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央视曾多次曝光的“夺命保温杯”,热水进毒水出?大家需警惕对待

作者:黄氏说
央视曾多次曝光的“夺命保温杯”,热水进毒水出?大家需警惕对待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为了让人们更好随身携带热水,保温杯应运而生,普通水杯不能做到长时间保温,保温杯的出现很好解决这一难题。

保温杯能做到保温效果好,得益与它的双层结构设计,并且双层之间还是真空设计,可以很好的减少热量损失。

央视曾多次曝光的“夺命保温杯”,热水进毒水出?大家需警惕对待

保温杯通过热对流,热传导,热辐射三种途径,阻止热量损失。内胆不锈钢设计,还可能会镀一层银或者铜,保温效果更好。

小巧玲珑的保温杯,用处十分广泛,能够做到热水随用随取。

然而近几年央视不断曝光“保温杯夺命事件”,让大家对于保温杯的安全性关注度提高。

大家害怕自己购买的保温杯会出现倒下去的是热水,再出来是毒水。

央视曾多次曝光的“夺命保温杯”,热水进毒水出?大家需警惕对待

保温杯是否安全无害跟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不能很好辨别保温杯是否是伪劣产品,很有可能酿下大祸。

长期使用达不到安全标准的保温杯,严重情况下可能丢掉性命!建议了解。

一、夺命保温杯

保温杯的存在很广泛,家家户户可能都会有保温杯,这已经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

但随着官方的曝出和测评,许多保温杯质量堪忧,产品不合格。长期使用保温杯很有可能出现重金属中毒的情况。

央视曾多次曝光的“夺命保温杯”,热水进毒水出?大家需警惕对待

四年前,曾有一个小女孩因为经常使用保温杯出现头晕恶心,发烧等情况,经过各种因素排查,发现问题出现在保温杯身上。

将保温杯送到专业部门送检后,发现一个小小的保温杯里面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物质。

保温杯在进行使用的时候,倒下去的是干净的水,出来的是掺杂重金属物质的水。

长期反复如此,大量的重金属物质堆积在小孩子体内,导致小孩重金属中毒!

央视曾多次曝光的“夺命保温杯”,热水进毒水出?大家需警惕对待

重金属物质一经人体吸收,很难自行排出体外。

如果不能及时发现保温杯中有重金属物质,长期使用后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子,出现重金属中毒的概率都会大大增加。

专业医生提醒大家,当重金属物质在体内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会直接攻击身体各个器官,严重情况下还可能会引起器官衰竭。

如果出现较轻状况的恶心呕吐,要及时就医进行检查,防止出现重金属中毒情况。

对于小孩子来说,重金属中毒危险性更大,可能会导致神经系统受损,从而出现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等情况。

央视曾多次曝光的“夺命保温杯”,热水进毒水出?大家需警惕对待

这位母亲也是好意,想让女儿在学校也喝上热水,谁知道劣质的保温杯却差点害了孩子。

保温杯的选择尤为关键,如果买到假冒劣质产品很有可能“保温杯”变成夺“夺命杯”。

其中,央视还曾专门出过一期关于保温杯的报道,对各种类型,各个销售渠道的保温杯进行产品质量检测。

央视曾多次曝光的“夺命保温杯”,热水进毒水出?大家需警惕对待

据悉,北京消协总共抽取五十款保温杯,其中有19款保温杯经检测之后不合格。

这十九款保温杯,有国内品牌也有外国品牌,价格不一。

其中部分保温杯存在欺瞒消费者知情权行为,还有部分保温杯原材料不合格,使用劣质材质。

不能保障使用的安全性,很有可能出现重金属物质溶解的情况,损害人体生命健康。

央视曾多次曝光的“夺命保温杯”,热水进毒水出?大家需警惕对待

二、重金属中毒的危害

重金属种类多样,其中毒保温杯中最常出现的就是像铅,镍,锰等重金属物质。

其中这三种也是比较常见的。

重金属中毒属于慢性中毒,不会立马出现反应症状,随着量的积累时间的增加,症状会慢慢出现。

首先是铅中毒,铅的来源除了经常使用保温杯之外,还有可能跟劣质图书有关。

央视曾多次曝光的“夺命保温杯”,热水进毒水出?大家需警惕对待

小孩子在刚上学的时候,家长常会去买带彩色图画的益智书,有的家长图便宜,就在街边摊买劣质图书。

劣质图书打开就会有一股子油墨味,孩子不懂以为是书香,但实际上是铅超标了。

一旦铅含量过高,超过身体承受范围,会导致智力受损,不及时进行治疗,会变成智障儿童。

成年人也有这样的案例,影响不容小觑。

央视曾多次曝光的“夺命保温杯”,热水进毒水出?大家需警惕对待

至于镍中毒,出现的症状为,呼吸道感染,呼吸出现困难甚至出现肺部水肿。

锰中毒最直接表现为肠胃不适,不能及时消化胃中的食物,很短时间内会变成急性肠胃炎。

引起肠道各种不适,损害机体器官,换癌概率大大增加。

这是三种比较常见的重金属中毒会引起的症状,不管是那一种重金属物质,都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

央视曾多次曝光的“夺命保温杯”,热水进毒水出?大家需警惕对待

重金属中毒后会出现:腹泻,恶心,肌肉疼痛等等,对于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系统也会造成伤害。

