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76年,孔继宁请假两周参加主席追悼会,老师:他为什么去?

作者:好奇猫猫

1976年9月9日,是个沉痛的日子。北京的天似乎都蒙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在这一天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全国都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而在人群中,有一个少年,他的悲伤可能比别人更深一层,因为他不仅仅是主席的国民,更是主席深深疼爱的外孙——孔继宁。

1976年,孔继宁请假两周参加主席追悼会,老师:他为什么去?

说起孔继宁,可能很多人并不熟悉这个名字,因为在学校里的他,一直保持着低调。他并不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而张扬,也从不对同学们炫耀。他就像每一个普通的孩子一样,用心听课,努力学习,和大家一起玩耍。他与人为善,性格温和,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1976年,孔继宁请假两周参加主席追悼会,老师:他为什么去?

但就在那个特殊的日子,他的身份无意间被大家知晓。那天,他找到老师,带着些许的悲伤和坚定,向老师请了两周的假。老师很是不解,追问他请假的原因。他沉默了一小会儿,然后轻轻地说:“我要去参加我外公的追悼会。”老师一愣,“你外公是?”孔继宁深吸了一口气,“我外公,是毛主席。”

消息很快就在校园里传开了,所有的同学都震惊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身边这个和他们朝夕相处的同学,竟然有着如此特殊的身份。但孔继宁并没有因此变得与众不同,他依旧保持着他的低调和谦逊。

孔继宁与毛主席之间的情感,是深厚的,也是独特的。他小时候就经常陪伴在主席身边,听外公讲述那些革命年代的故事,学习外公的思想。主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教诲,都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里。主席总是告诉他,要低调,不要用自己的身份去谋求特权,这句话,他一直记在心里。

1976年,孔继宁请假两周参加主席追悼会,老师:他为什么去?

军校毕业后,孔继宁选择了军旅生涯。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而受到任何特殊待遇,反而更加努力,希望用自己的实力赢得尊重。直到政审时,大家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但他已经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

1976年,孔继宁请假两周参加主席追悼会,老师:他为什么去?

不仅如此,孔继宁还积极投身于公益事业。他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创建了“东方昆仑公益基金”,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改善乡镇的医疗条件,让更多的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他还致力于传承和弘扬毛主席的思想,为此还出版了相关的书籍。

孔继宁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他虽然是毛主席的外孙,但他并没有依赖这个身份,更没有因此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他的低调、谦逊和奉献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976年,孔继宁请假两周参加主席追悼会,老师:他为什么去?

在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像孔继宁这样的人。他们不依赖特权,自力更生,用自己的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他们用自己的实力赢得尊重,用自己的爱心温暖他人。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