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意义深远 | 第六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圆满落幕

作者: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4年5月18日,第六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在福建厦门圆满举办!本届会议以“聚中国智慧,共绘慢乙肝临床治愈新蓝图”为主题,汇聚了1000余位肝病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以临床治愈和预防肝癌为目标的慢乙肝治疗策略、聚焦热点难点问题、分享临床实践,并展望新蓝图,精彩纷呈。

本次大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新华社、雨露肝霖、中华肝脏病杂志等40余家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线上直播观看人次超10万,反响热烈,意义深远!

意义深远 | 第六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圆满落幕

本次会议由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和中联肝健康促进中心联合主办,厦门特宝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协办。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魏来教授担任大会开幕主持,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王宇、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院士、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福生院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小元教授分别作开场致辞。

他们表示,本届会议汇聚国内众多著名肝病专家,旨在分享临床治愈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为乙肝临床管理提供科学方法和指导,进一步促进临床治愈经验的广泛传播,有利于提升大陆乙肝诊疗水平,共同推动乙肝防治工作取得更大进展。

意义深远 | 第六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圆满落幕

魏来教授

意义深远 | 第六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圆满落幕

王宇理事长

意义深远 | 第六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圆满落幕

庄辉院士

意义深远 | 第六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圆满落幕

王福生院士

意义深远 | 第六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圆满落幕

徐小元教授

01

以临床治愈和预防肝癌为目标的慢乙肝治疗策略及展望

意义深远 | 第六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圆满落幕

王贵强教授

临床治愈和预防肝癌是慢乙肝治疗的理想目标和最终目标,临床治愈可最低化慢乙肝患者的肝癌发生风险。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贵强教授提出目前慢乙肝临床治愈循证医学证据逐步丰富且等级提升,国内外指南及共识不断更新。

核苷经治人群、非活动性HBsAg携带人群、慢乙肝儿童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 IFNα)治疗的临床治愈率较高的研究证据逐渐夯实,更多围绕不同类型乙肝人群的临床治愈研究也在积极探索和拓展中,许多已披露了振奋人心的中期数据。为提高临床疗效,预测临床治愈的各类生物学指标及模型愈加丰富,热度和深度逐年提升。

随着临床治愈探索的深入,更多科学问题值得研究,临床治愈持久性问题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巩固治疗、HBsAb高水平有助于临床治愈持久性的提升,新药持久性不佳的问题可联合PEG IFNα治疗改善。各类复发患者通过PEG IFNα再治疗的临床治愈机会也很高。临床治愈后肝内cccDNA、整合HBV DNA显著降低,有部分患者甚至检测不到,更多科学研究将让临床治愈向完全治愈不断靠近。

意义深远 | 第六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圆满落幕

谢青教授

慢乙肝追求临床治愈的最终目标是为了降低肝癌发生风险,双重获益会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意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谢青教授全面探讨了慢乙肝患者以预防肝癌为最终目标的抗病毒治疗策略进展。

核苷(酸)类药物(NAs)治疗可降低慢乙肝患者的肝癌发生风险约50%,但5年的累积肝癌发生率依然在7%以上。患者通过基于的PEG IFNα治疗可进一步降低约90%的肝癌发生风险,5年的肝癌发生风险可低于1%。Paradise研究和“绿洲”项目的最新阶段性数据均表明,基于PEG IFNα的治疗策略可为慢乙肝患者带来双重获益——临床治愈 + 预防肝癌,慢乙肝患者应积极采用更优的抗病毒治疗策略追求更高的治疗目标。

意义深远 | 第六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圆满落幕

王福生院士

随着乙肝临床治愈发展的深入,儿童慢乙肝的临床治愈受到了更高度的重视。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福生院士表示儿童慢乙肝经(PEG)IFNα治疗的疗效优,且年龄越低临床治愈率越高。今年新发布的《儿童慢性乙型肝炎防治专家共识》进一步优化了治疗方案,扩大了治疗适应证。免疫耐受期儿童接受(PEG)IFNα治疗后也可获得较高的临床治愈率。因此,对于慢乙肝患儿应早筛早治,规范治疗管理,降低疾病进展风险。

