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这行了。”
男人叹了口气,眼神中透露出无奈和惋惜。
余成明,一个皮肤黝黑、身材瘦削的中年男子,脸上刻着岁月的痕迹和雨林的风霜。
他来自一个世代采燕窝的家族,从小耳濡目染,靠着这份“高危”工作来养活全家。
最后的采燕窝人——余成明
老一辈人生活在深山或者村子里,之所以能够祖祖辈辈生活安稳,那就是靠山吃山。
种地、砍柴、来满足基本的温饱,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钱变得越来越重要。
有钱能够买到更多生活所需,而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变钱方法,那就是去深山里找燕窝来卖。
不过燕子的窝哪有这么容易就能找,按照物种的生活习性,它们喜欢在悬崖峭壁上搭窝生存,想要得到它们的窝更是难上加难。
徒手攀爬陡峭的悬崖,稍有不慎就可能丧命。
时代的变迁没能够改变这份职业的最终宿命,如今,整个村子里还坚持采燕窝的,已经寥寥无几。
而且,采燕窝的季节性很强,一年中只有几个月可以采集,收入也不稳定。
种种因素的叠加,让村子里的年轻人纷纷望而止步。
每当燕窝采集的季节来临,余成明都会早早地准备好工具,上山搜集燕窝。
他穿着特制的攀爬装备,手持长杆和钩子,在悬崖峭壁上小心翼翼地寻找着燕窝的踪迹。
有时候,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燕窝洞,他需要攀爬数个小时,甚至一整天。
但是,当他终于找到燕窝时,那种喜悦和成就感却让他觉得一切都值得。
而且根据余成明的自述,采集燕窝虽然辛苦,甚至等同于在刀尖上舔血。
余成明从1979年开始采燕窝,见证了燕窝价格的逐年攀升,从最初的2元一两,到现在卖到2600元一两,他靠此养活了一家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余成明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这份钱是想赚都赚不到了。
他的身体已经不再像年轻时那样灵活和健壮,攀爬悬崖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余成明深知自己不能一直这样干下去,需要有人来接替他的工作。但是,他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年轻人不愿意干这行,老一辈的人又已经力不从心。这让余成明感到十分担忧和焦虑。
余成明的儿子小余,今年刚刚二十岁出头,正是青春洋溢的年纪。
然而,他却选择了离开家乡,到城市里打工。
宁愿在城市里辛苦打工,也不愿意继承父亲的采燕窝事业。
他觉得这份工作太危险,也太辛苦,而且收入也不高。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市里打拼出一片天地。
是啊,对于年轻人来说,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他们不再需要像上一辈甚至上上一辈人这样,为了生计而冒险采燕窝。
虽然这些事情让我们看起来多少是有点惋惜和感慨,但是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谁都无法改变。
在现在社会的发展中,人们对物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吃燕窝的人也越来越多。
需求增多了,供给却跟不上,这可怎么办?
信息来源:红星新闻 2019-05-22 20:23 雅砻江最后的采燕窝人:贵的一斤2万6,儿子宁愿打工也不学
科学手法采集燕窝
目前燕窝的来源主要有两种方式:自然采摘和人工养殖。
自然采摘的燕窝,指的是没有人工干预的,燕子自己在高险处(如悬崖峭壁上)找到合适的位置筑巢。
采摘自然燕窝需要冒生命危险,因为多生长在峭壁上,采摘需要攀爬绳索或使用梯子等特殊的工具。
在马来西亚的沙捞越一带的洞壁都高达百米,采摘燕窝的人要顺着一节节连接起来,在高空上进行采摘。
而人工养殖燕窝是一种以模拟自然环境的方法,来培养燕子和收集燕窝的养殖方式。
这种方法涉及选择合适的燕子品种(如白腹燕、红腹燕、灰腹燕等);
搭建合适的燕房、提供适宜的饲料和水、注意疾病防治等步骤。
养殖者会在特定的地方建造燕屋,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供燕子筑巢。
采摘燕窝则是在燕子离巢或刚离巢之后进行,以保证燕窝的完整和干燥。
而那些野生燕窝,采摘过程仍然需要人工攀爬和特殊的工具,但现代科技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了燕窝的采集过程。
可以使用无人机进行空中侦察,确定燕窝的准确位置,从而减少人工搜索的时间和风险。
然而,到目前为止,完全依赖科技手段进行燕窝采集仍然是不现实的,因为燕窝多生长在难以到达的峭壁上,需要人工进行最后的采摘作业。
虽然现代科技在燕窝的采集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但燕窝的自然采摘还是需要人工。
古老的行当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之中
时代的发展,终究会淘汰很多古老的行当。
我们可以理解为它们没有与时俱进,就像那过时的老物件,再怎么怀念也抵不过社会发展的滚滚洪流。
就像那些老一辈的工匠手艺,虽然精细,但确实跟不上现在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最后就只能慢慢地被淘汰,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
就像以前那些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货郎,他们背着各种小商品,用吆喝声吸引着村民的注意。
但如今,网购、超市、便利店,哪儿都能买到东西,货郎这个行业自然也就没人做了。
还有那些专门修补鞋子的鞋匠,以前谁家鞋子坏了都舍不得扔,找个鞋匠修修补补又能穿几年。
但现在呢?鞋子坏了就扔,反正也不贵,哪还顾得上修补呢?
还有像一些古老的工匠手艺,比如打铁的、编竹器的,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积累才能掌握。
但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选择那些来钱快、门槛低的行业,这些手艺也就渐渐失传了。
说实话,这些东西的逐渐消失还真挺可惜的,毕竟这些都是咱们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但话说回来,社会总是要发展的,有些事物注定会被淘汰,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咱们只能希望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古老行业能够得到保护和传承,让它们继续在我们的生活中发光发热。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文/编辑:小阳咩咩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