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520!长三角这座城,再次向人才“表白”

作者:包不同
520!长三角这座城,再次向人才“表白”

今天是5月20日。

在互联网上,因为“520”谐音“我爱你”,这个日子也就成了亿万网友自发兴起的节日——网络情人节。

笔者注意到,这样一个爱意浓烈的日子里,有一座城市发布了一封信——《致广大人才朋友的一封信》,市委书记和市长一起,对广大人才说“爱你”。

520!长三角这座城,再次向人才“表白”

这已经是第二个“湖州人才日”,这样一座敢于“表白”的城市,正是湖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堂中央、湖州风光”。湖州市地处长三角之心,是环太湖地区唯一因湖而得名的城市。此外,这里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被联合国COP15大会认定为全球唯一的生态文明国际合作示范区。

但湖州的势头不仅在生态建设。数据显示,湖州目前拥有6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8家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56家上市企业、183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了天能电池、久立特材等一大批龙头企业,涌现了众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更重要的是人。近5年,湖州已累计引进40多万青年才俊。截至2023年底,“南太湖精英计划”引进人才项目达到1841个,带动集聚高端人才2万多人。

企业和人才,为什么纷纷涌向长三角这座城?

1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最近的一场大会给出了答案。

5月18日,第二届“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投资科技合作推介会暨湖州未来大会在湖州举行。

大会规格颇高,从嘉宾阵容看,涵盖外国驻华使领馆、国际组织负责人、城市发现官、城市合伙人、重点高层次人才等,此外还有重点央企国企、世界500强及跨国企业、金融投资机构、乡贤、科研院所等客商人才,共有900余人。

520!长三角这座城,再次向人才“表白”

笔者查阅到的信息显示,此次大会分为三个篇章,分别是“loving”爱·湖州之美、“lighting”燃·时代之光、“dating”赴·未来之约。从不同视角让嘉宾们了解湖州、推荐湖州、相约湖州。

对于这三个篇章,湖州市委书记陈浩有着自己的理解。

他说,湖州之美是超越颜值的立体表达。这里既有自然生态之美,又有地方人文之美、经济发展之美、开放自信之美、民生幸福之美、社会和谐之美,更有政治清明之美、干部勤廉之美、大众奋进之美,“九美湖州、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时代之光,是破茧成蝶的整体跃升。湖州是在实干争先中蝶变跃升的城市,走的是绿色低碳创新发展之路,研发投入强度列浙江省第3位。今年一季度,湖州GDP增长7.7%、增幅列全省第2位。

未来之约,则是彼此成就的双向奔赴。湖州平均每天新增100家市场主体,近5年有40多万青年才俊来湖州创业创新。随着沪苏湖高铁即将开通,湖州将与上海、杭州、苏州等城市实现“半小时同城化”,人才涌向湖州的步伐迎来加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下午,大会子活动——2024年“湖唤未来”百名博士南太湖论剑活动举行。来自海内外的300余名博士齐聚湖州,共话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彼此成就。

该活动现场,湖州市委书记陈浩向大家分享了“一个城市品牌”“一座创谷”“一场恳谈会”“一杯咖啡”四个故事,从吸引人才、承载人才、赋能人才、成就人才四个维度介绍了湖州有关做法。

与此同时,会上还举行了“520湖州人才日”活动启动仪式,发布了2024年湖州市“人才强企”100强榜单,来自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协会、企业等的10位代表被聘任为湖州市引才大使,会议还发布了湖州科研院所招贤榜……

520!长三角这座城,再次向人才“表白”

沿着这场大会往深处探索,湖州发展的两条“金线”也随之浮现。

2

“企业扎堆来”

第一条“金线”,名为招商。

在现代社会里,我们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除了各种宏观数据,通常会以市场活力作为锚定指标。而市场活力的重要主体,就是企业。

上文我们提到,湖州目前拥有6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8家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56家上市企业、183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大量优质企业的落户,和湖州的招商能力密不可分。笔者查询到的资料显示,2023年湖州引进3亿元以上项目302个,完成年度目标的100.7%,其中10亿元、50亿元以上项目为74个和8个,世界500强投资项目6个。

2024年一季度,湖州引进3亿元以上项目114个,完成年度目标的38.0%,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9个、50亿元以上项目4个。

不难发现,湖州的招商有几个显著特点。

其一,领导带头。数据显示,2023年,湖州各区县主要负责人外出招商引才累计476次、661天,涉及北京、上海、深圳、长沙、成都等39个国内城市及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家。

其二,“特战队”模式。湖州探索“招商特战”新打法,截至2023年底,湖州招商中心“特战队”累计走访企业622家次,接待临港集团等客商1000余批次,重点跟踪在谈项目255个、市主要领导推送项目86个,主动挖掘项目162个,首谈认定项目46个,重大项目联席报告12个。

其三,重视产业链。湖州出台《湖州市八大新兴产业链联动招商工作机制(试行)》,与产业链牵头部门合力向上积极对接国家级部委、商协会,搭建高能级项目信息资源平台。2023年,湖州引进且备案3亿元以上八大新兴产业链项目161个,占3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引进数的70.6%。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新能源汽车产业。2023,湖州引进且备案固投3亿元以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项目47个,开工数42个,均位列八大新兴产业链第1位。

