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是中國諸子百家中思想學派之一,也是九流十家之一,在春秋戰國時期以老子、列子、莊子為代表。一般認為老子應是實質可考的道家始祖。
道家思想在先秦時期逐漸形成,主要受到當時社會的政治和文化背景的影響。那時,各國諸侯争霸,戰亂頻繁,人們開始反思戰争帶來的痛苦和苦難,開始思考人類應該追求什麼樣的生活。
在道家思想中,最核心的觀念就是"道",它被視為宇宙的根源和存在的本質。道是一種超越人類的存在,是一切存在的本源,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局限和限制。在道家看來,人類應該追求和遵循道,将自己融入到宇宙的大和諧中。為此,道家強調了一個"無為而治"的理念,即不要過分幹涉自然和人類社會的運作,而是要盡可能地讓自然和社會自然地運轉。
道家思想認為,宇宙是由無限的、永恒的、神秘的道構成的,道是一切事物的根源和本質。道家認為,人們應該追求與道的合一,以達到心靈的平靜和内在的和諧。
道家思想的核心觀念之一是“無為而治”(wú wéi ér zhì),也稱“無為而治之道”或“無為而治的理念”。無為,指的是不妄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樹木的成長是自然規律的其中一種表現,若沒有天時地利人和,不可能開花結果;若強求其生長,或快速生長,或快速結果,均是妄為。
“道”是老子思想的主要範疇。辯證思維是老子思想的精華。在老子看來,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沖突對立的兩個方面,并且互相依存、互相轉化,正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物壯則老”“木強則折”是普遍規律,是以老子主張“緻虛極,守靜笃”。
老子擅長用“水”來隐喻,暗示人們應當學習水的柔弱。“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柔克剛,太極拳就是最好的代表。作為道家文化的衍生,太極拳汲取了老子思想的精髓,一招一式都展現了道家思想中的柔弱、清靜。
道家思想裡面關于“無為”和“不争”的說話,主要對象是權力的統治者,而且是強國之君。
《老子》思想裡有一個核心,叫“少私寡欲”,讓最強國之君“少私寡欲”,讓這些統治者不要自我膨脹,不要貪得無厭,就會有利于當時的天下。
道家與道教不同,道家是中國哲學史上的一個流派,而道教是宗教,但二者之間又有聯系,道家思想的核心範疇“道”為道教所繼承改造,道家創始人老子被道教塑造為太上老君,《道德經》和《莊子》既是道家典籍,又成為道教的“真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