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哈马斯以退为进,1967边界为何成为以色列难以承受的后果?

作者:魏武思维

随着巴以冲突战事不断升级,就在今年4月,哈马斯高层领导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以色列愿意承认和接受两个国家并存的方案,那么哈马斯愿意立刻结束战争。

然而面对哈马斯的妥协,以色列却没有任何反应,甚至继续对加沙地区发起军事打击。

“哈马斯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以色列总理对外界发出宣告。

但以色列的发声在外人看来似乎是在强撑,因为哈马斯手握的砝码,是以色列不可承受之重。

哈马斯以退为进,1967边界为何成为以色列难以承受的后果?

在1967之前

时间回到二战期间,犹太人朝巴勒斯坦地区涌去,这些人为以色列国家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决定将巴勒斯坦的领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归以色列人所有,而更少的一方则属于原本是阿拉伯人居住的巴勒斯坦。

1948年,以色列国家正式成立,这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明确边界的国家,其版图以及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界定十分混乱。

这一决议在巴勒斯坦人民的心中埋下了怨恨的种子,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不仅在宗教信仰、文化价值观方面截然不同,更是存在巨大不可逾越的鸿沟。

作为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纳赛尔,也一直致力于号召人们反抗西方的压迫和犹太复国主义的胜利。

在他的领导之下,埃及成为阿拉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这一切进一步引发了以色列的不安。

在苏伊士运河战争后的那十年间,以色列和其周边的阿拉伯邻国开始暗自较劲,国家之间的关系逐渐白热化,眼看下一轮冲突近在眼前。

哈马斯以退为进,1967边界为何成为以色列难以承受的后果?

1956年,苏伊士运河实现了国有化,支持周边国家反抗法国的控制,因此直接挑战了英法帝国的霸权主义权威。

尽管英法两国希望和以色列合作进而借以色列之手推翻阿拉伯政权,但美国从中横插一脚,强国了中东的统治权。

纳赛尔曾经试图将埃及与叙利亚合并成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以包围以色列,然而两个国家各怀鬼胎,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进行顺利。

1964年,纳赛尔在开罗召开会议,建立了阿拉伯联合司令部,并且组建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为战争做好了准备。

阿拉法特开始在以色列进行小规模袭击,巴勒斯坦问题在全球舞台之上亮出了明牌。

美国逐渐取代法国,成为以色列主要的军事装备供应国,而英国则向约旦提供武器,苏联则向叙利亚和埃及提供支援。

哈马斯以退为进,1967边界为何成为以色列难以承受的后果?

很显然,在美苏争霸的背景条件下,苏联自然要不惜利用一切代价在通过埃及和叙利亚的地位来对美国施压。

在此之前,以色列和周边的阿拉伯国家都对现状感到不满,犹太人不断想要侵占更多的巴勒斯坦土地,加强该地区的控制,导致二者根本无法同坐在一张桌子上进行和平谈判,战争似乎成了不可避免的选择。

阿拉伯人对以色列的怨恨很重,甚至不愿意称呼其名字,而是称之为犹太人, 或者是“犹太复国主义实体”。

在1948年和1956年两次战争中被以色列军队击败后,阿拉伯国家就更加坚定决心要报复以色列。

以色列同样决心要进行战争。

他们担心自己国家领土太小容易被分割,除此之外,因为约旦控制着耶路撒冷老城犹太地区,以色列将其占为己有的想法一直蠢蠢欲动。

与此同时,以色列人知道苏联向埃及和叙利亚提供了先进的武器系统,以色列需要一场胜利来确立自己的防御边界,并且彻底击败阿拉伯国家,以便在保证自身生存的前提下实现和平。

“1967边界”

1967年春天,以色列谴责叙利亚跨境袭击,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再次升级,并表示如果叙利亚不停止挑衅,以色列将采取行动。

哈马斯以退为进,1967边界为何成为以色列难以承受的后果?

4月份,口头威胁升级为敌对冲突,双方在叙利亚领空展开了战斗,纳赛尔带领军队跨越苏伊士运河,与以色列展开正面冲突。

第二天,纳赛尔劝说叙利亚和约旦发动进攻,然而以色列远比想象中的还要强大。

6月7日,以色列军队不发一枪就占领了纳布卢斯,紧接着对叙利亚进行狂轰滥炸,几乎摧毁了三分之二的叙利亚空军。

一直到6月11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超过2万名阿拉伯人在本次战争中丧生,占领了戈兰高地、西岸和西奈半岛被以色列强行占领。

或许阿拉伯军队看起来似乎很强大,但以色列人早已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不仅在情报和战术方面做好了充分准备,还对埃及人使用的苏联战术尤为了解,以色列清楚埃及防空能力不佳,知道雷达覆盖范围不全,这对以色列的整体作战计划至关重要。

“1967年,犹太复国主义获得了太多的胜利,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它又吞并了西岸,重新决定了自己的命运。”这段话或许能成为对1967边界最好的注解。

1967年6月11日,以色列实际控制的领土已扩大为原先的三倍,现在,已经有110多万巴勒斯坦人归于以色列的统治之下,这就是第三次中东冲突,也是众人皆知的“六日战争”。

六日战争让纳赛尔蒙受奇耻大辱,巴勒斯坦人也是如此,他们甚至在战争中没有任何主动权,只是大国博弈中被牺牲掉的无关紧要的棋子。

哈马斯以退为进,1967边界为何成为以色列难以承受的后果?

