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09年,孔东梅和蒋介石孙子握手,直言:只是巧合,没想太多

作者:墨珑甲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毛蒋两家的孙子辈孔东梅和蒋孝严在台湾见过面,还握过手。

这样一个特别的场景很容易让人产生联想:毛蒋两家人纠葛了那么多年,通过这次握手,彼此间的恩怨就此一笔勾销了吗?

对此,孔东梅做出过自己的回应,称这次的会面只是巧合,自己没想那么多。同时,她也谈到了对于台湾和蒋家人的印象,或许和一些人想得有些不太一样。

2009年,孔东梅和蒋介石孙子握手,直言:只是巧合,没想太多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伟人后人孔东梅

孔东梅身份的特别之处,不只在于她是毛主席的后人,还在于她从事的事业是与伟人直接相关的。

她大学本来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的是英美文学,毕业之后便去了美国读国际传播硕士,回国之后她又成立了东润菊香书屋,里面包含了伟人的名字信息,主要做的就是“红色经典”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经常会在各地举办伟人相关的展览。

她也被问及过何时考虑将展览办到台湾,得到的回复是:“不太好说,要等各方面时机成熟的时候”。

2009年,孔东梅和蒋介石孙子握手,直言:只是巧合,没想太多

对于伟人孙女的身份,孔东梅并不回避。在她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特点,这也构成了一些人关心你的原因。

对她来说,这重身份带来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但她现在已经不会太过在意了,觉得这已经成为了她身体上的一部分,她也已经学会了如何像其他人一样生活。在成为其他任何一种身份之前,她都首先是她自己。

2009年,孔东梅和蒋介石孙子握手,直言:只是巧合,没想太多

谈到所选择的个人事业时,她说最开始是受到了母亲《我的父亲毛泽东》书稿的触动,里面记录了母亲和外婆远在苏联的生活。

她也有听母亲谈起外公外婆的事情,耳濡目染之下便对“红色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同。

她在美国读书的时候,本来是有想法留在那边的,这也是99%的留学生的共同想法,但她经过考虑后,还是选择回到国内。原因很简单,中国的发展很快,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舞台。

2009年,孔东梅和蒋介石孙子握手,直言:只是巧合,没想太多

她也考虑到了自己的家庭,父亲已经去世,母亲的身体也不好,所以更想离家近些,可以多陪陪父母。

她还聊起过自己对美国的印象,说那里是一个很现实的地方,同学们大都不会谈及自己的父母身居要职,她也尽量不去透露。

她说,如果一个人特别强调自己的父亲是谁,是会被周围的人看不起的。

2009年,孔东梅和蒋介石孙子握手,直言:只是巧合,没想太多

她在开始写书的时候,考虑到了自己特殊的家庭,最初是想写写这个家里的几代女性的,从外婆到母亲,再到她自己,但后来出来的第一本书写的还是伟人,名叫《翻开我家老影集——我心中的外公毛泽东》。

她谈及背后的原因,说还是因为伟人给她留下了太多的精神财富。不过,因为没有和伟人一同生活过,她只能通过回忆录和一些西方研究的书籍来了解他的一切,而随着认识的深入,她也就愈发佩服伟人的见识和魄力,觉得其身上有超乎常人的地方。

另外,她也有通过对老同志的采访,在同伟人共事过的老一辈革命家口中了解过伟人的故事和形象,这也让她感觉距离伟人更近了。

2009年,孔东梅和蒋介石孙子握手,直言:只是巧合,没想太多

她还出过一本叫《毛泽东箴言》的书,里面选取了伟人的360条语录。她希望将伟人的思想精华提炼出来,让读者能够读得更轻松。

她说,这些箴言都是从大量的著作里面精挑细选出来的,她去掉了很多政治化和口号性的内容,留下来的都是具有普世性的真理,男女老少都能看,读起来不费劲。

2009年,孔东梅和蒋介石孙子握手,直言:只是巧合,没想太多

在谈到家庭背景对于自己的帮助时,孔东梅觉得可能是虚的帮助更多。如果自己不是伟人的孙女,不会那么容易得到那么多的关注,也不会有记者专程来采访她。

实际的帮助则是有限的。她说得很坦然,毕竟不会有人因为这个身份,就掏出2000万出来,说要给她投资。

在市场面前,她和所有人都一样,必须要让自己有足够的竞争力,才能有话语权。

对于创业路上的辛苦和困难,孔东梅则表现得相当坦然。她说自己很享受这个过程,其实复出本身就是收获,而在付出的过程中还能赢得其他人的关注和支持,让她感到很幸运。

关键的是,自己要是一个能够做事情的人。

2009年,孔东梅和蒋介石孙子握手,直言:只是巧合,没想太多

2009年,她会去到台湾和蒋孝严见面,本来也是为了去研究那里的文化产业。她说,女人本来就是喜欢购物逛街的,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自己再穿打着补丁的衣服,反而会显得奇怪。

当时,除了和蒋孝严握手外,她还表达了对同样从事创意文化产业的蒋友柏的欣赏,说蒋家人的后代也注重个人奋斗,这让她很感动。

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还说自己对台湾的印象很好,觉得台湾在文化、教育和创意方面都走在相当前面,她也很希望能够来这里拓展业务。