在针对产业短板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后,湖州确定车用半导体芯片、电池管理系统、电机驱动系统、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等汽车电子领域为重点招引和发展方向,定向邀请全国近百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来湖参会,并及时对接。

此外,“链长”还亲自带队赴外招商,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自动驾驶、车载芯片、智能座舱、底盘系统等新兴领域。仅吉利汽车,作为链主企业就已经带动配套企业近20家。

520!长三角这座城,再次向人才“表白”

这种“以商引商”的模式之所以能走通,同样离不开湖州扎实的服务。

湖州为企业提供全流程、定制化、专业化服务,全力促进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达效。例如,湖州市县联动每周三常态化举办“亲清直通车·政企恳谈会”,高效解决涉企问题;湖州还将每年11月1日依法确立为“湖州民营企业家节”,每季度在优秀企业中评选“贡献者”,真正让广大企业家感受到尊重。

3

“人才愿意留”

第二条“金线”,则是引才。

数据显示,仅2023年,湖州就引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项目302个,落地青创项目1036个,集聚青年大学生4.7万人。

截至2023年底,“南太湖精英计划”遴选创新创业项目1841个,带动引进高端人才2万多人,90%集中在八大新兴产业。

此外,湖州还成功获评2023年度中国最佳引才城市,位居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百强第29位。更早的时候,2019年底,浙江省统计局数据就显示,湖州“人才发展现状”指数居全省第2位、“人才发展潜力”指数居全省第1位。

有人可能要问,湖州引才有何秘诀?答案很简单,其实就四字而已:真心、诚意。

先看湖州的真心。

在顶层设计上看,湖州这些年系统推出人才新政:“湖九条”“湖十条”“人才新政4.0版”“博士双创新政”……湖州连续两年召开以“双招双引”为主题的“新春第一会”,还把5月20日设立为“湖州人才日”,向人才直接“表白”。此外,还举办湖州未来大会,创新开展“青创新城”建设,率先承接全省人力资源大市场智慧决策大脑试点改革。

520!长三角这座城,再次向人才“表白”

过去几年,湖州为了引进人才,下了大功夫。例如,湖州曾数次组团赴海内外引才,全市累计建立77家海外引才工作站。在上海,湖州特地购置了2.1万平方米写字楼,设立全球招商引才中心。

对待人才,湖州不止有真心,更有诚意。

对高层次人才来说,他们大多渴望有一个平台能施展自己的抱负与才华,由此为社会创造价值。

因此,精准的人才政策之外,湖州还在打造以“创谷经济”为核心的创业平台。通过在绿水青山之间布局新型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主体,有效聚引上海、杭州、苏州等地创新资源要素。

以西塞山为例,湖州聚力建设总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的科学谷,目前已经集聚高端科创项目36个,科研人员达2400多名、其中硕博士800多名。

520!长三角这座城,再次向人才“表白”

此外,湖州先后引进工业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莫干山地信实验室、浙大研究院、电子科大研究院等一大批高端科创平台,形成了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半导体及光电、生物医药、地理信息+等八大新兴产业,研发投入强度列全省第3位。各类人才,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舞台。

广阔的平台之外,还有温情的关怀。湖州不断迭代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为来湖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四个1000万元”政策支持,覆盖创业项目资助、基金融资支持、人才薪酬补贴、企业贴息贷款等多个维度。

为了服务人才,湖州甚至组建了长三角首个人才发展集团,从人才引进、人才园区、人才投资、人才培训、人才公寓、人才服务等六个方面提供全方位关怀。没有钱,他们帮忙融;没有员工,他们帮忙招;没有房住,他们帮忙安排。

还有湖州的“人才数字大脑”,足不出户人才就可享受“云服务”,入选全国人才工作最佳创新案例。他们的“人才码”,整合了9个部门的99项业务后,政策申领、公寓申请等人才事项全部实现“掌上办”。截至目前,已有15.8万名人才激活人才码,享受服务超75万人次。

交通的改善也让人才流动更加方便。在过去,从湖州到上海,沿着水路要坐三天的船,但沪苏湖高铁开通以后,湖州到苏州只要15分钟,到上海也不过半小时。

520!长三角这座城,再次向人才“表白”

如此种种,足见湖州对人才的信心、细心和真心。湖州爱才,才留湖州,这才是真正的双向奔赴!

4

结语

无论是招商还是引才,最终指向的,都是“发展”二字。

湖州是一座有着5000年文明史、2300年建置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它一度是人们口中的“江南腹心”,四通八达的水系和星罗棋布的圩田,缔造了“苏湖熟,天下足”的盛况。

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在工业岩浆的喷涌中,湖州的脚步一度变慢了。

突围之路在哪里?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安吉余村调研,充分肯定了余村关停矿山、水泥厂,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520!长三角这座城,再次向人才“表白”

湖州由此找到了新时代的发展密码。近20年来,湖州一直在坚持这样一条路。未来,这座城市还将沿着这条路走下去。更重要的是,湖州不仅要美,还要强。

要变强,招商和引才缺一不可。这两条“金线”,将共同织就湖州的美好未来!正如湖州市委书记陈浩在大会致辞中所言:

“美”是相遇的起点,“光”是奔跑的指引,“约”是彼此的成就。大家一起发现湖州之美、点燃时代之光、共赴未来之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