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是中国诸子百家中思想学派之一,也是九流十家之一,在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列子、庄子为代表。一般认为老子应是实质可考的道家始祖。
道家思想在先秦时期逐渐形成,主要受到当时社会的政治和文化背景的影响。那时,各国诸侯争霸,战乱频繁,人们开始反思战争带来的痛苦和苦难,开始思考人类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生活。
在道家思想中,最核心的观念就是"道",它被视为宇宙的根源和存在的本质。道是一种超越人类的存在,是一切存在的本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局限和限制。在道家看来,人类应该追求和遵循道,将自己融入到宇宙的大和谐中。为此,道家强调了一个"无为而治"的理念,即不要过分干涉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运行,而是要尽可能地让自然和社会自然地运转。
道家思想认为,宇宙是由无限的、永恒的、神秘的道构成的,道是一切事物的根源和本质。道家认为,人们应该追求与道的合一,以达到心灵的平静和内在的和谐。
道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是“无为而治”(wú wéi ér zhì),也称“无为而治之道”或“无为而治的理念”。无为,指的是不妄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树木的成长是自然规律的其中一种表现,若没有天时地利人和,不可能开花结果;若强求其生长,或快速生长,或快速结果,均是妄为。
“道”是老子思想的主要范畴。辩证思维是老子思想的精华。在老子看来,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并且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正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物壮则老”“木强则折”是普遍规律,因此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
老子擅长用“水”来隐喻,暗示人们应当学习水的柔弱。“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柔克刚,太极拳就是最好的代表。作为道家文化的衍生,太极拳汲取了老子思想的精髓,一招一式都体现了道家思想中的柔弱、清静。
道家思想里面关于“无为”和“不争”的说话,主要对象是权力的统治者,而且是强国之君。
《老子》思想里有一个核心,叫“少私寡欲”,让最强国之君“少私寡欲”,让这些统治者不要自我膨胀,不要贪得无厌,就会有利于当时的天下。
道家与道教不同,道家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流派,而道教是宗教,但二者之间又有联系,道家思想的核心范畴“道”为道教所继承改造,道家创始人老子被道教塑造为太上老君,《道德经》和《庄子》既是道家典籍,又成为道教的“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