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7年,曹操花重金,从匈奴手中,赎回梦中情人蔡文姬。谁料,35岁的蔡文姬却说:“我只当正妻。”曹操笑而不语,转头把她许给了23岁的董祀。然而新婚夜,董祀满脸嫌弃:“已婚2次,又生过2孩子的老女人,我才不要!”
早在曹操还是无名之辈时,蔡文姬的父亲蔡邕,已是闻名天下的大文豪。
年少的曹操虽然处境艰难,却有幸成为了蔡邕的学生,结为忘年交。求学的日子,曹操勤奋刻苦,尽情地渴求着知识的养分。他想干一番事业,来证明自己,更想闯出一片天,来呵护心爱的女人。
没错,自打曹操进入蔡府,见到蔡文姬的第一眼,他就情不自禁地爱上了她。
作为大文豪的女儿,蔡文姬确实优秀,6岁能分辨断弦,12岁得到书法真传,14岁通晓诗书礼乐,才貌俱佳,让曹操垂涎三尺。
然而,那时无权无势的曹操,拿什么来迎娶蔡文姬呢?
因此,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出人头地,将来娶蔡文姬为妻。
可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蔡文姬16岁时,曹操还没回音,蔡邕就将女儿的婚事提上了日程,他把女儿许配给了卫家公子卫仲道。
这段被看作才子佳人的婚姻,在当时受到了很多人的羡慕,而初尝爱情果实的蔡文姬,也非常喜爱自己的夫君,两人情投意合,羡煞旁人。
只可惜,好景不长,蔡文姬婚后仅一年,卫仲道身染重病而亡。
蔡文姬悲痛至极,却还被婆家视为“克星”,赶出了家门,她被迫回了娘家。
然而,噩运还不肯就此放过蔡文姬。回家不久,父亲蔡邕被东汉大臣王允,谋害至死。
蔡府一落千丈,蔡文姬从众星捧月,沦为了孤苦无依。
东汉末年,战乱纷飞,曹操沉醉于霸业,根本无暇顾及蔡文姬,而蔡文姬却在一次混乱中,被匈奴掳走,被迫成了南匈奴左贤王的女人。
尽管,左贤王真心待她,视她为宝,可蔡文姬却一点儿也不喜欢匈奴。
她曾在自己的《悲愤诗》中写过:“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为了逃离匈奴,她想过逃跑,也想过一死了之。
但是匈奴把她看得紧,所以蔡文姬只能硬着头皮,在那生活了12年,并且生下2个儿子。
如果不是曹操,或许蔡文姬这一生,都会在匈奴过活。
所幸,曹操拿下北方后,想起了梦中情人蔡文姬。得知蔡文姬被匈奴掳走,曹操痛心不已。
一怒之下,他命人带着无数珠宝、黄金千两,去匈奴赎回蔡文姬。
对此,左贤王当然没被诱惑,可碍于曹操的势力,他只能忍痛放手,只留下他与蔡文姬的2个儿子。
回到中原的蔡文姬,十分感激曹操的相救,可与曹操的交往中,她明显感到,曹操并非想与她喜结连理。
所以,为了给彼此一个台阶,蔡文姬故意为难曹操:“我只当正妻。”
曹操笑笑,才女蔡文姬,果然名不虚传。
说起来,此时的曹操,早已姬妾成群,虽然他一样欣赏蔡文姬,可现在蔡文姬于他,有了更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争夺天下时,曹操的作风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所以曹操在世人心中,就是个诡计多端的小人。现在天下初定,曹操想要塑造“惜才爱才”的形象,大文豪蔡邕女儿蔡文姬,无疑就是最佳人选。
另一方面,曹操没有忘记与蔡邕的忘年交,他感恩蔡邕当年的知遇之恩,所以对于他的后人,曹操理应为蔡文姬寻觅更好的夫婿。
基于此,曹操在众人文臣武将中,为蔡文姬挑选了年仅23岁的董祀。
@夏满读史
曹操指婚,董祀无法拒绝,可面对半老徐娘蔡文姬,董祀心里十分不情愿。
新婚夜,蜡烛熄灭,董祀却背过身说:“我是不会碰你的!”
蔡文姬自知配不上董祀,也没有加以为难,她尊重董祀,对董祀礼遇有加。
然而不久后,董祀犯死罪,被曹操关进大牢。
为了救夫君,蔡文姬披头散发,光着脚丫,向曹操求情。曹操不忍心,在众人面前,对蔡文姬表达了关切之情。
可对于蔡文姬的请求,曹操熟视无睹,直到蔡文姬说,自己能回忆出,父亲蔡邕400多部典籍时,曹操才心甘情愿放了董祀。
董祀感念蔡文姬的相救,更钦佩蔡文姬的才华,对她瞬间刮目相看。从此,夫妻俩相敬如宾,过上了与世无争的归隐生活。
要说曹操对蔡文姬的感情,也算称得上“发乎于情,止乎于礼”,他爱慕蔡文姬,却没有一意孤行,将她占为己有,相反,他为蔡文姬寻觅佳婿,为她谋得下半生的幸福。
无论,曹操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对蔡文姬而言,曹操都是有恩于她的。
关注我@夏满读史 ,生活添点历史的味道[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