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意義深遠 | 第六屆慢B肝臨床治愈學術大會圓滿落幕

作者:臨床肝膽病雜志

2024年5月18日,第六屆慢B肝臨床治愈學術大會在福建廈門圓滿舉辦!本屆會議以“聚中國智慧,共繪慢B肝臨床治愈新藍圖”為主題,彙聚了1000餘位肝病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讨以臨床治愈和預防肝癌為目标的慢B肝治療政策、聚焦熱點難點問題、分享臨床實踐,并展望新藍圖,精彩紛呈。

本次大會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新華社、雨露肝霖、中華肝髒病雜志等40餘家媒體進行宣傳報道,線上直播觀看人次超10萬,反響熱烈,意義深遠!

意義深遠 | 第六屆慢B肝臨床治愈學術大會圓滿落幕

本次會議由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和中聯肝健康促進中心聯合主辦,廈門特寶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協辦。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魏來教授擔任大會開幕主持,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理事長王宇、北京大學醫學部莊輝院士、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王福生院士、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徐小元教授分别作開場緻辭。

他們表示,本屆會議彙聚國内衆多著名肝病專家,旨在分享臨床治愈新理念、新技術、新成果,為B肝臨床管理提供科學方法和指導,進一步促進臨床治愈經驗的廣泛傳播,有利于提升大陸B肝診療水準,共同推動B肝防治工作取得更大進展。

意義深遠 | 第六屆慢B肝臨床治愈學術大會圓滿落幕

魏來教授

意義深遠 | 第六屆慢B肝臨床治愈學術大會圓滿落幕

王宇理事長

意義深遠 | 第六屆慢B肝臨床治愈學術大會圓滿落幕

莊輝院士

意義深遠 | 第六屆慢B肝臨床治愈學術大會圓滿落幕

王福生院士

意義深遠 | 第六屆慢B肝臨床治愈學術大會圓滿落幕

徐小元教授

01

以臨床治愈和預防肝癌為目标的慢B肝治療政策及展望

意義深遠 | 第六屆慢B肝臨床治愈學術大會圓滿落幕

王貴強教授

臨床治愈和預防肝癌是慢B肝治療的理想目标和最終目标,臨床治愈可最低化慢B肝患者的肝癌發生風險。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王貴強教授提出目前慢B肝臨床治愈循證醫學證據逐漸豐富且等級提升,國内外指南及共識不斷更新。

核苷經治人群、非活動性HBsAg攜帶人群、慢B肝兒童基于聚乙二醇幹擾素α(PEG IFNα)治療的臨床治愈率較高的研究證據逐漸夯實,更多圍繞不同類型B肝人群的臨床治愈研究也在積極探索和拓展中,許多已披露了振奮人心的中期資料。為提高臨床療效,預測臨床治愈的各類生物學名額及模型愈加豐富,熱度和深度逐年提升。

随着臨床治愈探索的深入,更多科學問題值得研究,臨床治愈持久性問題受到了更廣泛的關注,鞏固治療、HBsAb高水準有助于臨床治愈持久性的提升,新藥持久性不佳的問題可聯合PEG IFNα治療改善。各類複發患者通過PEG IFNα再治療的臨床治愈機會也很高。臨床治愈後肝内cccDNA、整合HBV DNA顯著降低,有部分患者甚至檢測不到,更多科學研究将讓臨床治愈向完全治愈不斷靠近。

意義深遠 | 第六屆慢B肝臨床治愈學術大會圓滿落幕

謝青教授

慢B肝追求臨床治愈的最終目标是為了降低肝癌發生風險,雙重獲益會進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療意願。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謝青教授全面探讨了慢B肝患者以預防肝癌為最終目标的抗病毒治療政策進展。

核苷(酸)類藥物(NAs)治療可降低慢B肝患者的肝癌發生風險約50%,但5年的累積肝癌發生率依然在7%以上。患者通過基于的PEG IFNα治療可進一步降低約90%的肝癌發生風險,5年的肝癌發生風險可低于1%。Paradise研究和“綠洲”項目的最新階段性資料均表明,基于PEG IFNα的治療政策可為慢B肝患者帶來雙重獲益——臨床治愈 + 預防肝癌,慢B肝患者應積極采用更優的抗病毒治療政策追求更高的治療目标。

意義深遠 | 第六屆慢B肝臨床治愈學術大會圓滿落幕

王福生院士

随着B肝臨床治愈發展的深入,兒童慢B肝的臨床治愈受到了更高度的重視。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王福生院士表示兒童慢B肝經(PEG)IFNα治療的療效優,且年齡越低臨床治愈率越高。今年新釋出的《兒童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專家共識》進一步優化了治療方案,擴大了治療适應證。免疫耐受期兒童接受(PEG)IFNα治療後也可獲得較高的臨床治愈率。是以,對于慢B肝患兒應早篩早治,規範治療管理,降低疾病進展風險。

