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小满

作者:人文之光网
小满

小满 草虫/绘 图片由作者提供

  公历5月20日至22日之间,迎来了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古人认为,“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在这个时候,阳气渐长,日暄雨润,田野上的小麦、水稻等谷物,籽粒开始灌浆,逐渐饱满,小满因此得名。

  在二十四节气中,“小”与“大”往往成对出现。如小暑和大暑相对,构成了季夏的最后两个节气;小雪和大雪、小寒和大寒分别成对,构成了冬季除立冬和冬至外的另外四个节气。唯独初夏的“小满”落单,在这个特殊的节气命名中,寓含着古人怎样的物候观察和哲理思考?

小满

满 小篆 图片由作者提供

小满

满 隶书 图片由作者提供

小满

满 楷书 图片由作者提供

  《说文》:“满,盈溢也。”在汉字中,“满”是一个形声字。一方面,从义符上看,“满”字从“水”。早期文字中,以“水”为义符的字甚多,有的记述水之满盈,如滔滔江水洋洋大海,有的则记述水之微细,如涓涓细流潺潺溪水。同样的,“水”旁也可以表示数量的滋益盈润,如“满、溢、滋、润”等字;有的则表示数量上的减损干涸,如“減(减)、渻(省)、消、涸”等字,形成了鲜明而有趣的对比。“满”字从水,正反映了古人对水量变化的细致观察。

另一方面,从音义上看,“蔓”“懑”“漫”等字和“满”同源,词义特点是覆盖和弥漫,从而充盈在空间、时间乃至情绪之中:蔓,是延伸的藤蔓,满山遍野而肆意生长;懑,是填满的心绪,积郁充盈却无从排遣;漫,是天地的广袤,也是时间的长久;至于满字,本义指饱满、充盈,故可以用“满”来形容雨水的丰沛,如《屯卦·彖传》之“雷雨之动满盈”;也可以用“满”来形容粮仓的充实,如《汉书·食货志》之“都鄙廪庾尽满”;亦可以用“满”来形容内心的满足,如《抱朴子·知止》之“情不可极,欲不可满”。进一步引申,过满则有贬义,如《尚书·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满”与“谦”相对,构成一组反义词,指内心的骄满。

  “小满”之“满”,满载着初夏的勃勃生机,取谷物饱满和雨水丰满的双重意涵。古代的诗文,也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满的时令物候。如唐人《咏廿四气诗》之《小满四月中》:“小满气全时,如何靡草衰。田家私黍稷,方伯问蚕丝。杏麦修镰钐,錋苽竖棘篱。向来看苦菜,独秀也何为?”诗句紧扣着小满“苦菜秀、靡草死、麦秋至”的三候,道出谷物渐熟,蚕事正忙。宋人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田里麦穗扬着白花,金色的菜花渐渐稀疏,树梢上,梅子黄,杏子肥,白天一天天地变长,因为农人在田间忙于耕作,篱笆旁反倒是人烟稀疏。诗人用白描的笔法,描摹出一幅意趣盎然的初夏田园景象。

  “小满”之“小”,与“大”相对,取戒慎太满之意,体现出先民常怀谦逊、不求盈满的朴素哲思。在许多典籍中,也记述了古人对满盈的警戒和对谦卑的礼赞。如《礼记·曲礼》云:“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饱满充盈则可,过度之满则否。《周易·谦卦·彖传》亦云:“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与骄满相对,谦逊是君子的至道。

  节气既是自然节律的划分,又沉淀着先民的哲思。在“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时节,奋发努力,又常怀谦逊,沉甸甸而又金灿灿的丰收时节,也就越来越近了。

  (来源:《光明日报》2024年5月17日,第16版;作者:董婧宸,系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中国文字整理与规范研究中心副教授;图片来源:原文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