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积极献血的人不该被“跨省”难住

作者:急诊医生大刘

无偿献血者及其配偶和直系亲属在临床需要用血时,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免交或减交费用。然而,现实中存在一些问题:异地用血、报销用血费,以及申领相关表彰时,经常面临“跨省”梗阻。

现实中的困难

例如,河北的小寒在北京大学期间无偿献血9次,累计3200ml。回老家工作后,家人生病需要用血时却被告知外省献血证在本地不能减免用血费用。陕西的雷先生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他在江西南昌上大学期间累计献血5200ml,但在西安工作时无法申领相应的表彰奖励,因为各省血站的血量统计是独立的。

积极献血的人不该被“跨省”难住

《献血法》的规定与实际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无偿献血者临床需要用血时免交费用,其配偶和直系亲属也可按照相关规定享受减免。然而,现实中,异地用血费用无法报销和异地献血证不互认等问题普遍存在。

数据联网的进展与不足

尽管2015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血液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建立统一的血液管理信息系统,但目前,多数省份的数据与信息仍未实现全国互通,导致异地用血和报销面临困难。国家卫健委在2019年要求跨地区无偿献血者临床用血费用直接减免,28个省份已实现无偿献血者及其亲属在省内医院用血费用直接减免,但跨省仍然是难题。

积极献血的人不该被“跨省”难住

数据不联网的原因

陕西省西安市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解释,跨省无法报销的主要原因是数据不联网。此外,临床用血与供血常处于紧张的平衡状态,存在季节性缺血的情况。报销标准不统一,各地返还标准及报销、减免标准各异,也是导致跨省用血报销、减免困难的重要原因。

解决之道:全国性数据库建设

中国流动人口规模逐年增加,2020年跨省流动人口达到1.25亿。为保障用血管理更科学、合理、高效,推进医院血液库存信息与血站、卫生行政部门共享,提升血液优化配置和质量安全,北京、上海、浙江、安徽等多地已开始联网试点。

例如,北京实现了献血者及其亲属在京内医疗机构用血费用直接减免,浙江省也启动了“异地用血医院直免”服务。北京无偿献血的献血者及其配偶、直系亲属可跨省减免临床用血费用,具体操作需通过“首都献血”微信公众号上传相关报销凭证。

积极献血的人不该被“跨省”难住

建议与展望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认为,需要从制度层面完善,建立全国性的献血与用血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实时数据更新和互联互通。同时,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提升血液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建立常态化的紧急用血联动机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调动和分配血液资源,加强医疗机构、血站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提高救治效率,有利于提高民众参与无偿献血的积极性。

总结

积极解决异地用血、报销等问题,不仅是对无偿献血者及其家属权益的保障,更是社会公益精神的延续和弘扬。全国性数据库建设应提上日程,以实现全国互联互通,让献血者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享受到应有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