意義深遠 | 第六屆慢B肝臨床治愈學術大會圓滿落幕

陳新月教授

如何有效維持B肝臨床治愈持久性?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陳新月教授表明較高的HBsAb水準與較低的HBsAg複發率密切相關。該團隊發表了多項研究顯示注射B肝疫苗不僅可提高(PEG)IFNα治療後HBsAg清除者的HBsAb陽轉率,還可提高抗體水準。疫苗組可顯著增加總B細胞、類别轉換型記憶B細胞、漿細胞、Th2、Th17和Tfh細胞的比例,降低Breg細胞比例,這些均有利于HBsAb的生成。這為進一步提升臨床治愈持久性提供了科學思路和方向。

創新性專病門診助力B肝臨床治愈率的提升

02

意義深遠 | 第六屆慢B肝臨床治愈學術大會圓滿落幕

高志良教授

規範抗病毒治療是延緩疾病進展,降低肝癌發生率的重要措施。由國家衛生健康委醫院管理研究所發起的“B肝臨床治愈門診規範化建設與能力提升項目”自啟動以來,堅持防治結合的政策,推動規範抗病毒治療方案的普及,以提升慢B肝患者的臨床治愈率。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高志良教授介紹說,項目通過提供“全病程科學管理”的B肝診療新模式,個體化的診療方案,搭建專病資料庫等,幫助更多患者實作臨床治愈。目前全國範圍内已經設立200餘家“B肝臨床治愈門診”,計劃實作B肝診療、臨床治愈網絡廣覆寫,造福更多患者。

03

以消除B肝,我們在行動

意義深遠 | 第六屆慢B肝臨床治愈學術大會圓滿落幕

林鋒教授

意義深遠 | 第六屆慢B肝臨床治愈學術大會圓滿落幕

高海兵教授

意義深遠 | 第六屆慢B肝臨床治愈學術大會圓滿落幕

林志祥教授

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理事長王宇表示,消除肝炎危害行動需要多方協同、形成合力,探索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創新模式,建立病毒性肝炎防治協作機制。

會議特邀海南省人民醫院林鋒教授、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高海兵教授及廣東省疾控局林志祥教授分别就各省肝炎防治政策及項目進展進行分享,再次強調了B肝早防早篩、早診早治的重要性。

應對慢性B肝—形勢·理念·希望

04

距離WHO制定的消除B肝的目标時間越來越近,大陸的慢B肝防治現狀如何,未來的出路又在何處。圍繞這一熱點話題,會議邀請了中國健康教育中心的肖礫研究員主持讨論,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副總編輯王君平、中國健康促進與教育協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羅剛及肝病臨床專家張鴻飛教授、萬谟彬教授及謝堯教授進行了深入交流。

目前大陸患者和醫生對B肝的認知遠遠不足,仍有許多患者認為慢B肝不需要治療,最終導緻疾病進展。随着媒體時代的發展,通過多種肝病宣傳日,可有效提升大衆觀念。

目前的媒體傳播一方面需要消除大衆對B肝患者的歧視,另一方面則是引導患者主動尋找相關知識,提高健康意識。對于慢B肝患者,為了降低肝癌發生風險,僅僅追求HBV DNA或HBeAg清除是遠遠不夠的,隻有獲得HBsAg清除才能最低化患者的肝癌發生風險。

我們要樹立每位患者都能獲得臨床治愈的信心,而目前B肝臨床治愈離不開以PEG IFNα為基礎的治療政策。未來希望通過擴大抗病毒治療人群,實作全員治療、全體健康,一起邁向沒有B肝的未來。

意義深遠 | 第六屆慢B肝臨床治愈學術大會圓滿落幕

05

圓桌派—新進展、新未來

意義深遠 | 第六屆慢B肝臨床治愈學術大會圓滿落幕

B肝臨床治愈的探索已進入深入發展階段,多項針對不同B肝人群的項目正在不斷推進中。會議邀請林炳亮教授主持圓桌派讨論,耿嘉蔚教授、宋建新教授、李明慧教授、尚佳教授、江家骥教授和黨雙鎖教授進行深入分享。

黨雙鎖教授提出項目在入組前應統一患者入組标準,而在治療期間若患者進入平台期,可以采用個體化治療。

耿嘉蔚教授與我們分享了“啟航”項目的階段性資料:HBeAg陰性不确定期患者接受PEG IFNα聯合NAs治療48周,超40%的患者達到HBsAg < 1500 IU/mL,臨床治愈的希望大幅提高。

