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上,章红艳有什么故事?

作者:铁面人解读历史人物

章红艳老师,享誉海内外的音乐学者和琵琶演奏艺术家、琵琶演奏家、教育家、琵琶名家。

自己看她人的状态、有一种很静的感觉,而且演奏这种乐器心里要静,可是她又特别忙,怎么才能做到啊,其实忙是可能表面的一种、看上去就是在做事的一种节奏吧,那么包括我们上台、显得非常地光鲜亮丽,那么在那一刻表现的一种辉煌,但是那个就像是说、台下十年功,台上十分钟,你看它的这个比例,所以你就知道瞬间的这种爆发,那么其实最重要的、是台下的那个十年功,你想想看、一个人如果说他要去表现那一刻的这种状态,他台下的工夫要花很长,而那个时候都是一个人完成的、静静的一个人完成,其实在舞台上的那一刻、你看到一个人在演奏的状态,好像他是动感的、动感十足,但是他其实内心的东西,他给他呈现的这一下、完全回归到了一个他准备的这种时候。所以在那一刻,真的自己是特别地享受舞台这一刻,当然舞台这一刻后面、就是你说的静静的、非常寂寞的,一个孤独路程,但是他必须是这样的,可能是越孤独越安静,你才能越把这东西准备好。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在音乐的这个层面上是特别特别准确的,因为只有音乐是直指人心,自己相信包括戏曲演员,包括歌星、歌唱演员,演奏家等等这些,他都是要有千锤百炼的过程,就是他的一个音的表达、他的一句东西 唱腔的这种表达,他都是必须是千锤百炼、所以他在那一刻无论发生什么、他可能张口就能到他最好的这种状态,这个是一种训练,也是一种修行、修炼。自己觉得其实现在我们按照经验来说、其实什么样的手都可以弹,而且都可以把它弹得就是很不错,我自己的体会吧、自己就发现它有点像中华文化里头的这种中庸的这种概念,所谓就是说一切东西都适合、正合适,就是这样的,具体比如说、长,就是不长不短,不胖不瘦,不软不硬,它恰恰都是它正合适的这个时候。那我们当然就是我们现在有很多训练方法、可以让比如说一些比较软的这个手把它立住练出来等等。手、自己就觉得其实就是让手作为你的一个发声的这样的一种、就是说你有很多种办法来作为你声音的这样的一种发声,你有你的手段,然后其实琵琶就是练习、就是有很好的一些方法进行练习,怎么你就能掌控这些乐器、拿手来掌控这些乐器。琵琶这件乐器它很美,它是一件、自己觉得它可以让人怀抱、非常轻、对的,这样的一种状态的乐器,完了就像一个仕女一样、插着这个玉簪的,这样的一种仕女、这种感觉,但是琵琶又不是说、看上去是一件非常女性的乐器,视觉上你觉得它很美、总是好像跟白居易的《琵琶行》把它放在一起,所以总是觉得女性,你要知道在自己的老师这一辈、全是男的唱琵琶的,所以它为什么这件乐器其实它是文武双全的乐器,它可以说是出入雅俗、兼备文武,最美、自己觉得在代表中国的这个最美的这个音乐、可以说那《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原来是《夕阳箫鼓》,那么什么《浔阳琵琶》、还有《飞花点翠》、《大浪淘沙》,《塞上曲》、《月儿高》、《寒雀争梅》什么,就这些你一听啊、它就不是一般人起的、对吧,它跟文化有关,包括跟传统文化有关,那么它这些东西一看就是文人的产物,那如果说拿中国的当中最有气势的作品来说、《十面埋伏》无与伦比,没有第二首,而且可能在中国的这个作品当中可能最具影响力和最出名的、可能也是《十面埋伏》。而且它的历史感,它的历史感、它讲的是公元前202年的时期,然后它一直几百年以来一直传下来。