而这也成为阿拉伯世界政治变革的关键时刻,也是中东地区权力重新分配的开始,以色列在战争后将东西耶路撒冷合并,将其定为自己的首都。

这一边界并未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以色列并未作出任何让步,甚至表示可以有条件接受1967年双方实际控制线作为未来两国的边界,但实际上并未实现。

并更糟糕的是,以色列和周边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冲突并没有结束。

而这一切,也为哈马斯的复仇抗争埋下了伏笔。

哈马斯的复仇

1987年年底,哈马斯带领着一个全新的组织——伊斯兰抵抗运动横空出世。

“宣布诞生而非诞生。”在它12月中旬发布的第一份公报中表示,该组织其实早已秘密成立。

哈马斯都比任何组织领导人要强硬,他表示“我们烈士的鲜血不应被遗忘”。

在1988年1月的一份传单写道:“每一滴血都会变成定时炸弹、路边炸药,撕烂犹太人的肚肠。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清醒。”

哈马斯明确表示,穆斯林价值观是其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已经觉醒,穆斯林人民正在为尊严复仇,恢复往昔的荣耀。

哈马斯所主导的联合政府再次提起1967年战争爆发前的边界线,强调建立巴勒斯坦国,但这一提议并未得到以色列的同意。

哈马斯以退为进,1967边界为何成为以色列难以承受的后果?

“不要让步,哪怕是来自巴勒斯坦土壤的一粒尘埃。”这是1988年8月出版的哈马斯纲领,除了抗争以外,巴勒斯坦问题没有其他解决的办法。

哈马斯认为世界不公,去提出倡议、提案和国际会议都是浪费时间,巴勒斯坦人民应该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应该让自己的命运任人摆布。

不仅是以色列,就连阿拉伯也在努力恢复对巴勒斯坦的控制权,为抵抗以色列的武装暴力,哈马斯带领巴勒斯坦人民一直不断坚持反抗斗争,在几年的时间里,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冲突从未停止。

但即便如此,哈马斯依旧是巴勒斯坦人民心中的最后的希望,自由的象征。

事态发展越来越严重,联合国不得不下场介入,发布决议表示要求以色列撤出1967边界。

以色列政府当然不愿意让出到手的肥肉,于是玩起了文字游戏。

他们表示,联合国发布的决议中只要求以色列撤出冲突占领的领土,并没有明确要求是哪一块领土。

因此,以色列表示拒绝归还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的所占领的领土,甚至打算继续扩大自己的领土领域范围。

以退为进

最近几年,以色列越发猖狂,而中东地区的天平开始逐渐倒向以色列。

2023年开始,新一轮的巴以冲突爆发,以色列对哈马斯政权的打击报复相较以往更为猛烈。

哈马斯对于“两国方案”的坚持和呐喊让以色列更加厌烦,尽管哈马斯已经控制了加沙,但依旧被以色列封锁列为恐怖组织。

犹太人正在吞噬巴勒斯坦人民的希望,巴勒斯坦人的居住地早就已经支离破碎,很难团结成一股强大力量。

哈马斯以退为进,1967边界为何成为以色列难以承受的后果?

他们的抗争往往以失败告终,仅留下无尽的痛苦和无奈。

然而幸运的是,国际社会始终认可1967年边界和两国方案,就连美国在巨大的国际舆论压力下也不敢公开支持以色列的行为。

以色列政府早就在1967边界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但如果1967年边界和两国方案得以实现,以色列多年来的努力将付诸东流。

更为严重的是,联合国会议如果通过拆除定居点,那么约旦的巴勒斯坦人将会团结起来,这将会给以色列带来更大的威胁。

哈马斯作为巴勒斯坦的主要力量,一直在坚持的事就是抵制犹太人定居点,反对1967年的边界,他寻求国际社会的帮助,加上两国方案,必然会成为以色列的噩梦。

而对于以色列来说,置哈马斯于死地一直是不变的目标,而哈马斯突如其来的和解,看似做出退步,实际上是以退为进,让以色列十分尴尬,在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之下,以色列也许需要重新审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