意义深远 | 第六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圆满落幕

陈新月教授

如何有效维持乙肝临床治愈持久性?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陈新月教授表明较高的HBsAb水平与较低的HBsAg复发率密切相关。该团队发表了多项研究显示注射乙肝疫苗不仅可提高(PEG)IFNα治疗后HBsAg清除者的HBsAb阳转率,还可提高抗体水平。疫苗组可显著增加总B细胞、类别转换型记忆B细胞、浆细胞、Th2、Th17和Tfh细胞的比例,降低Breg细胞比例,这些均有利于HBsAb的生成。这为进一步提升临床治愈持久性提供了科学思路和方向。

创新性专病门诊助力乙肝临床治愈率的提升

02

意义深远 | 第六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圆满落幕

高志良教授

规范抗病毒治疗是延缓疾病进展,降低肝癌发生率的重要措施。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发起的“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规范化建设与能力提升项目”自启动以来,坚持防治结合的策略,推动规范抗病毒治疗方案的普及,以提升慢乙肝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教授介绍说,项目通过提供“全病程科学管理”的乙肝诊疗新模式,个体化的诊疗方案,搭建专病数据库等,帮助更多患者实现临床治愈。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经设立200余家“乙肝临床治愈门诊”,计划实现乙肝诊疗、临床治愈网络广覆盖,造福更多患者。

03

以消除乙肝,我们在行动

意义深远 | 第六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圆满落幕

林锋教授

意义深远 | 第六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圆满落幕

高海兵教授

意义深远 | 第六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圆满落幕

林志祥教授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王宇表示,消除肝炎危害行动需要多方协同、形成合力,探索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创新模式,建立病毒性肝炎防治协作机制。

会议特邀海南省人民医院林锋教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高海兵教授及广东省疾控局林志祥教授分别就各省肝炎防治策略及项目进展进行分享,再次强调了乙肝早防早筛、早诊早治的重要性。

应对慢性乙肝—形势·理念·希望

04

距离WHO制定的消除乙肝的目标时间越来越近,大陆的慢乙肝防治现状如何,未来的出路又在何处。围绕这一热点话题,会议邀请了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的肖砾研究员主持讨论,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副总编辑王君平、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罗刚及肝病临床专家张鸿飞教授、万谟彬教授及谢尧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

当前大陆患者和医生对乙肝的认知远远不足,仍有许多患者认为慢乙肝不需要治疗,最终导致疾病进展。随着媒体时代的发展,通过多种肝病宣传日,可有效提升大众观念。

目前的媒体传播一方面需要消除大众对乙肝患者的歧视,另一方面则是引导患者主动寻找相关知识,提高健康意识。对于慢乙肝患者,为了降低肝癌发生风险,仅仅追求HBV DNA或HBeAg清除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获得HBsAg清除才能最低化患者的肝癌发生风险。

我们要树立每位患者都能获得临床治愈的信心,而当前乙肝临床治愈离不开以PEG IFNα为基础的治疗策略。未来希望通过扩大抗病毒治疗人群,实现全员治疗、全体健康,一起迈向没有乙肝的未来。

意义深远 | 第六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圆满落幕

05

圆桌派—新进展、新未来

意义深远 | 第六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圆满落幕

乙肝临床治愈的探索已进入深入发展阶段,多项针对不同乙肝人群的项目正在不断推进中。会议邀请林炳亮教授主持圆桌派讨论,耿嘉蔚教授、宋建新教授、李明慧教授、尚佳教授、江家骥教授和党双锁教授进行深入分享。

党双锁教授提出项目在入组前应统一患者入组标准,而在治疗期间若患者进入平台期,可以采用个体化治疗。

耿嘉蔚教授与我们分享了“启航”项目的阶段性数据:HBeAg阴性不确定期患者接受PEG IFNα联合NAs治疗48周,超40%的患者达到HBsAg < 1500 IU/mL,临床治愈的希望大幅提高。