琵琶是一样中国的传统乐器,就她拿到世界范围内去演奏的时候、她觉得他们的感受是什么样,他们能感受到那些背后很浩瀚的那种我们的文化背景吗,当然是、自己觉得首先呢、是可以说让他们特别震撼的,比如说我们常常在说、我们要走出新的东西来、我们要追求的现代是什么样的,我们一直在追随这种现代的步伐,那么你能想像就是自己出国的时候、比如弹《霸王卸甲》,弹《十面埋伏》,他们都以为是现代作品,就是现代感的东西、是有点扑面而来。咱们老想着说传统的东西,就是小家碧玉呀等等啊、自己好像内心里头的这种抒发,这个东西是扑面而来,一下子你就、你不接也得接就是,就是这样的一种感觉;还有就是,在这个技法的过程当中,他就会觉得、怎么会有那么丰富的这样的一种技法。其实民族音乐是真正的让中国人喜欢的东西,因为它骨子里头就是这个、它是你自己的,它其实是一个什么呢、你一旦听的时候吧,它有一种自然的、和你内心契合的东西,它是骨子里血液当中的,所以那个旋律一起来、那自然就是你的东西。她第一次、从小第一次见到琵琶是多大,七岁,什么感觉,从小、那自己很小,自己爸爸就弹琵琶。自己就感觉这个就是太重嘛,太小、自己就是七岁学的时候也是,太重了,当时那把琴放到自己身上的时候,自己是基本上是自己不太能抱得了的,爸爸给自己、是爸爸的琴,所以他就用一个、在天花板上弄了一个钩子,然后呢就挂了一根绳、挂住那个琴,自己就可以抱住它,所以就用这个方式开始学的。反正挂了、自己估计也挂了一阵子,其实自己都稀里糊涂、反正那个时候、自己开始学,就别人都跑来我们家、就跟看猴子看那个什么似的、就觉得太奇怪了,还用这种方式什么,自己爸爸是很聪明、他能想办法,因为他也不可能给自己扶着、这样,那他怎么样能够让自己能抱住这琴,那时候也没有小的琴,自己父亲给自己选择了、看上去好像是很残酷在那个时代,因为他非常严,残酷啊、别人出去玩去了、小孩天天出去玩、你就得抱着琴在练琴呀。就她作为一个小朋友、怎么熬过这一段,她的理念是什么,自己就天天就听着人家就去玩,自己就觉得是这个、自己就觉得我很惨呢、我怎么这么的,但是呢就是、自己迫于自己父亲的那种威严,自己爸就很厉害呀、不行就打呀,所以就很害怕呀、那也得做这件事情呀,所以就这个做,可是你知道吗、到了大了以后、所有这些小朋友全羡慕自己,就是它就是付出的回报、真的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你看如果自己就在想、当我心智健全了,当我可以去做、我对我自己的未来有些规划的时候,可是那个时候如果我选择、我还能来得及做这件事吗,就来不及了,而且自己觉得是在小的时候、在父母在逼着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对一个孩子绝对是有一个好处的,是就是说培养一种意志力,我们就说过、如果一个学音乐的,这孩子、比如像朗朗这样的,他天天能够用这样的精力来练琴、能这样的话,你说他做什么不能成啊,对不对,转向用这样的东西去做别的事情的时候、他一样能够成功。真的要走心,它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你看吸引耳朵的是可以非常敏锐的,但是自己可以非常遗憾的说、我们现在的耳朵是越来越坏了,就是能力的丧失,能力丧失是因为它的这种上头、因为自己不知道怎么样去追求这个,而且不关注这个,自己做夏令营、自己只写一句话,自己说希望在这个过程当中、希望能够培养起一副好的耳朵、受益终生,因为耳朵听觉的东西、好的音乐可以救一个人,坏的音乐可以杀人呐,一点都不夸张,就是它会让你心神不宁、就音乐不好的时候、你有的时候不太想由于是这个造成的,自己有时候心里就想、为什么我自己觉得我愿意去做这种普及,而且自己愿意不厌其烦的去做,而且自己就坚持这个、因为自己知道他的内心和他的这个、他都有他崇尚这种优美、崇高 雅致,对吧、这种的这个方面、他没有被唤醒,他封闭了、就像你听,哎耳朵听不见了,其实他内心里头跟这个好像、生活当中跟这没关系,但是想自己想、如果他进到音乐厅来,如果他赶上是自己开音乐会、自己就一定要让他感受、也许这一生就这一次。

自己觉得其实没有想那么多的一个、其实自己就是想做一个行者,琵琶行者,就是你可以背着这样的一件沉甸甸的一个、可以说是中国的一个优秀的这种遗产吧,你可以背着它去以琴会友、去跟世界的这些人去合作,去让他们认知中国、从这件乐器上,然后自己觉得有的时候、我自己并不是很重要,那么今天我有这样的机会到卡内基、到世界上最好的这个音乐舞台上去,真的是中国的一个、整个走到今天的一种进步,让音乐家可以有发声、可以去交流,在同一个平台上,所以自己觉得我没有太想、我人生的目的,我要成为怎么样,获得我辉煌、而且我绝不做大师,自己觉得现在的大师、自己是坚决要跟大师,不能跟现在的大师为伍、我就是琵琶行者,我会一场一场地、我会一个音一个音地去对待这件艺术,然后自己会在国际的这个舞台上、每一次的都全心全意地这种平台的合作,让他们就、他们说你改变了生活,自己想更多的有这些,是他因为琵琶、让他对中国的文化心存敬意,他因为琵琶音乐、让他改变,就是对中国的过去的很多的看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