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藏在历史中的成事逻辑

作者:子玉史院
藏在历史中的成事逻辑

文 / 子玉

成事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只要你能成为一个领域的行家,那么你很可能也能在另外一个领域里驰骋。因为,成事的经验是可以复制的。

读吕不韦传的时候,笔者总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吕不韦一个商人却能在大秦相邦的位置上干得是风生水起,要知道,政治这门学问可是有一定门槛的,需要以时间为杠杆长期实践,积累经验,才能勉强做到如鱼得水,而吕不韦却能在经商和为政之间做到无缝切换,而且在相邦的位置上持续蚕食六国领土,并给秦国统一战略做了雄厚的物资积累,其甚至以《吕氏春秋》为载体将自己的为政思想系统性的表述了出来。

后世读史者一致认为,如果吕不韦能在相邦的位置上干得久一点,如果始皇后来能够以吕不韦的思想体系为治国理论,那么大秦的生命周期完全是可以延长的。

也就是说,吕不韦的为政能力是可以和商鞅、张仪、范雎、蔡泽等大秦历任相邦的水平拿出来比较的,商人出身的吕不韦在这些专业选手面前也是毫不逊色。

对于吕不韦能以商人的身份在波谲云诡的政治深水区纵横捭阖这件事笔者曾百思不得其解,在读了古今大量的人物传记之后才终于想通了这件事:

因为吕不韦是个优秀的商人,所以他肯定也能干好政治。

吕不韦能够在经商这条路上积累倾国资产,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说明他是有一套成熟而实用的认知体系的。

一个人成事的前提是,能够对周期有科学的认知。庄稼从生长到收获是周期,小树苗长为参天大树的过程是周期,冬天到春天的季节转换也是周期,所谓的周期包含了扎根、生长、经历风雪折磨等一系列步骤,一个也不能绕过。

成事也一样,有一个从扎根到生长再到成功的过程。但大多数人一上来就想越过周期直接拿结果。就拿做自媒体这件事来说,有些人发了几个作品就想涨粉、挣钱,当他没有拿到及时反馈时就放弃了。这就是许多人为什么在任何竞争中都会惨败的原因,因为他对周期没有科学的认识。

看看那些优秀的企业和个人,哪个没有在自己的领域中长期苦苦煎熬。即使有些人突然拿到了结果,那么也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失去这笔钱,原因就是,他没有扎根这个过程,没有经过周期的历练,很难守住财富。

说回吕不韦。吕不韦经商肯定也经历了一个从小白到专业选手再到大佬的过程,即使他家里有一定的积累,那么他的能力肯定也是日积月累形成的,这就是他在社会中做事的基础。

能够认识到周期的重要性,那么吕不韦在打秦国公子异人这张牌时肯定也不会急,所以,就从包装异人开始,完了才是去秦国庙堂活动的步骤。就是在拿到秦国的王太子安国君嬴柱将异人内定为自己的继承人这个结果之后,吕不韦依然要在赵国继续煎熬。

后来虽然侥幸回到了秦国,可他依然需要蛰伏,等到异人顺利继承王位的那一天。

藏在历史中的成事逻辑

异人从人质到秦王就是吕不韦的周期 图源/剧照

做生意需要大魄力,要赌,要在黑暗中穿越周期,吕不韦在向大秦庙堂冲刺的过程中依然是魄力和忍耐这两项关键“参数”在起作用。

事情最难的阶段就是从零到一,因为这是一个生长的过程,当你成功做到一时,那么后面就可以快进式到达一百,进而倍数级扩张。如果你是一个造车商人,那么你就必须先造出第一台车来,这个过程就是从零到一,然后就可以进行复制。

那么,如何穿越周期却是个问题,这就需要另一项关键“参数”——心力。任何人在穿越周期的过程中都会经历孤独、失败的折磨,甚至打压,这个时候就极其考验一个人的心力,有些人忍受不了从而中途退场,有些人反而是愈挫愈勇,时时在突破自己的心理边界。当他拿到结果时,心脏也同时包裹上了一层铁皮,特别的皮实,这样的人,他还会惧怕在探索另一个领域时所谓的周期吗?

肯定不怕,他已经有了相关免疫力。

同时,经商也是一个和人打交道的过程,需要对人性有相当通透的认知。既然吕不韦能将天下的商人玩转,常年在政商圈子中混,那么他还会怕秦国庙堂华阳夫人、阳泉君这些人吗?