在无端情况下出现上述反应,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寻求帮助。

同时,也要注意我们在挑选保温杯时,一定要认准安全范围,避免购买到“毒保温杯”。

三、如何辨别假冒伪劣产品

保温杯内胆主要原材料是不锈钢,大陆不锈钢产品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可食用不锈钢产品,编号为304,316或者430。第二类为不可食用不锈钢产品,编号为201,202。

央视曾多次曝光的“夺命保温杯”,热水进毒水出?大家需警惕对待

食品接触用级别的不锈钢产品不会析出重金属物质,也就意味着使用起来比较安全,不会出现重金属中毒。

不可食用级别的不锈钢产品容易析出重金属物质,一般不用作食用方面。

主要用途为制造装修材料,或用于工业领域。不能直接用于食用工具,否则很容易将重金属物质摄入体内。

央视曾多次曝光的“夺命保温杯”,热水进毒水出?大家需警惕对待

编号为304的不锈钢产品不管是耐高温还是耐腐蚀性都比较强,比较适用于食品医疗行业。其中编号为316产品,还适用于医疗产品。

所以,在选购保温杯产品时,可以观察保温杯底部是否有304或者是316的钢印,或是在产品合格证明上有表明。

这类保温杯都属于合格产品,可以放心安全购买。

如果找不到保温杯内胆编号,最好不要进行购买,这类产品就是我们说的“毒保温杯”。

央视曾多次曝光的“夺命保温杯”,热水进毒水出?大家需警惕对待

在购买保温杯时尽量选择有保障的牌子和商超,不要贪图小便宜,占小便宜吃大亏。

四、保温杯的安全性

除了保温杯的材料问题,还有一部分居民可能对保温杯还有一定的质疑。

如果保温杯使用时间过长,即使它符合安全标准,经过长时间使用,安全性还有保障吗?

针对这样的疑问,有专业人士专门进行实验来进行验证保温杯长时间泡茶是否有危害。

央视曾多次曝光的“夺命保温杯”,热水进毒水出?大家需警惕对待

研究人员分别用保温杯和玻璃杯泡茶,经过24小时后浸泡,将茶水送检食品药品监督检察院检查水中的中重金属含量。

实验结果证明,两个杯子的水检查数据基本一致。也证实合格的保温杯并不会泡出重金属物质,可以放心安全使用。

购买保温杯之后,需要做到对新杯子进行彻底清洗,不要直接使用,避免卫生方面问题。

央视曾多次曝光的“夺命保温杯”,热水进毒水出?大家需警惕对待

有部分人群在使用保温杯一段时间之后,保温杯会出现一股金属味道,选择继续使用。

这是不正确的做法,出现金属味道的保温杯可能已经出现问题。

不管是本身产品质量不合格还是在生产材料合格,步骤不合格导致的,都应该停止使用,防止出现重金属中毒的情况。

在使用过程中,也要防止高温烫伤。

央视曾多次曝光的“夺命保温杯”,热水进毒水出?大家需警惕对待

保温杯能够保持水的温度是一个好事也是一个坏事,每年被保温杯热水烫伤的人都数不胜数。

杯子中都是滚烫的热水,夏天衣服比较薄,一杯热水下来,皮肤就被烫个大泡。

在夏季时,使用保温杯一定要防烫伤,不要小看它的危害。

央视曾多次曝光的“夺命保温杯”,热水进毒水出?大家需警惕对待

在加上,保温杯的材质是双层设计本身就比较厚,很难用手感受到它的实际温度。

这就很容易烫伤口腔或内部结构,所以在饮用过程中,可以将水倒入杯盖中再饮用。

长时间食用过烫的食物或热水容易产生食道癌。

另外,保温杯泡茶确实很方便,但是时间过长不清理保温杯中的茶叶,茶叶中有些物质会保留在保温杯中。

央视曾多次曝光的“夺命保温杯”,热水进毒水出?大家需警惕对待

简单的清洗并不能将附着物冲掉,长时间下来,会导致保温杯中有异味,影响口感。

所以,经常在保温杯中泡茶的人群,需要及时有效的清理保温杯。

总结

使用保温杯需要购买符合国家生产标准的产品,不能选择三无产品。不符合生产标准规定的保温杯长期使用,很有肯能会导致“热水变毒水”,对于保温杯的选择一定要慎重考虑。

选择安全有保障的品牌,避免假冒产品对自己身体健康产生危害。

央视曾多次曝光的“夺命保温杯”,热水进毒水出?大家需警惕对待

保温杯的使用也有很多注意事项,要保持内外环境温差一样,不能过大。温差过大很容易导致保温杯炸裂,伤害自己。

对于保温杯的保养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定期对保温杯进行检查或者更换老化产品零件,更好的延长使用寿命。

保温杯虽然可以很好储存热水,但是不建议长时间存放,及时饮用最好。及时防止意外出现,也能减轻保温杯工作负担。

如果保温杯出现漏水情况,需要及时更换保温杯零件或者重新购入进的保温杯。

对于有保障的保温杯,出现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我们也不能放松警惕,需要谨慎对待。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 2021-09-02《生活中10大铅毒来源,藏的最深竟是它!》

央视网 2018-01-28《北京消协:选“食品接触用”材质不锈钢保温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