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京沪高铁开通运营13周年,这条国内最繁忙的高铁已累计发送旅客突破18亿人次,京沪高铁客流量之大、车次之密集、调度压力之大,均为国内各高铁线路之最。从项目立项到投入运营,这条高铁经历了怎样的传奇历程。
京沪高铁开通运营13周年
提出项目到开建,京沪高铁用了18年
早在1990年,原铁道部就提出了修建北京至上海高速铁路的构想,此后数年时间京沪高铁线路勘探设计、可行性报告编制等工作有序进行。
但是京沪高铁项目并非一帆风顺,由于当时国内还没有正式开启高铁建设,京沪高铁提出之时就遭遇了建设必要性的争论。此后又出现轮轨方案和磁浮方案的比选,2004年开启动车组技术引进工作,推动了京沪高铁项目进程,直到2006年该线才正式立项,2008年4月18日京沪高铁正式全线开工建设,从提出项目到开工建设,京沪高铁用了整整18年,其中的历程充满了艰辛。
2008年4月18日京沪高铁全线开工建设
2011年6月30日,全长1318km的京沪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从开工建设到通车运营只用了3年时间,创造了国内长距离高铁线路建设纪录。京沪高铁设计时速达到380km/h,但开通运营时遇到了高铁降速大环境影响,投运时仅以300km/h运营,直到2017年9月21日,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首发运营,京沪高铁才以最高时速350km/h运营。
运营13周年,累计发送旅客超过18亿人次
13年来,京沪高铁年客流量由几千万人次提高到超过2.15亿人次,全线日最高旅客发送量90.3亿人次,累计旅客发送量超过18亿人次,这一串串数字无不证明京沪高铁是国内最繁忙、客流量最大的高铁。
京沪高铁及其二线线路图
庞大的客流量也创造了惊人的利润,2023年全国铁路创造了新的旅客年发送量,京沪高铁也不例外,得利于客流量增加影响,京沪高铁创造了115亿元的净利润,无可争议的成为了国内最赚钱的高铁。
发车间隔最短3.5分钟,仍不堪重负
京沪高铁全线车次非常密集,全线多个路段车次数量超过150对,济南至泰安段最高峰时车次数量超过160对,全线高峰时段动车组最短追踪时间已经压缩至3.5分钟。
所有的17节超长编组动车组都用于京沪高铁
国内时速300km/h的高铁线路的列控系统为CTCS-3 ,最短追踪时间为3分钟,可以说高峰时段的京沪高铁列车调度压力已经到了极限。有时列车间隔时间过短,后车要强制性降速,所以大家在京沪高铁高铁站等车时,可能会看到正线上缓慢通过的动车组,甚至停靠在正线上的情况,这列动车组就是与前车间隔过近降速运行。
上海虹桥站候车大厅
目前京沪高铁运行的绝大多数车次均为长编组车型或超长编组车型,短编组车型一般都是重联运行,北京局、上海局配属的全部41列17节超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均运行在京沪高铁,即便如此京沪高铁客流压力依然巨大,一票难求的局面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