当然不怕,因为人性本质是都是相通的,趋利避害而已。

另外,统筹、计算能力也是吕不韦在成为巨商的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吕不韦也完全可以将这些经验应用到政务工作中。

也就是说,成事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吕不韦在登上商业的顶峰之后,他就能在任何领域都能够创造辉煌。这场政治运作本质上也就是一桩“生意”而已。

在平常读书的过程中,笔者总会有这样一种感受,就是不管是佛家、道家,还是阳明心学,其部分思想内核都是相同的,都是在心的层面下功夫。

所谓的万法归一,人类许多高深的学问都会在顶峰相见,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玩跨界也总能成功的原因。你看有些人是造手机的专家,他在进入汽车领域之后依然能迅速出圈。除了资金、人脉优势之外,最重要的还是,他早就已经在做第一件事时摸索出了成事的规律,建立起了自己的认知体系,在跨界的过程中,他只是将自己的经验再复制而已。

历史上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比如范蠡。范蠡是帮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亡吴国的功臣,但是他在退出政治舞台之后依然能将商业这件事玩得是风生水起,成为商界巨子。

藏在历史中的成事逻辑

范蠡也是一个跨界高手 图源/剧照

而且,范蠡的人生有好几次从归零到迅速崛起的循环。其实不是范蠡天生自带经商的优质基因,而是他在协助越王争霸的过程中早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体系并成功进行了实践。他能站在政治的高台,那么也一定能将商业这件事玩明白。

所以说,体系这件事很重要,是成事的前提。而一个人要想建立自己的体系,就必须先将一件事情干好。

就拿读书这件事来说,你必须先将一个学科整明白,完了才能在别的学科中有所成就。古人所说,要做学问必先通一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此,笔者也是深有感触,如果你想将历史学明白,就必须先将一个朝代研究透彻,因为任何一个朝代都无外乎皇权、相权、藩镇、外患、阉宦这些群体之间的博弈,如果你将秦汉史研究透了,那么隋唐的历史你一拿起就能得出高屋建瓴的论点。

这就是体系的重要性。

历史上像范蠡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比如曾国藩。为什么曾国藩一介书生却能将军事、战争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玩明白,原因就是,他在带兵前已经是学问、修身层面的大拿,有自己的体系,带兵只是再次实践自己体系的过程。

你看曾国藩说的话,什么打碎牙和血吞、什么结硬寨打呆仗等等,这都是他在读书、修身的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完了只是在军事领域复制而已。

藏在历史中的成事逻辑

曾国藩有自己做事的体系 图源/剧照

有句话是怎么说来着——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任何事,只要你掌握了底层逻辑,建立了自己的体系,技术层面的东西是完全可以通过努力、资金和人脉优势来获取的。

相反,如果你只懂技术却不懂事物的运行规律,那么也就只能在一个领域的技术层面上蹉跎人生,人生是有上限的。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我们不仅要在学术层面做正向累积,更要去钻研这个世界,琢磨规律,在道的层面日日更新、打磨自己。

知识是越多越好,道理是越少越好,因为世间的大道本来就是相通的。

本质来说,一个人如果能将健身这件事干成,那么他也能同时将工作干好,因为他明白时间对于成事的重要性,也能忍得了孤独。为什么许多体育明星在改行之后依然能在另外一个领域玩好,原因就在这里。

笔者曾经和一个书法界的朋友聊过天,他说:“写字就是一个练心,和自己博弈的过程。”

深以为然,世界上的任何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笔者也曾在健身的初期日日关注身体的变化,但却始终不能看到结果。后来才慢慢想明白了,健身是一场持久战,需要长期和自己博弈,以年为单位,你才能看到所谓的结果。

同理,做学问又何尝不是如此,知识要一寸一寸日复一日地去积累,如此才能稍微有所成就。

如今再看待跑步这件事,笔者觉得这更像是一场战争,是自己和自己的持续博弈,如果能将跑步坚持下来,那么也一定能将写文章这件事坚持到底。

跑步和写作的内在逻辑是相通的,都要打持久战,都要死磕,都要忍受孤独。

另外,你也不要轻看身边的小人物,即使是一个农民,他如果能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打理好,本质上他就已经具备了成事的素质,只是他还缺乏某种机遇而已。

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还有,如果一个人能够将家庭这个道场经营得非常和谐,那么他也一定能将工作给干好。因为,恋爱、婚姻、生活、工作在许多点上是共通的。

所以,掌握底层逻辑远比单纯掌握技术更重要,但是这个要在时间中才能获得。

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躬身入局,持续探索。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