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俄乌冲突中坚定地力挺俄罗斯,以及在与东方的贸易中坚持己见,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特定舆论场上被称之为欧洲政坛“唯一的清醒者”。不过,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欧尔班和匈牙利政府似乎有点“内忧外患”,对内面临反对派的“逼宫”,对外则有被“踢出西方阵营”的风险。
一,欧尔班政府在国内面临“逼宫”
在这次欧洲议会选举中,其他国家右翼政党的得票率或多或少都有提高,但欧尔班领导的青民盟得票率仅为44.6%,获得的11个议席则刚刚过半(匈牙利分摊21席),较之上一届选举下降幅度明显。为此,在这次选举中异军突起的匈牙利蒂萨党宣布青民盟执政的时代已经结束。显而易见,这是“逼宫”的节奏。
二,匈牙利可能会被“B9”组织限制参会甚至“开除”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当地时间11日,由欧洲东翼国家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和保加利亚组成的“布加勒斯特9国机制”(B9)在拉脱维亚首都里亚举行会议。会议讨论了援助乌克兰的相关议题。
然而,由于匈牙利的“不配合”,会议上的议题讨论“很艰难”。在好不容易达成联合公报后,匈牙利却又提出要修改,这彻底激怒了其他8国。为此,他们讨论了将匈牙利限制在该组织未来会议之外的议题,据该组织国家中的一位外交官透露,这个议题的讨论“非常严肃”,并暗示这可能是匈牙利参加该组织的最后一次会议了。
此外,由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组成的中欧区域经济联盟——维谢格拉德集团(V4)也准备让匈牙利“靠边站”,理由是匈牙利的“特立独行”已经让其他三国无法忍受。再者,它们担心如果继续与匈牙利混在一起的话,可能会影响与美国的经贸关系。
三,欧洲议会、欧盟总部以及法德两大国似已准备“冻结”匈牙利的“一票否决权”
去年10月,欧洲议会曾经通过了关于修改欧盟基础条约中的某些条款的决议,被认为是在为限制“否决权”的使用做“铺垫”。而欧盟领导层也不止一次对匈牙利的做法提出过批评。更为重要的是,欧盟两位“带头大哥”法国和德国似乎也对欧尔班“忍无可忍”了。
在今年1月中旬欧盟内部讨论有关乌克兰议题时,欧尔班一个人占用了近7个小时的时间,导致投票程序无法进行,逼得德国总理朔尔茨很不客气地将欧尔班“请”到了另外一个房间。
而在马克龙上个月底访问德国时,朔尔茨与马克龙则达成了“冻结一票否决权”的共识。为此,他们提出了欧盟在外交和税收这两个领域的决策时使用“三分之二多数原则”的建议。显而易见,就是针对匈牙利的。
四,美国质疑匈牙利的“既要又要”策略,并认为“行不通”
当地时间6月11日,美国驻匈牙利大使戴维·普雷斯曼出席了一场美在匈投资会议,他在演讲中质疑匈牙利在价值观站队和经贸关系中的“既要又要”策略,并认为“行不通”。
这位美国大使说:“我们都知道,匈牙利不可能长期一直‘既要又要’。既从民主国家的大家庭中获益,但又不受其约束;行使权力,但又不承担责任。这是行不通的。”直白地说,这是在“敲打”和“警告”了。
五,选择了与西方“和而不同”,欧尔班得到了想要的保证
在内外压力倍增的情况下,欧尔班不得不做出选择:要么继续在北约内部坚持自己的立场并行使权利。要么与西方组织保持一致或采取“变通”方式。
毋庸置疑,如果欧尔班继续在俄乌冲突相关问题上坚持立场并阻碍北约、欧盟这些西方组织在议题上达成一致的话,匈牙利大概率会“被踢出”,但显而易见,匈牙利并不想离开北约和欧盟,且又不想得罪“朋友”,怎么办?欧尔班选择了与西方“和而不同”这一“权宜之计”。
当地时间12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布达佩斯会见了来访的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在会晤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欧尔班表示,他已经得到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的保证:即在俄乌冲突问题上,匈牙利得到了不必参加境外军事行动的保证,也不必为俄乌冲突提供资金或人员,且匈牙利的领土不能被用来参战。
俗话说“有得就有失”。那么,匈牙利又失去了什么呢?欧尔班在讲话中表示,匈牙利在俄乌冲突问题上有与其他北约盟国不同的立场,但却没有能力也不能影响和阻止他们的决策。欧尔班说:“我们已经明确表示,我们不想阻止北约做出与我们对局势的解释不同的决定。”
显而易见,欧尔班是用“不再对北约的‘援乌制俄’决定行使一票否决权”的代价换来了匈牙利仍然可以继续留在北约中,也就是与北约这样的西方组织“和而不同”。不过,严格来说,这个“和而不同”其实就是“被边缘化”。
六,“被边缘化”的匈牙利还能有多大的战略价值?
对于俄罗斯及东方阵营来说,尽管匈牙利国家不大、人口不多,但一个在欧盟和北约中拥有发言权(一票否决权)的友好国家,自然是具有不可估量的战略价值。但直白地说,一旦匈牙利脱离西方阵营或“被边缘化”,其战略意义也就另当别论了。
而匈牙利作为一个不足1000万人口的内陆国家,一旦离开欧盟和北约意味着什么,他们自己也非常清楚。所以,欧尔班无奈选择了“被边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