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阎纲在董信义散文研讨会上的发言

作者:搜寻客

时间:2024年5月19日

地点:咸阳融创森屿城

阎纲在董信义散文研讨会上的发言
阎纲在董信义散文研讨会上的发言

左三:阎 纲

董信义的头衔不少,我没在意,只知道他在咸阳的任上时,扶持过不少年轻作者,他的散文像散文诗,颇具浪漫色彩。

我们礼泉县的作家,没有不知道董信义的。咸阳市各个县的作家没有不知道董信义的。陕西省的作家大都知道董信义。至于全国,我不好说,但我知道董信义温馨阴柔的散文,男女“粉丝”遍布大江南北。

咸阳市各个县的作家无不受惠于他的扶持与指导。

有这种扶持和没有这种扶持大不一样。我初到《文艺报》,张光年和侯金镜放手教我写文章,说:“你自已写评论,邀请别人写评论时才有共同语言。”侯金镜不但教我写文章,而且帮我改文章,有时熬夜帮我改,两眼通红,血压升高,我暗自下泪。他说:“文学就是文学,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文似看山不喜平,要有波澜,要有胆有识,但不要拿评论教训人。”所以,我难忘,《文艺报》是我的摇篮,侯金镜是我的恩师。

董信义一手扶持年轻作者搞创作,一边抡着膀子唱大风,出版《落凤山》之类的“宏大叙事”,长篇新著《袁家村》被贾平凹认为是“又一部长篇小说力作”。

阎纲在董信义散文研讨会上的发言

《袁家村笔记》的序言,是我的一篇作家论,信义拽过来当序言,也好,那里面说道的,或者褒贬失当的,我都认账。陈长吟的序言写得好,他把董信义散文的心理活动研究透了。

董信义后来继续写散文,而且创办训练班,讲授什么“新感觉”,意在突破散文的自我,果不其然,他突破了散文的自我。

由此,我也联想到《汉高祖》和《汉武大帝》的作者杨焕亭;联想到以长篇小说震憾人心同时为作者写序、写作家论,写了很多的梦萌(梦萌两三年前就大赞王海的《老坟》独步文坛,称赞董信义语言文字幽默与机智);还联想到辛建斌,他为了发现人才、扶持人才,甚至把人民币砸进去,一壶酒、一碗面就打发了。特别是杨焕亭,扶持了多少作者、读了多少作品、写了多少序言啊,重症在身依然如故有求必应!

董信义受杨焕亭撰写《汉高祖》和《汉武大帝》的启发,也就是“占有史料、提升思想”的启发,写了新作《问己》【载于今年第一期《咸阳文艺》】。当年,他的诗集《时光论》“以哲学思考,探寻人生乃至生命本真的时代意义”,今天,反以新作《问己》叩问自已,叩问自然。看,城市的灯火璀璨烂漫,他却喜欢故乡,喜欢泥土草花芬芳的气息和放眼关中大道的豁达和敞亮。每天都能听到竹子拔节的声音,自已突然有拔节升高的愿望。他苦思冥想,和大自然进行精神的交流。

信义爱农民,爱泥土,这是娘胎里带来的,自然天成。

这也是一种活法。

巴金说,多读多写才能成作家。我以为:天赋+阅历+刻苦+宽松的社会环境,才能成就作家。

惜乎,信义没有叩问社会同社会对话,面对社会环境止步不前。

焦虑的时代,国家不幸诗家幸,有人奋进,有人力争,有人念佛,有人消沉,有人回避崇高,更多的人崇拜庄子逍遥游。

信义说了:“我在竹林下站立的时候,忽然有拔高的愿望,而现实的院子,没有平台,想拔高,只能是一种奢望了。”他自信,他孤独,也遗憾,而且病了,灵魂回归故土,听鸟儿叫,看竹叶儿摇,抟扶摇直上者九万里,飘飘然如入静虚之境。

可是当下,人欲横流,你深爱的泥土上的农民,把金钱和势力当作公平和正义,你不心痛,你“静虚”,你坐得住吗?

奈何信义,“没有平台”,囿于一隅,难以放飞,没有继续入世,留下对话世事的力作。然而,无须遗憾,你的散文像散文诗,境界葆有空灵美,将久存于世!

一个作家,一辈子留下的精品很少,朱自清,散文大家,精品不过《背影》和《荷溏月色》,充其量再加上《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袁家村笔记》里精品有的是,还可以继续添加,超越自我,今生足矣!

《袁家村笔记》实际上是散文随笔集,封面上的推荐语却是“董信义散文集,强力推荐”,随笔遮蔽了精品的光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