江家骥教授提到,治療B肝的最終目标是減少肝癌的發生,采用PEG IFNα聯合NAs的治療政策可以讓更多患者獲得臨床治愈,最大限度地減少HBV相關肝癌的發生風險。

李明慧教授提出4個關于“臨床治愈”有待解決的科學問題:1. 如何進一步提高臨床治愈率;2. 如何解決極少部分患者臨床治愈後複發的問題;3. 如何縮短非優勢患者的療程;4. 如何将非優勢患者轉化為優勢患者。

尚佳教授補充道,如何實作“treat all”仍需進一步探讨,還應搭建更多平台,擴大知識普及,做到應知應會,應檢盡檢,應治盡治。

宋建新教授針對HBsAg高水準的患者提出5個問題:1. 肝癌發生風險是否更高;2. 病毒抑制是否充分,需使用高敏DNA檢測;3. 對PEG IFNα的應答是否有差異;4. 免疫應答機制是否不同;5. 僅使用NAs治療的預後如何,在不使用PEG IFNα治療的情況下有多少患者可以成為優勢人群。

06

以HBsAg低水準初治優勢人群臨床治愈論壇-星光計劃年會

意義深遠 | 第六屆慢B肝臨床治愈學術大會圓滿落幕

非活動HBsAg攜帶人群(IHC)由于HBsAg低水準,屬于臨床治愈優勢人群。“B肝臨床治愈星光計劃”旨在探索IHC的臨床治愈研究,項目自啟動以來,覆寫全國408家醫院,截止至2024年5月,已篩選10028例患者,成功有效入組6593例患者。其階段性資料表明對于IHC人群基于PEG IFNα治療48周時的HBsAg清除率達30%以上,累積HBsAg清除率大于70%,取得良好的療效。此外B肝臨床治愈新型專病門診助力項目推進,幫助更多患者追求臨床獲益。

07

以慢B肝臨床治愈實戰經驗分享

意義深遠 | 第六屆慢B肝臨床治愈學術大會圓滿落幕

為提升慢B肝臨床治療技能,進一步提高慢B肝患者臨床治愈率,多位經驗豐富的臨床專家緊緊圍繞慢B肝治療的重點和難點問題進行了經驗分享。

謝堯教授、黃燕教授、吳超教授、張鴻飛教授分别詳細介紹了核苷經治患者、非活動性HBsAg攜帶人群、非優勢人群、兒童B肝的治療政策及管理經驗。任紅教授提出新型聯合治療方案助力臨床治愈。李明慧教授和郭瑛教授着重于患者溝通方面,合理應對幹擾素不良反應進行深入讨論。

複雜肝病論壇

08

意義深遠 | 第六屆慢B肝臨床治愈學術大會圓滿落幕

窦曉光教授

目前慢B肝的治療應在擴大治療範圍的同時增加治療深度。為了提高臨床醫生對複雜肝病的診療水準,會議邀請窦曉光教授、耿嘉蔚教授、向慧玲教授、張欣欣教授、福軍亮教授、邬小萍教授、顔學兵教授、林鋒教授、蘇智軍教授、王曉忠教授和丁洋教授等衆多專家,分别圍繞B肝肝硬化患者、慢B肝免疫耐受期患者和慢B肝合并其他疾病患者的疾病進展及治療政策、抗病毒治療對整合HBV DNA的影響、慢B肝免疫治療研究現狀及慢B肝治療過程中血清标志物的特殊表現等内容進行深入剖析,現場讨論熱烈。

09

總結

意義深遠 | 第六屆慢B肝臨床治愈學術大會圓滿落幕

楊希忠教授

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副理事長楊希忠教授對本次會議進行總結,祝賀第六屆慢B肝臨床治愈學術大會圓滿召開!

在黨中央、各級政府的上司下,經過全體衛生人員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大陸的B肝防治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但大陸的B肝存量仍然巨大,B肝防治工作仍任重道遠。

本次大會聚集衆多肝病專家,内容豐富。希望通過本次會議可以推進大陸B肝防治事業的進展。聚中國智慧,共繪慢B肝臨床治愈新藍圖,助力“健康中國”建設,以實作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在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的宏偉目标。

意義深遠 | 第六屆慢B肝臨床治愈學術大會圓滿落幕
意義深遠 | 第六屆慢B肝臨床治愈學術大會圓滿落幕
意義深遠 | 第六屆慢B肝臨床治愈學術大會圓滿落幕
意義深遠 | 第六屆慢B肝臨床治愈學術大會圓滿落幕
意義深遠 | 第六屆慢B肝臨床治愈學術大會圓滿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