江家骥教授提到,治疗乙肝的最终目标是减少肝癌的发生,采用PEG IFNα联合NAs的治疗策略可以让更多患者获得临床治愈,最大限度地减少HBV相关肝癌的发生风险。

李明慧教授提出4个关于“临床治愈”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1. 如何进一步提高临床治愈率;2. 如何解决极少部分患者临床治愈后复发的问题;3. 如何缩短非优势患者的疗程;4. 如何将非优势患者转化为优势患者。

尚佳教授补充道,如何实现“treat all”仍需进一步探讨,还应搭建更多平台,扩大知识普及,做到应知应会,应检尽检,应治尽治。

宋建新教授针对HBsAg高水平的患者提出5个问题:1. 肝癌发生风险是否更高;2. 病毒抑制是否充分,需使用高敏DNA检测;3. 对PEG IFNα的应答是否有差异;4. 免疫应答机制是否不同;5. 仅使用NAs治疗的预后如何,在不使用PEG IFNα治疗的情况下有多少患者可以成为优势人群。

06

以HBsAg低水平初治优势人群临床治愈论坛-星光计划年会

意义深远 | 第六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圆满落幕

非活动HBsAg携带人群(IHC)由于HBsAg低水平,属于临床治愈优势人群。“乙肝临床治愈星光计划”旨在探索IHC的临床治愈研究,项目自启动以来,覆盖全国408家医院,截止至2024年5月,已筛选10028例患者,成功有效入组6593例患者。其阶段性数据表明对于IHC人群基于PEG IFNα治疗48周时的HBsAg清除率达30%以上,累积HBsAg清除率大于70%,取得良好的疗效。此外乙肝临床治愈新型专病门诊助力项目推进,帮助更多患者追求临床获益。

07

以慢乙肝临床治愈实战经验分享

意义深远 | 第六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圆满落幕

为提升慢乙肝临床治疗技能,进一步提高慢乙肝患者临床治愈率,多位经验丰富的临床专家紧紧围绕慢乙肝治疗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了经验分享。

谢尧教授、黄燕教授、吴超教授、张鸿飞教授分别详细介绍了核苷经治患者、非活动性HBsAg携带人群、非优势人群、儿童乙肝的治疗策略及管理经验。任红教授提出新型联合治疗方案助力临床治愈。李明慧教授和郭瑛教授着重于患者沟通方面,合理应对干扰素不良反应进行深入讨论。

复杂肝病论坛

08

意义深远 | 第六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圆满落幕

窦晓光教授

当前慢乙肝的治疗应在扩大治疗范围的同时增加治疗深度。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复杂肝病的诊疗水平,会议邀请窦晓光教授、耿嘉蔚教授、向慧玲教授、张欣欣教授、福军亮教授、邬小萍教授、颜学兵教授、林锋教授、苏智军教授、王晓忠教授和丁洋教授等众多专家,分别围绕乙肝肝硬化患者、慢乙肝免疫耐受期患者和慢乙肝合并其他疾病患者的疾病进展及治疗策略、抗病毒治疗对整合HBV DNA的影响、慢乙肝免疫治疗研究现状及慢乙肝治疗过程中血清标志物的特殊表现等内容进行深入剖析,现场讨论热烈。

09

总结

意义深远 | 第六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圆满落幕

杨希忠教授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杨希忠教授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祝贺第六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圆满召开!

在党中央、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体卫生人员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大陆的乙肝防治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大陆的乙肝存量仍然巨大,乙肝防治工作仍任重道远。

本次大会聚集众多肝病专家,内容丰富。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可以推进大陆乙肝防治事业的进展。聚中国智慧,共绘慢乙肝临床治愈新蓝图,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以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在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宏伟目标。

意义深远 | 第六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圆满落幕
意义深远 | 第六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圆满落幕
意义深远 | 第六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圆满落幕
意义深远 | 第六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圆满落幕
意义深远 | 第六届慢乙肝临床治愈学术大会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