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邵峰院士:在科学研究中不断探索创新

作者:光明网

9月25日,202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揭晓,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北生研究所")学术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严峰荣获中关村突出贡献奖。

中关村突出贡献奖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的最高奖项。该奖项于2019年首次设立,这是第二次设立。首届北京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中关村奖授予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龙鑫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其坤、中国科学院计算研究所研究员胡伟武。

作为天然免疫和细胞焦化领域国际领先、活跃的科学领袖之一,奇峰在病原感染、自然免疫、抗肿瘤免疫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创新。

自2005年加入北盛以来,奇峰和北盛见证了彼此的成长。北盛开放自由的科研机制,营造了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越来越多的北生研究院、卫丰等科研院所和人才成为北京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力量。

邵峰院士:在科学研究中不断探索创新

齐峰在实验室与学生交流。郑金武

选择北生

"当我8点上班时,我经常和团队进行小组会议,直到下午一两点,下午6点.m点以后,回家后,我花一些时间和家人在一起,然后我做一些工作并写一些东西。通常还和同事一起打乒乓球。"顺"是奇峰平静叙事中的主题词之一。

1973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市,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进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学习。

"我的成长经历还是比较顺利的,上学、留学、出国留学都很顺利,学习成绩也不错,一切都很正统。齐峰觉得,如果留在国外,二三十年后,他一眼就能看出自己的处境。

"美国是一个比较成熟的社会,科研体系已经比较完善稳定,也可以说是有点固化了。从更知名的实验室完成您的研究培训,然后在大学中找到一个教师职位,并继续在更狭窄的研究方向上这样做。你也许可以预测你在科学研究中能走多远,你能产生多大的影响,你未来的人生概率是多少,以及你如何期待它。"这样的未来,让奇峰感到舒适,也感到缺乏挑战,对价值的追求不会太大。

当时,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呼声受到广泛关注。2005年,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北京等八部委作为董事会主体,推动北胜研究院成立。作为当时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试点,主要任务是在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的同时,培养优秀的科研人才,探索符合国际标准、符合我国发展的新型科研运行机制。

在2005年北生成立之初,新机制能否适应中国土壤,还不得而知。"当我放弃了美国的'小运气',决定回家时,很多朋友问我是不是疯了?"齐峰笑着说。

但直到今天,齐峰对自己的决定并不后悔。面对外界的不理解,齐峰没有动摇。"如果一项工作在中国和国外都能完成,我为什么不在我自己的国家做呢?"

后来事情发展起来,也证实了齐峰的选择没有错,他亲身经历并见证了北生研究所在中国科研环境和科技体系中带来的变化。

邵峰院士:在科学研究中不断探索创新

齐峰在实验室里。郑金武

完成四向前进

其实,北盛的成长和影响力,正是因为奇峰这样一批优秀科研人员的存在。

"自从我开始我的研究工作以来,我已经完成了四次研究扩展。"我开始做与细菌相关的研究,然后转向宿主自然免疫,然后扩展到细胞焦化机制,现在我做与细胞焦化死亡相关的癌症免疫学研究,"他说。

北生哈文自由开放的科研体系和环境,让奇峰发生了许多变化,每一次改造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病原体领域,研究小组鉴定出一些新的活性致病菌有毒蛋白,首次发现细菌内毒素及其前体分子,鞭打蛋白、病原菌三大分泌系统在细胞内的天然免疫受体;这些结果为细胞质抗菌天然免疫鉴定建立了基本的理论框架。

在炎症和免疫领域,研究小组首次确定了细胞焦化死亡的关键底物蛋白,重新定义了细胞焦化死亡的概念,然后揭示了细胞焦化是癌症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重要原因,并激活了原位细胞焦化,并首次发现细胞焦化可以诱导机体产生有效的抗肿瘤免疫活性。

同时,研究小组还发现,致死性淋巴细胞还可以通过诱导靶细胞,有效地诱导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力,为癌症免疫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研发方向。

目前,齐峰是自然免疫和细胞焦化领域国际领先、规模最大的科学领袖之一,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极大地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他对Gasdermin家族蛋白的研究, 开辟了炎症和免疫学研究的新方向,也为多种炎症性疾病,包括败血症和肠炎药物以及肿瘤免疫治疗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它吸引了国外许多大型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的关注。

2020年1月27日和5月6日,生物技术初创公司Quench Bio和Ventus Therapeutics宣布分别完成5000万和6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用于开发针对天然免疫途径的抗炎和肿瘤药物,其中细胞聚焦途径中的gasdermin家族蛋白是热门目标。

邵峰院士:在科学研究中不断探索创新

把纸写在地上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北生研究所也意识到基础研究做得好,最后需要去社会,回归社会。

"研究人员需要有在祖国大陆上写论文的意识,积极投身产业转型,否则你的结果将永远束之高阁。"齐峰说。

基于团队多年的相关科研成果,通过吸引相关创投机构推动成果转移,奇峰合伙人于今年早些时候成立了北京燕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计划重点开展细胞焦化及相关技术的科学发现,做源头创新,研发炎症风暴新药, 和肿瘤相关疾病。

近年来,北京正在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期间,北京提出"筑基、建优势、转变范式、促进联动、强协调、优生"的思想,重点培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引进一批顶尖科技人才,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系统化。

一批类似于北盛研究院的新型研发机构,一批像奇峰这样的优秀科研人员,已经成为北京迈向世界创新高地、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基石。

"北京在资源利用和条件保护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余峰由衷地感受到,北京的科研环境近年来不断优化,"对于真正前沿科学的立足于原创的创新和药物研发,北京的环保氛围是全国最好的。(郑金武)

来源:中国科学日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