锋,学习雷锋。

总干事 刘晓龙 顾玉才

监督高高的岩石

策划者 崔欣新郑

策划 闫定飞孙鲁金

协调 刘玉磊 冯硕 朱敏 李伟 刘梦雅 赵楚南 韩学英

记者 郭伟 佳铁生 齐莉莉

编辑:孙鲁金

旁白 孙跃斌

旁白 王泽华

刘亦飞的制作

新媒体 杜西萌 王源 李伟

健全材料整理方

顾问徐鹏堂,中央党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

谢谢,抚顺市雷锋纪念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