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食用油居然不是专车运输,难怪我买的食用油有一股煤油的味道。
近日有记者曝光了罐装车运输的乱象,有油罐车卸完煤制油之后不洗,直接转运食用油!一时间食品安全问题又被推上风口浪尖。
"食品安全大于天",这句耳熟能详的口号难道仅仅是空洞的声音吗?令人心寒的是,一些食品生产商似乎并未将其铭记于心。在日益增多的食品安全丑闻面前,公众对外面的加工食物越来越失去信心,转而选择在家烹饪,追求所谓的“干净卫生”。然而,想象中的健康料理是否真的那么无懈可击?出乎意料的是,就连我们炒菜用的第一步——食用油,也会有问题!
视频加载中...
原油压榨后,这些油并非直接装瓶,而是先运输到别处再进行分装,甚至有的还需经过再加工处理。在这一过程中,油罐车扮演了关键角色,而正是这些油罐车成了问题的重灾区。
你想想,原本用于化学产品的化工液和我们每日食用的油混合在一起,这种情况简直让人无法接受!食用油的纯净度关乎我们的健康,而如今这两者的潜在混合却成了一种让人深感忧虑的风险。食品安全的底线在哪里?这种令人不安的现状如何能够容忍?
罐车司机的坦白震惊了所有人:“啥都能拉,不管是食用油还是润滑油。”而洗净这些罐车所需的高昂费用,一次高达四五百元,使得清洗成了奢侈。因此,很多时候这些罐车根本就不被彻底清洗。
在一系列深入调查后,记者揭露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国内许多罐车在运输诸如糖浆和大豆等食用液体的同时,也承载着煤制油等化工产品。
据内部司机透露,虽然理应在每次换货时彻底清洁罐体,花费高达四五百元,但实际上,为了削减开支,很多时候罐车根本未经清洗。更令人震惊的是,一些食用油生产商对于罐车的清洁标准监管松懈,仅仅是粗略检查罐口和卸油口,司机们只需在尾罐放置一桶高质量的油,便轻易欺骗过检查。
据行业内部人士披露,罐车在卸载煤制油之后,竟然未经洗净就直接装载食用油,而油厂商对此视而不见,令人不寒而栗。为什么不进行清洗呢?司机解释道,因为每次清洗费用高达四五百元,所以往往为了节省成本而忽略这一关键步骤。
食用油的生产商在检查过程中也显得过于粗心,他们很少深入检查罐内,只是简单地观察罐口和泄油口。司机们甚至还得意地表示,通过在罐尾放置一桶优质油就能轻易通过检查。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不少罐车在运输食用油的同时,还混合运输化工类液体,而且中途并未进行清洗。
一些司机坦承,他们经常没有对罐体进行彻底检验,而车队老板因为经常与厂家有业务往来,对于检验过程非常熟悉,知道如何规避规定。今年5月,记者的进一步调查发现,由于一些厂家不严格按规定检查罐体是否干净,导致食用油被化工液体污染。
结果是啥?油厂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购买油品的公司则是一无所知。这导致了罐车运输公司利用这一漏洞,使得食品与化工液体的混用在行业中变得不言而喻。这种情况使得消费者对于厨房中的油品感到恐惧,每一次使用都心有余悸,这怎能不让人感到震惊和愤怒?
当一个行业的道德约束仅仅依赖于司机的良心,问题就变得严重了。如果油厂对这些重要的运输细节视而不见,我们又能指望多少司机会自觉进行每次必要的清洗?
本来化工用油和食用油就应当严格分开,专车专用。然而,现实中的松懈管理让整个行业的安全防线全线崩溃。一位网友的感慨:“真是令人悲哀,难怪买回来的油有时会有一股异味。”
食用油公司的监管严重不足。按国家标准,食用油运输应该实现“专车专用”,即便非食用的罐体经过清洗,也不应用于食品的运输。这种明文规定的忽视,不仅破坏了市场规则,更是对消费者健康的直接威胁。
“现在能活一天就珍惜一天吧,这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恐怕其他行业的情况也不会更好。”有网友更是愤怒地说:“块肉已经腐烂了,无论怎么洗也还是一块烂肉。”甚至有人戏谑地说:“再这样下去,以后可能都用吸粪车来运油了!”
市面上的食用油在生产过程中竟然涉及到石油成分,并且大量使用添加剂。这种信息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思考,以前有声音质疑猪油的健康性,但现在看来,猪油至少是纯天然的,没有添加任何化学物质。比起那些被化工成分“污染”的食用油,不添加任何东西的猪油难道不更值得我们信赖吗?
种辣椒的不吃自家的辣椒,因为知道施了什么药;种葡萄的不直接吃自家葡萄,因为知道蘸了什么药;而那些制作地沟油的商家更是坦承,他们生产的油都卖给了别人。
工业油与食用油之间的界限竟然如此模糊。这种状况直接威胁到我们的生活安全,显然,我们不能再容忍这种漫不经心的管理。必须严格规定,食用油的运输应该严格实行“专车专用”。
这正是新闻工作者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天天只报道一些功德文章!正如网友所指出的,新京报的记者们通过长时间的追踪调查,揭露了食品安全中的隐患,这种深入一线的调查才真正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我们需要更多这样敢于深挖社会问题的记者。
我们迫切希望政府部门能够迅速行动,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现今,食品安全问题频出,已经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
只有真正的强化监管,确保规章制度得到严格执行,才能使食品安全这一承诺不再只停留在口号上。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紧急应对,而是系统的、长效的解决方案,保障民众的饮食安全,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安心。
食品安全是国家的重要议题,我们强烈呼吁政府能够出台更加具体和严格的法规,彻底解决食用油运输中的混用、共用及不洗罐等问题。
我们需要的是明确的政策支持,例如实行食用油运输专车专用制度,严格的发牌和发证程序,这不仅是对食品安全的尊重,也是对公众健康的保护。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更加透明、更加可靠的食品安全环境,让老百姓吃得安心,吃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