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区融媒体中心7月3日讯(记者 李欣 高世飞)社会老龄化时代,“做饭难”“吃饭难”成为空巢、独居、高龄及生活难以自理老人居家养老的难题之一。今年以来,秦州区积极开展老年助餐服务试点建设,解决老年人就餐难问题,切实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早饭时间,在天水郡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助老食堂,辖区的老年居民陆续来到这里就餐。丰富的菜品、优惠的价格、贴心的服务,让老年朋友开开心心就餐,解决了居家就餐的难题。
“有拌的凉菜、花卷、鸡蛋,在这儿一吃,从家里走过来就几分钟。”天水郡街道锦绣苑小区居民李存梅说。
“这儿的饭做得好,饭菜花样还多,很适合于我们老年人,价格还便宜。”天水郡街道锦绣苑小区居民张天宝说。
据了解,助老食堂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辖区老人提供了多样化的就餐服务。餐厅供应一日三餐,菜品新鲜、味道家常。食堂的菜谱每日更新,针对老年人的口味和需求,饭菜尽量做到低盐少油、软糯可口,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食堂还提供上门送餐服务。
“早餐就菜和馍馍、汤,早上8:10 之前就做好了,8:10 以后开餐,8:30 以后就收拾了,接下来就做中午的饭菜。”天水郡街道锦绣苑小区居民张瑞雪说。
“幸福食堂最重要的是食品安全,社区对食堂卫生状况、采购情况和老年人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监督,并不定期开展抽查,不仅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美食,用口味留住了老人们的胃,更温暖着老人们的心。”天水郡街道红山社区党支部书记魏娟娟说。
一日三餐对老人来说,不仅是基本的生活需求,还是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体现。杨家寺镇石马村建设的农村助餐点,每到饭点,前来就餐的老人们就和到了自己家里一样拿碗筷、打饭、端菜,工作人员按照当地多数老人的生活习惯,中午准备了臊子面和两个下饭小菜。
“孩子都在外面,再没人做饭,我做一顿饭吃三顿,吃的剩饭。自从这儿建好以后,我就吃得不一样了,现在一天变一个花样,今晚的饭不一样,明天的饭还是不一样。”杨家寺镇石马村村民赵水代说。
“现在大家都正割麦子忙着,领着孩子过来吃一点,方便。味道很好,很香,价格合适。”杨家寺镇石马村村民田菊兰说。
石马村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一些年龄较大、自理能力较弱的老年人存在着“做饭难、吃饭难”问题。今年以来,在秦州区民政局、镇党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4月份开始建设石马村“幸福食堂”,端午节投入运营,食堂总面积约1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0至60位老人就餐。厨房实现明厨亮灶,烹饪、食品卫生情况一目了然。
“每天早上是喝茶吃馍,中午是面条或者是炸酱面,一天变一个新花样。晚上是两个菜到三个菜、汤、馍馍这些。人数是50人左右,每天比较固定,再加上农忙的时候,这些外出的人回来,也可以都吃到放心的饭。”杨家寺镇石马村村委会副主任马给存说。
2024年,秦州区被推荐为省级养老助餐建设示范点,计划在市内建设3个老年食堂、1个城市助餐点、1个农村助餐点。按照老年人密集度高、老年助餐需求高的特点,我区选取天水郡街道、西关街道、大城街道、杨家寺石马村作为建设试点。项目建成后,将覆盖城区4千多名老年人、15个社区。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扩大老年人‘幸福食堂’覆盖面,强化服务供给能力,为失能、半失能困难老人提供预约点餐、上门送餐等服务,让老年人的‘幸福餐盘’从‘舌尖’暖到‘心尖’。”秦州区民政局养老和儿童福利股股长辛凯说。
(新闻来源:秦州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