2009年,孔东梅和蒋介石孙子握手,直言:只是巧合,没想太多

蒋孝严其人

作为蒋家子孙,蒋孝严的身世是颇为复杂的。他的父亲蒋经国是蒋介石的大儿子,与他的母亲章亚若是在江西赣州相识相爱。他和弟弟蒋孝慈在出生六个月后,便从广西桂林重又迁回到了江西的万安县。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蒋经国为蒋孝严的儿子取名为蒋万安。

蒋孝严自己很重视自己家庭和江西的这段缘分和联系,而这背后所代表的正是两岸之间割舍不断的血脉联系。

他说,自己参加过很多次“赣台会”,而自己在1949年去台湾之前,住得最久的地方就是江西的南昌,有长达3年多的时间,小学一年级也是在这里念的。他还讲得了南昌话,说过自己时至今日还会很自豪地跟别人说,自己会说南昌话,南昌话讲得很好。

2009年,孔东梅和蒋介石孙子握手,直言:只是巧合,没想太多

对于两岸之间文创产业的交流,蒋孝严也与孔东梅有着类似的看法。他觉得,江西的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产也是很丰富的,“十二五”规划里面还对文化创新的内容做了强调,更意味着两岸之间是可以进行深度合作的。中华文化是两岸的共同资产,两岸之间也应当携手起来,共同开发其背后的经济潜能。

2009年,孔东梅和蒋介石孙子握手,直言:只是巧合,没想太多

他在两岸交流方面也做了很多的推动工作,比如两岸的包机直航。

当时,他的弟弟蒋孝慈在北京生病了,他想要将弟弟接来台湾治病,从北京直接就飞到台北,但是谈了很久“陆委会”都不同意,他们说不能破这个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2002年10月蒋孝严提出了“台商春节包机直航”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台商和台湾民航业者的支持。

他也很快组建了一支代表团到北京访问,受到了国台办主任和国家民航总局的认可,2003年便顺利促成了包机。

2009年,孔东梅和蒋介石孙子握手,直言:只是巧合,没想太多

关于自己的身世,蒋孝严还专门写过一本回忆录《蒋家门外的孩子》,讲述了自己历经60多年光景才认祖归宗的故事。在重进蒋家门之前,他一直跟着母亲姓章,这让他感到了很强的羞辱感,决心要争回父姓。

1997年,蒋孝严受到了浙江奉化溪口蒋氏家族人的邀请,让他带着妻小回去看看。

蒋氏家族写给他的信中提到,要认祖归宗就要先祭祖。这是有道理的,只是蒋孝严当时身居要职,台湾方面有严格规定,政务官不准前往大陆,祭祖于他便成了一件难事。

直到2000年,他才终于能够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以及弟弟的妻儿一同回到了大陆。蒋氏家族对他的到来表现出了热烈的欢迎,好多人都说他们“早该回来了!”

2009年,孔东梅和蒋介石孙子握手,直言:只是巧合,没想太多

握手的背后

说到那次孔东梅和蒋孝严握手的细节,确实可见当中充斥的巧合与谨慎。

那天,孔东梅是作为大陆“文化教育交流团”的团员,在海协会副会长王在希的带领下,去拜会国民党中央的,而担任国民党副主席的蒋孝严正好就在迎接的队伍之列。

本来两个人没有多少互动,是在场的媒体最先提出了让两个人合影的要求。他们听到后表情还一度有些尴尬。

蒋孝严马上询问了吴伯雄的意见,王在希也向孔东梅做了示意,此时他们两个人才一起握手拍了照片。之后,吴伯雄和王在希也一同加入进来合了影。

2009年,孔东梅和蒋介石孙子握手,直言:只是巧合,没想太多

因为从事的事业与伟人直接相关,孔东梅很自然地会对历史、过去这些事情有着深入的思考。

当被问及家族和历史紧密地贴合在一起时,她是否能够客观地看待历史,她说自己还是希望能够做到客观,努力对历史进行客观真实地呈现,也不去炒作。她觉得,伟人的功过是非无须她来多做评判,历史自有其说法。

她还表示过,希望年轻人不要轻易地忘记历史,美国历史不过两百年的时间,但是年轻一代对于林肯、华盛顿这样的历史人物都很熟悉,也为其感到骄傲。

我们有着相当长的历史,但是近代史的面貌却显得模糊,也常被人淡忘,这是令人遗憾的。

2009年,孔东梅和蒋介石孙子握手,直言:只是巧合,没想太多

参考资料

1、毛蒋孙辈握手 毛泽东外孙女没想"恩怨一扫而空"

2009年,孔东梅和蒋介石孙子握手,直言:只是巧合,没想太多

2、孔东梅:伟人后代的独立梦想

2009年,孔东梅和蒋介石孙子握手,直言:只是巧合,没想太多

3、蒋孝严南昌诉乡情:如果可以 请把我算成江西人

2009年,孔东梅和蒋介石孙子握手,直言:只是巧合,没想太多

4、毛蒋后代握手言欢

2009年,孔东梅和蒋介石孙子握手,直言:只是巧合,没想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