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蚕丝织出锦绣前程——看蒙山县如何锻造茧丝绸智能化全产业链

作者:中工网

原标题:蚕丝织出锦绣前程(主题)

——看蒙山县如何锻造茧丝绸智能化全产业链(副题)

广西日报记者 梁乾胜 通讯员 韦春梅 潘 雪

很多人不知道,广西100张丝绸布中,就有75张是蒙山产的。

5月8日,位于蒙山县新圩镇新圩村的自治区五星级蚕桑产业核心示范区内,今年第一批蚕茧上市了。蚕农们正忙着采摘方格簇上的蚕茧。

“田还是那块田,种桑养蚕收益却大不同了。第一批蚕,我养4张半,收240多公斤,收入1.464万元,今年我计划养8批,预计收入11万多元。”养殖大棚里,文圩镇养蚕大户梁文仪说。

今年自治区两会提出,聚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力以赴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蒙山县坚持“生态立县,特色兴县”发展战略,紧抓“东桑西移 东绸西移”发展机遇,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发展思路,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把蚕丝绸产业打造成为全县经济优势特色产业,融合打通一二三产业,推动文旅融合,走出了一条联农带农富农的新“丝”路,让蚕丝织出锦绣未来。

去年,蒙山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1%,通过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养蚕户平均每户实现收益3.75万元;目前,全县约有2万人通过参与茧丝绸产业获得经济收益。

1、打好“优势牌”

全县约10.5万人种桑养蚕

5月,蒙山县首批蚕茧上市,各蚕茧收购站点陆续开秤收购。在广西华虹蚕丝股份有限公司蚕茧收购点,前来卖茧的养蚕户络绎不绝。

蚕农们卸下一筐筐、一袋袋洁白的蚕茧,收购员们根据蚕茧的色泽,以质定价、验货、过秤、开票、结算……

“今年首批蚕茧每公斤60元,与去年同比上涨了6元。”蒙山县蚕业站站长莫遥说。

蚕农的丰收得益于蒙山县探索“种养分离+自动化养蚕”智能生产方式,利用智能化旋转上簇、自动化养蚕等技术,让养蚕时间压缩、空间拓宽、效率提高。同时,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普通农户”的产业化联合体。

“发展特色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带动农民致富的重要抓手。”蒙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谢宁说,该县立足“土”字做文章,发挥资源优势发展茧丝绸产业,鼓励和扶持丝绸龙头企业发展蚕桑规模化、集约化种养,并引导乡贤助力桑蚕产业发展。

“我不仅自己种桑养蚕致富,还给其他人提供了工作机会。”新圩镇的乡贤邓强说,他种了68亩桑园,今年第一批养15张蚕,估计蚕茧有800公斤,通过聘请人摘桑叶、养蚕等带动22名村民实现就业。

目前,蒙山县共有桑园6.11万亩,全县9个乡镇、78个行政村约10.5万人种桑养蚕,桑蚕产值达1.75亿元。

2、打好“发展牌”

年产丝绸布1700万米

5月17日,记者走进广西华虹丝绸家纺科技有限公司的晒布场,工人们正在晾晒一张张色彩绚丽的绸缎。“通过优选原材料和技术创新,解决了纤维断裂问题。”该公司负责人张继民与记者分享,他们利用自主研发的“240素绉缎织造方法”专利技术,推出了一种新型真丝宽幅家纺面料,从而开辟了新的市场。

近年来,蒙山县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以智能化改造为手段,不断推动茧丝绸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该县大力培育壮大茧丝绸产业,重点支持华虹、五丰等龙头企业扩大产能、技术改造、加强品牌建设,积极发挥华虹公司“广西蚕桑丝产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蒙山县五丰丝绸有限公司“广西企业技术中心”科研引领作用,促进该县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指导企业与高校及科研机构成立技术创新联盟,并引入新技术、新成果、新材料和新工艺,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试验示范基地。目前,该县的年坯绸产量超过1000万米,约占广西产量的50%。

引进企业打造优质品牌。目前,蒙山县已经成功引进华虹缫丝、中丝成绢纺等多家企业,项目涉及缫丝、绢纺、丝被、针织(含丝制品)、丝绸、数码印花、丝绸服装、丝绸床上用品、装饰等行业,初步形成了以茧丝绸为主导产业的具有浓郁特色的产业体系,打造出多个优质品牌,成功培育华虹牌生丝、家纺缎及丽诺丝牌真丝绸等广西名牌产品。

蒙山县将桑蚕产业向精深加工拓展,打造了拥有14家丝绸加工企业进驻工业园区的茧丝绸产业集群,年生产丝绸布1700万米,占广西总量的75%;建成1个茧丝绸轻工产业园,入驻茧丝绸企业13家,拥有250多台剑杆织机,占全区40%以上,蒙山县获中国丝绸协会授予“中国西部茧丝绸织造新城”称号。

3、打好“融合牌”

文旅农康养融合拉长产业链

5月12日,记者在蒙山镇北楼村休闲旅游区看到,景区停满了自驾车,游客在这里尽情享受休闲时光。有的欣赏旋转的风车,倾听细水长流的声音;有的参与各种户外活动,体验充满乡土气息的田园生活。

北楼村现有优质桑园2050亩,小蚕共育可达每年8000张,村里建有织梦桑园农业产业示范园。该村打造了沿湄江一河两岸休闲旅游田园综合体,目前已有四星级农家乐2家、四星级乡村旅游区1家。

“文旅农康养融合发展,延长了产业链。”蒙山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柳良说,该县立足资源特色科学规划布局,激活产业活力,打造“桑蚕+农旅+康养”融合发展新模式,按照“前端延伸、中端提升、后端发展”思路,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桑蚕+文旅。该县蒙山镇传承种桑养蚕传统,深挖“一条虫,一棵树”的潜藏价值,打造以种桑养蚕体验、桑蚕产品加工为主的北楼村“织梦桑园”田园综合体,开发品桑叶茶、尝桑果酒、穿蚕丝衣、吃绿色菜等生态旅游新业态,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新圩镇建设桑果采摘区、蚕养体验区、蚕桑丝绸展示区等,加深人们对蚕桑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该县通过“桑蚕+文旅”的融合发展模式,每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以上,旅游消费超过6000万元。通过建设集丝绸产品展销、文旅、科普、展览、行业会议、新产品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丝艺文化中心,有力推动集桑园种植、蚕桑饲养、蚕茧收购、蚕茧加工、产品研发、产品展示多元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广西中丝成丝绸公司丝绸深加工项目和广西华虹丝绸家纺公司年产150万米香云纱项目均已投产,这标志着蒙山县丝绸产业已成为广西唯一具有从种养到绢纺、织绸、练白、香云纱、印染等产业链全覆盖的县区。

来源: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