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二战期间,德国被英美等国大肆轰炸,固定机场成了首要目标。
面对着这样大规模战略轰炸,德国军方开始研究一种能够使得战机起降作战更便利的办法,当时德国军方提出的方法是,在国内多条高速公路上预布置临时跑道,以供战斗机紧急起降。
这一构想最终真的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批“战备高速公路”,还在当时就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德国空军在密集轰炸下保留了一定的生存能力。这体现了战备高速在国家危机中的重要性,甚至可以称之为一种战略性的生存手段。
后来美苏等国也纷纷仿效德国的做法,修建了大量战备高速公路。从此,战备高速的技术越来越成熟,作用也越来越大。
战备高速这个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该很陌生,尤其生在和平年代,生在给人巨大安全感的中国。但中国其实也有战备高速,早在1989年成功在沈阳到大连的高速公路某段降落了空军的战斗机,就标志着中国拥有了第一条战备高速公路。
随后,中国又陆续建设了十余条战备高速公路,其中河南省郑州至民权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就是公开并为人熟知的一个战备高速工程项目。
郑民高速的飞机跑道设施完善,功能多样,性能优越,是大陆目前飞机跑道中净空最彻底的一条。这条高速不仅可以作为民航客机的备用机场,还能作为军用飞机的演习飞行训练场地,充分体现了其多功能性和战略价值。
此外,还有京藏高速、京新高速和成昆高速等战备高速项目也已经开始建设或已经建成。这些高速公路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大陆的交通网络,提高国家的整体防御能力和应对各种安全威胁的能力。
什么是战备高速?
战备高速,也被称为“飞机跑道型高速公路”或“战时机场跑道型高速公路”,是一种经过特殊设计和建设,在战时或紧急情况下可以迅速转化为军用机场的高速公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设计考虑了军用飞机的起降需求,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为军事行动提供重要支持。
战备高速与普通高速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是地理位置选择方面。
普通高速的规划主要根据交通流量、经济发展需求、地形地貌等因素去决定的,所以经常会穿越城市、乡村、山区等不同地区。
而战备高速需要考虑其该地段的军事价值、隐蔽性、安全性等因素。为了确保战机驾驶员具有良好的视野,以及有更好的战略规划,战备高速通常位于平原地区,远离高楼大厦等建筑物,减少事故的发生率。同时,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还需要具备减少被敌方发现和攻击风险的能力。
其次是修建标准方面。
战备高速需要直接在满足普通高速日常交通运输需求的基础上,规划更高的建设标准。
例如,为了适应大型军机如歼-20、运-20等的起降需求,战备高速通常比普通高速更宽,车道数量也更多,甚至可能达到10车道以上;
为了让军机顺畅起降,战备高速直线长度至少需要3km以上,不能有弯度也不能有坡度,且不能有任何遮挡物阻碍战机起降;
为了承受战机起降时产生的巨大压力,路基厚度至少是普通高速公路的两倍,通常需要至少50厘米左右的钢筋混凝土层。
此外,战备高速中间加装的是可拆卸的轮式隔离桩等设施,需要时将隔离桩推到路边,以快速清空道路供战机起降使用,还需要配备完善的通信系统以及可以停放战机的配套系统,预留指挥台等辅助空间。
在采用材料方面也大有不同。
普通高速只要求材料能够满足日常交通需求,所以主要使用承重能力和耐久性相对有限的混凝土、沥青等材料进行铺设即可。
而为了承受战机起降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和压力,战备高速需要使用需要高强度、高耐久性的材料。例如,环氧沥青、高性能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等。
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抗压、抗折和抗冲击性能,还抗腐蚀,能够有力支撑战斗机进行平稳顺畅的起降和长久通行,因此能够确保战备高速在军事使用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除此之外,在设施方面,战备高速公路安装的是便于拆卸的路标设施,以确保战机能够顺利进行起降,包括指示飞机起降方向的标志、灯光系统以及导航设备等。
战备高速的规划和设置有着非常重要的军事布局意义。
首先它能够显著拓宽敌人的打击目标范围。在固定机场首先会被集中打击的情况下,它能够确保我方战机仍有其他可选择的起飞点,进而实施战术部署和反击。这种设计有效地保障了战机在紧急情况下的作战能力。
其次,战备高速的分布范围广泛,地理位置相对分散,这使得敌人难以实施有效的集中打击,从而难以彻底摧毁整个系统。这种分散化的布局方式,不仅增强了系统的生存能力,也为我方战机提供了更多的战术选择和灵活性。
但这也意味着战备机场的一些位置注定人烟稀少,在平时几乎没有车流。投入这么多建成的高速公路一年可能都用不上几次,没有被很好的运行,可能很多人会因此觉得没有意义,是一种资源浪费。
然而,战备高速在军事之外的布局也有多重意义。
战备机场可以提升交通效率。战备高速具备宽阔的路面、高标准的建设质量以及优秀的通行能力,无论是私家车、货车还是客车,都可以在战备高速上实现快速、顺畅的通行,有效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战备高速可以推动沿线经济发展。一方面,战备高速的修建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加强了地区间的经济交流和人员往来;另一方面,战备高速也为沿线的物流、旅游等相关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推动了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
由于战备高速路面宽阔、通行能力强,所以在自然灾害或其他紧急情况下,战备高速可以迅速转化为救援通道,快速地将救援物资和人员输送到灾区,为灾区人民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救援,为救援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战备高速在国防安全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备高速的分散性和隐蔽性使得敌方难以一次性摧毁所有战备高速,从而保障了国家的交通命脉和战略物资的安全运输。此外,战备高速的快速部署能力也使得国家在面对外部威胁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战备高速很好地实现了军民融合,在和平时期,战备高速可以作为普通高速公路使用,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在战争时期或紧急情况下,战备高速又可以迅速转化为军用飞机的起降跑道,为空军提供重要的支援。
这种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不仅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也促进了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
虽然出于军事保密和战略部署,我们并不能知道中国到底有几条战备高速,更不知道它们具体分布在哪里。但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中国的军事力量和部署,也可以因此产生极大的安全感和信心。
参考资料:
《一文解读高速公路上的“隐形机场”——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非同一般,军事高官同时出席高速公路奠基仪式,战时能起降战斗机——军武次位面》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