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蠶絲織出錦繡前程——看蒙山縣如何鍛造繭絲綢智能化全産業鍊

作者:中工網

原标題:蠶絲織出錦繡前程(主題)

——看蒙山縣如何鍛造繭絲綢智能化全産業鍊(副題)

廣西日報記者 梁乾勝 通訊員 韋春梅 潘 雪

很多人不知道,廣西100張絲綢布中,就有75張是蒙山産的。

5月8日,位于蒙山縣新圩鎮新圩村的自治區五星級蠶桑産業核心示範區内,今年第一批蠶繭上市了。蠶農們正忙着采摘方格簇上的蠶繭。

“田還是那塊田,種桑養蠶收益卻大不同了。第一批蠶,我養4張半,收240多公斤,收入1.464萬元,今年我計劃養8批,預計收入11萬多元。”養殖大棚裡,文圩鎮養蠶大戶梁文儀說。

今年自治區兩會提出,聚焦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全力以赴推進鄉村振興。近年來,蒙山縣堅持“生态立縣,特色興縣”發展戰略,緊抓“東桑西移 東綢西移”發展機遇,按照“強龍頭、補鍊條、聚叢集”發展思路,不斷推動産業轉型更新,把蠶絲綢産業打造成為全縣經濟優勢特色産業,融合打通一二三産業,推動文旅融合,走出了一條聯農帶農富農的新“絲”路,讓蠶絲織出錦繡未來。

去年,蒙山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1%,通過産業化聯合體帶動養蠶戶平均每戶實作收益3.75萬元;目前,全縣約有2萬人通過參與繭絲綢産業獲得經濟收益。

1、打好“優勢牌”

全縣約10.5萬人種桑養蠶

5月,蒙山縣首批蠶繭上市,各蠶繭收購站點陸續開秤收購。在廣西華虹蠶絲股份有限公司蠶繭收購點,前來賣繭的養蠶戶絡繹不絕。

蠶農們卸下一筐筐、一袋袋潔白的蠶繭,收購員們根據蠶繭的色澤,以質定價、驗貨、過秤、開票、結算……

“今年首批蠶繭每公斤60元,與去年同比上漲了6元。”蒙山縣蠶業站站長莫遙說。

蠶農的豐收得益于蒙山縣探索“種養分離+自動化養蠶”智能生産方式,利用智能化旋轉上簇、自動化養蠶等技術,讓養蠶時間壓縮、空間拓寬、效率提高。同時,由龍頭企業牽頭,組建“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普通農戶”的産業化聯合體。

“發展特色産業是推動鄉村振興、帶動農民緻富的重要抓手。”蒙山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謝甯說,該縣立足“土”字做文章,發揮資源優勢發展繭絲綢産業,鼓勵和扶持絲綢龍頭企業發展蠶桑規模化、集約化種養,并引導鄉賢助力桑蠶産業發展。

“我不僅自己種桑養蠶緻富,還給其他人提供了工作機會。”新圩鎮的鄉賢鄧強說,他種了68畝桑園,今年第一批養15張蠶,估計蠶繭有800公斤,通過聘請人摘桑葉、養蠶等帶動22名村民實作就業。

目前,蒙山縣共有桑園6.11萬畝,全縣9個鄉鎮、78個行政村約10.5萬人種桑養蠶,桑蠶産值達1.75億元。

2、打好“發展牌”

年産絲綢布1700萬米

5月17日,記者走進廣西華虹絲綢家紡科技有限公司的曬布場,勞工們正在晾曬一張張色彩絢麗的綢緞。“通過優選原材料和技術創新,解決了纖維斷裂問題。”該公司負責人張繼民與記者分享,他們利用自主研發的“240素绉緞織造方法”專利技術,推出了一種新型真絲寬幅家紡面料,進而開辟了新的市場。

近年來,蒙山縣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力,以智能化改造為手段,不斷推動繭絲綢産業轉型更新。

科技創新推動産業更新。該縣大力培育壯大繭絲綢産業,重點支援華虹、五豐等龍頭企業擴大産能、技術改造、加強品牌建設,積極發揮華虹公司“廣西蠶桑絲産品工程技術研發中心”、蒙山縣五豐絲綢有限公司“廣西企業技術中心”科研引領作用,促進該縣傳統優勢産業提檔更新;指導企業與高校及科研機構成立技術創新聯盟,并引入新技術、新成果、新材料和新工藝,建立科技成果轉化的試驗示範基地。目前,該縣的年坯綢産量超過1000萬米,約占廣西産量的50%。

引進企業打造優質品牌。目前,蒙山縣已經成功引進華虹缫絲、中絲成絹紡等多家企業,項目涉及缫絲、絹紡、絲被、針織(含絲制品)、絲綢、數位印花、絲綢服裝、絲綢床上用品、裝飾等行業,初步形成了以繭絲綢為主導産業的具有濃郁特色的産業體系,打造出多個優質品牌,成功培育華虹牌生絲、家紡緞及麗諾絲牌真絲綢等廣西名牌産品。

蒙山縣将桑蠶産業向精深加工拓展,打造了擁有14家絲綢加工企業進駐工業園區的繭絲綢産業叢集,年生産絲綢布1700萬米,占廣西總量的75%;建成1個繭絲綢輕工産業園,入駐繭絲綢企業13家,擁有250多台劍杆織機,占全區40%以上,蒙山縣獲中國絲綢協會授予“中國西部繭絲綢織造新城”稱号。

3、打好“融合牌”

文旅農康養融合拉長産業鍊

5月12日,記者在蒙山鎮北樓村休閑旅遊區看到,景區停滿了自駕車,遊客在這裡盡情享受休閑時光。有的欣賞旋轉的風車,傾聽細水長流的聲音;有的參與各種戶外活動,體驗充滿鄉土氣息的田園生活。

北樓村現有優質桑園2050畝,小蠶共育可達每年8000張,村裡建有織夢桑園農業産業示範園。該村打造了沿湄江一河兩岸休閑旅遊田園綜合體,目前已有四星級農家樂2家、四星級鄉村旅遊區1家。

“文旅農康養融合發展,延長了産業鍊。”蒙山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陳柳良說,該縣立足資源特色科學規劃布局,激活産業活力,打造“桑蠶+農旅+康養”融合發展新模式,按照“前端延伸、中端提升、後端發展”思路,推動一二三産融合發展。

桑蠶+文旅。該縣蒙山鎮傳承種桑養蠶傳統,深挖“一條蟲,一棵樹”的潛藏價值,打造以種桑養蠶體驗、桑蠶産品加工為主的北樓村“織夢桑園”田園綜合體,開發品桑葉茶、嘗桑果酒、穿蠶絲衣、吃綠色菜等生态旅遊新業态,推進一二三産深度融合。新圩鎮建設桑果采摘區、蠶養體驗區、蠶桑絲綢展示區等,加深人們對蠶桑文化的了解和認識。

該縣通過“桑蠶+文旅”的融合發展模式,每年接待遊客50萬人次以上,旅遊消費超過6000萬元。通過建設集絲綢産品展銷、文旅、科普、展覽、行業會議、新産品釋出等功能于一體的絲藝文化中心,有力推動集桑園種植、蠶桑飼養、蠶繭收購、蠶繭加工、産品研發、産品展示多元産業融合發展。

目前,廣西中絲成絲綢公司絲綢深加工項目和廣西華虹絲綢家紡公司年産150萬米香雲紗項目均已投産,這标志着蒙山縣絲綢産業已成為廣西唯一具有從種養到絹紡、織綢、練白、香雲紗、印染等産業鍊全覆寫的縣區。

來源:廣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