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楼市组合大招:政策什么不是重点,态度才是重点!

楼市组合大招:政策什么不是重点,态度才是重点!

成都楼市观察员

2024-05-17 16:31发布于四川房产领域创作者

就在刚才不久,都收到了调整首付比例以及贷款利率的通知。

似乎大家对这些都已经习以为常了,觉得无关紧要。毕竟嘛,楼市调控政策没有一千,也不低于八百了。

调整过去,调整过来,无非就是那么几方面,也无非是一会儿收紧,一会儿放松。

大家都很淡定了,也开始不怎么吃这一套了。就像从小到大的逆反心理,老师给你说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结果往往是不好好学习的偏多,翻墙逃课泡吧打游戏的比比皆是。

楼市组合大招:政策什么不是重点,态度才是重点!

楼市新政

放在楼市,道理其实差不多的。

上面说楼市过热了,大家要慎重,先不要着急买房。谁听得进去呢?

在楼市火热得时候,你看下劝得住几个购房者?买涨不买跌,似乎已经是成了人的共性了。

上面说楼市过冷了,多出台些催购政策,大家踊跃买房,又有谁听得进去呢?

楼市过冷,你看看大家是不是都犹豫和谨慎了很多,不着急,一点也不着急,就是不着急。

但今天的这个事情有点不一样,所以观察员觉得,应该写点东西出来,为大家做参考。

和以往的各种调控政策出台不同的一点,是这次是组合大招,并且涉及到的是最根本,最购房者最切身的一面。

以往的各种救市政策,总给人一种拖拖拉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矜持,就像挤牙膏一样,总是一次挤一点。

这里面涉及的其实是上面的态度,一种始终谨慎对待楼市,始终小心翼翼试探,不敢泰国放开的态度。

然后这次的调整,包括未来几天大概率还会出正在酝酿的政策,首先就感觉到了不拖拉,不唯唯诺诺的感觉了。

楼市组合大招:政策什么不是重点,态度才是重点!

犹抱琵琶半遮面

本根变化在哪里?

根本变化其实体现的在于态度,在于对楼市的认知!

以前始终还是认为,担心房地产相关体量过大,尾大不掉超出管控。但是现在是真的切身感觉到了房地产支柱行业的重要性。以前说的什么经济压舱石,支柱行业,民生之本之类的,现在的才开始终于明白了。

大家不要觉得这些是既得利益者的夸张话语,房地产过去、现在、未来依旧是经济的压舱之石,只会更加精简,不会消失。或者换个更通俗的比喻,除了类似中国自古几千年来的盐铁专营这些涉及基本民生的项目,没有哪一个可以私人掌控的行业,会再比房地产体量大,涉及范围广,牵扯人数多的。

所以,这次的楼市调控,以及正在酝酿的接下来的楼市政策,大家要慎重对待了,此时不同往日,根本上的态度,已经转变!

楼市组合大招:政策什么不是重点,态度才是重点!

根本转变

想告知大家的第二点,是关于楼市调控,很多人觉得总是与想法背道而驰的感觉。

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楼市调控似乎总是与大众背道而驰。

你说你在火热的时候,搞啥子限购限售嘛,在冷淡的时候,吞吞吐吐的搞啥子促销又有啥用,大家都学精了,根本不吃你这套。

会有这种感觉,本质来讲,是因为站的角度不一样。

普通人买房,在乎的是本人切身的感受和利益,而掌控者而言,在乎的是整体楼市的走向和态势。购房者更多的在乎短期的,切身的利益,而掌控者更多的是在乎长期的,或者说这种短期利益能够长久下去。短时间来看,两种角度是冲突的,但是长期来看,还是要跟着大势走,这是不冲突的。

这里面还有个问题,就是延迟效应。

很多人说,要逆着大势而行,反而更好。

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不是大势不好,而是短期内跟大势逆行,见效快些。但是一旦大势成型,那个时候就知道顺势而行的重要性了。可惜的是,大势往往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成型的,即便是有效的政策,从政策出台到真正见效,中间再怎么也有一两个月左右的时限。

于购房者而言,在这一两个月时间内,思考清楚自身需求,并作出合理选择,是最重要的!

然而,过往的无数现实告诉我们,往往是过于冷漠或者过于焦虑,要么在这时间之前匆忙决定,要么拖到这时效之后盲目上车,才往往是大流。

查看原图 538K

  • 楼市组合大招:政策什么不是重点,态度才是重点!
  • 楼市组合大招:政策什么不是重点,态度才是重点!
  • 楼市组合大招:政策什么不是重点,态度才是重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