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英国国王查尔斯加冕后首次公布肖像画,好诡异!血色背景引争议

作者:古物艺术

近日,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加冕后的首张官方肖像油画一经发布,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这幅出自知名画家之手的作品,本应是展现国王威严与尊贵的重要艺术品,却不料被部分观众批评为“怪物”,这一评价在社交媒体上迅速发酵,引发了关于艺术界标准和公众审美差异的激烈讨论。

英国国王查尔斯加冕后首次公布肖像画,好诡异!血色背景引争议

查尔斯为自己的肖像画揭幕

当地时间5月14日,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加冕后的首张肖像画由现年75岁的查尔斯亲自揭晓。

查尔斯满怀期待地走向那幅油画,他伸出手,小心翼翼地解开丝带,然后缓缓揭开覆盖在画上的幕布。然而,这一下,全场的气氛却瞬间凝固。

片刻的沉默后,稀稀拉拉的掌声在尴尬与礼貌之间挣扎,最终勉强响起。

英国国王查尔斯加冕后首次公布肖像画,好诡异!血色背景引争议

这幅画的作者是著名艺术家 53岁的Jonathan Yeo,乔纳森在2020年就接受了皇室的委托,为当时的威尔士亲王查尔斯绘制肖像画,以纪念他成为“德雷珀斯公司”成员50周年这一重要时刻。

然而,随着女王的离世,查尔斯登基成为国王,这幅画作的意义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它不再仅仅是一幅亲王肖像,而是一幅具有全新象征意义的国王肖像画。

英国国王查尔斯加冕后首次公布肖像画,好诡异!血色背景引争议

查尔斯肖像画

这幅2.3米x1.66米的肖像画被放在了白金汉宫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像中的查尔斯身穿威尔士近卫团制服,一脸镇定,眼神平和,双手紧握剑柄,整个人浸在血红色的背景里,肩部有一只帝王蝶在飞舞——据英国媒体报道,说这是国王自己提议的,以彰显其对环境保护事业的热情。

然而,这一片大红色的背景,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这幅画作的线条和色彩处理与大众常见的肖像画有所不同,它采用了更为抽象和变形的表现手法,这种前卫的艺术风格显然超出了部分观众的审美范畴。

据说,查尔斯和王后卡米拉对于这幅肖像颇为满意。据说,在这幅画完成三分之二的时候,查尔斯就看过一次。(不知道是不是画完人物没画背景的时候看的),而国王亲自揭幕的时候显然有点意外,对这幅作品浓烈的色彩稍感惊讶。

英国国王查尔斯加冕后首次公布肖像画,好诡异!血色背景引争议

查尔斯(右)与画作创作者Jonathan Yeo

艺术界的专家对这幅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这是对传统肖像画的一种创新和突破,体现了画家对现代艺术风格的探索和实践。专家们指出,艺术不仅仅是模仿和再现,更是对现实世界的独特解读和创造性表达。这幅肖像画正是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展现了国王的另一种面貌,它或许不那么符合传统的审美标准,但却充满了艺术的力量和魅力。

只不过,对于这不寻常的烈焰画风,英国的普罗大众着实难以接受,网络上直接炸锅。他们普遍表示,这幅画中的国王形象与他们心目中的国王形象相去甚远,甚至有人直言不讳地称其为“怪物”。因此,这幅画作的前卫风格无疑挑战了他们的审美底线。

英国国王查尔斯加冕后首次公布肖像画,好诡异!血色背景引争议

查尔斯(右)与画作创作者Jonathan Yeo

这画亮相之后不光其他国家网友集体看乐子,就连很多英国人都觉得尴尬。有人调侃这画像是在地狱之火中燃烧,散发着邪恶的气息。更有人联想到了卡米拉的卫生棉条。

英国国王查尔斯加冕后首次公布肖像画,好诡异!血色背景引争议
英国国王查尔斯加冕后首次公布肖像画,好诡异!血色背景引争议
英国国王查尔斯加冕后首次公布肖像画,好诡异!血色背景引争议
英国国王查尔斯加冕后首次公布肖像画,好诡异!血色背景引争议
英国国王查尔斯加冕后首次公布肖像画,好诡异!血色背景引争议

有些人觉得,这看起来像是查尔斯下地狱了……

还有人说,这看起来像是地狱的统治者……

也有人表示英国王室的统治水深火热……

英国王室历代都有肖像画,皇室肖像在象征权力和投射形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确立君主权威、巩固统治的一种工具。

以前的君主肖像画是这样的:

英国国王查尔斯加冕后首次公布肖像画,好诡异!血色背景引争议
英国国王查尔斯加冕后首次公布肖像画,好诡异!血色背景引争议

尽管此画争议巨大,但是让世人有机会看到它还是重要的。面对这样的争议,我们不禁要思考:艺术界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一幅肖像画作品会遭到普通民众的质疑和批评?

这背后反映的其实是艺术界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和认知差异。艺术界追求的是创新和突破,他们希望通过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来挑战传统的审美观念;而公众则更注重作品的直观感受和情感共鸣,他们更倾向于接受符合自己审美习惯的作品。

英国国王查尔斯加冕后首次公布肖像画,好诡异!血色背景引争议

因此,对于这幅引发争议的肖像画,我们应该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艺术是多元的,它允许不同的声音和观点存在。我们应该尊重艺术家的创作自由和探索精神,同时也应该理解和接纳公众的审美差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让艺术真正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