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标注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二戰期間,德國被英美等國大肆轟炸,固定機場成了首要目标。
面對着這樣大規模戰略轟炸,德國軍方開始研究一種能夠使得戰機起降作戰更便利的辦法,當時德國軍方提出的方法是,在國内多條高速公路上預布置臨時跑道,以供戰鬥機緊急起降。
這一構想最終真的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批“戰備高速公路”,還在當時就發揮了重要作用,使德國空軍在密集轟炸下保留了一定的生存能力。這展現了戰備高速在國家危機中的重要性,甚至可以稱之為一種戰略性的生存手段。
後來美蘇等國也紛紛仿效德國的做法,修建了大量戰備高速公路。從此,戰備高速的技術越來越成熟,作用也越來越大。
戰備高速這個詞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應該很陌生,尤其生在和平年代,生在給人巨大安全感的中國。但中國其實也有戰備高速,早在1989年成功在沈陽到大連的高速公路某段降落了空軍的戰鬥機,就标志着中國擁有了第一條戰備高速公路。
随後,中國又陸續建設了十餘條戰備高速公路,其中河南省鄭州至民權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就是公開并為人熟知的一個戰備高速工程項目。
鄭民高速的飛機跑道設施完善,功能多樣,性能優越,是大陸目前飛機跑道中淨空最徹底的一條。這條高速不僅可以作為民航客機的備用機場,還能作為軍用飛機的演習飛行訓練場地,充分展現了其多功能性和戰略價值。
此外,還有京藏高速、京新高速和成昆高速等戰備高速項目也已經開始建設或已經建成。這些高速公路的建成,将進一步完善大陸的交通網絡,提高國家的整體防禦能力和應對各種安全威脅的能力。
什麼是戰備高速?
戰備高速,也被稱為“飛機跑道型高速公路”或“戰時機場跑道型高速公路”,是一種經過特殊設計和建設,在戰時或緊急情況下可以迅速轉化為軍用機場的高速公路。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設計考慮了軍用飛機的起降需求,以便在緊急情況下為軍事行動提供重要支援。
戰備高速與普通高速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是地理位置選擇方面。
普通高速的規劃主要根據交通流量、經濟發展需求、地形地貌等因素去決定的,是以經常會穿越城市、鄉村、山區等不同地區。
而戰備高速需要考慮其該地段的軍事價值、隐蔽性、安全性等因素。為了確定戰機駕駛員具有良好的視野,以及有更好的戰略規劃,戰備高速通常位于平原地區,遠離高樓大廈等建築物,減少事故的發生率。同時,地形地貌等自然條件還需要具備減少被敵方發現和攻擊風險的能力。
其次是修建标準方面。
戰備高速需要直接在滿足普通高速日常交通運輸需求的基礎上,規劃更高的建設标準。
例如,為了适應大型軍機如殲-20、運-20等的起降需求,戰備高速通常比普通高速更寬,車道數量也更多,甚至可能達到10車道以上;
為了讓軍機順暢起降,戰備高速直線長度至少需要3km以上,不能有彎度也不能有坡度,且不能有任何遮擋物阻礙戰機起降;
為了承受戰機起降時産生的巨大壓力,路基厚度至少是普通高速公路的兩倍,通常需要至少50厘米左右的鋼筋混凝土層。
此外,戰備高速中間加裝的是可拆卸的輪式隔離樁等設施,需要時将隔離樁推到路邊,以快速清空道路供戰機起降使用,還需要配備完善的通信系統以及可以停放戰機的配套系統,預留指揮台等輔助空間。
在采用材料方面也大有不同。
普通高速隻要求材料能夠滿足日常交通需求,是以主要使用承重能力和耐久性相對有限的混凝土、瀝青等材料進行鋪設即可。
而為了承受戰機起降時産生的巨大沖擊力和壓力,戰備高速需要使用需要高強度、高耐久性的材料。例如,環氧瀝青、高性能混凝土、鋼纖維混凝土等。
這些材料具有優異的抗壓、抗折和抗沖擊性能,還抗腐蝕,能夠有力支撐戰鬥機進行平穩順暢的起降和長久通行,是以能夠確定戰備高速在軍事使用中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除此之外,在設施方面,戰備高速公路安裝的是便于拆卸的路标設施,以確定戰機能夠順利進行起降,包括訓示飛機起降方向的标志、燈光系統以及導航裝置等。
戰備高速的規劃和設定有着非常重要的軍事布局意義。
首先它能夠顯著拓寬敵人的打擊目标範圍。在固定機場首先會被集中打擊的情況下,它能夠確定我方戰機仍有其他可選擇的起飛點,進而實施戰術部署和反擊。這種設計有效地保障了戰機在緊急情況下的作戰能力。
其次,戰備高速的分布範圍廣泛,地理位置相對分散,這使得敵人難以實施有效的集中打擊,進而難以徹底摧毀整個系統。這種分散化的布局方式,不僅增強了系統的生存能力,也為我方戰機提供了更多的戰術選擇和靈活性。
但這也意味着戰備機場的一些位置注定人煙稀少,在平時幾乎沒有車流。投入這麼多建成的高速公路一年可能都用不上幾次,沒有被很好的運作,可能很多人會是以覺得沒有意義,是一種資源浪費。
然而,戰備高速在軍事之外的布局也有多重意義。
戰備機場可以提升交通效率。戰備高速具備寬闊的路面、高标準的建設品質以及優秀的通行能力,無論是私家車、貨車還是客車,都可以在戰備高速上實作快速、順暢的通行,有效緩解城市交通壓力。
戰備高速可以推動沿線經濟發展。一方面,戰備高速的修建縮短了城市之間的距離,加強了地區間的經濟交流和人員往來;另一方面,戰備高速也為沿線的物流、旅遊等相關産業提供了有力的支援,推動了這些産業的快速發展。
由于戰備高速路面寬闊、通行能力強,是以在自然災害或其他緊急情況下,戰備高速可以迅速轉化為救援通道,快速地将救援物資和人員輸送到災區,為災區人民提供及時的幫助和救援,為救援工作提供有力支援。
戰備高速在國防安全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戰備高速的分散性和隐蔽性使得敵方難以一次性摧毀所有戰備高速,進而保障了國家的交通命脈和戰略物資的安全運輸。此外,戰備高速的快速部署能力也使得國家在面對外部威脅時能夠迅速做出反應,確定國家的安全和穩定。
戰備高速很好地實作了軍民融合,在和平時期,戰備高速可以作為普通高速公路使用,為人們的出行提供便利;在戰争時期或緊急情況下,戰備高速又可以迅速轉化為軍用飛機的起降跑道,為空軍提供重要的支援。
這種軍民融合的發展模式不僅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也促進了國防建設和經濟發展的互相促進。
雖然出于軍事保密和戰略部署,我們并不能知道中國到底有幾條戰備高速,更不知道它們具體分布在哪裡。但我們完全可以相信中國的軍事力量和部署,也可以是以産生極大的安全感和信心。
參考資料:
《一文解讀高速公路上的“隐形機場”——中國軍網-解放軍報》
《非同一般,軍事高官同時出席高速公路奠基儀式,戰時能起降戰鬥機——軍武次位面》
#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