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机构改革,反反复复,已经让人麻木了,无法再产生期待了

作者:终是红尘人

近年来,各地相继推进机构改革。但是,频繁的改革也给人们带来不小困惑。原本以为这次改革会轻松解决问题,但事与愿违,改革的效果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甚至导致新的问题产生。

机构改革,反反复复,已经让人麻木了,无法再产生期待了

小编通过分析机构改革中的漏洞,认为改革的关键在于精简人员和下放权力,而不是形式上的改革,只有真正实质性的改革,才能解决问题,同时释放更多活力。否则,机构改革只会反反复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

与其说机构改革频繁,不如说每次改革都存在着严重问题导致无法产生实质影响。机构改革理应是精简和调整体制架构的过程,但实际上很多地方仅停留在形式层面,没有进行深层次的调整与优化,改革后的体制功能和职能与原来并无实质区别。

机构改革,反反复复,已经让人麻木了,无法再产生期待了

比如经常会看到一些机构改革后不久又将之前合并的部门拆分,或者说精简后增加新的编制,这其实没有起到任何积极作用。更有甚者,机构改革期间产生大量闲人和新招聘人员,这些人长期不干活只领工资,给财政带来不必要的压力,与改革原本的目的背道而驰。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机构改革忽略了人员问题的解决。很多地方只进行机构的合并和撤销,但却没有同步进行人员的合理编排与配置,导致大量人员无所事事。

机构改革,反反复复,已经让人麻木了,无法再产生期待了

人员问题的解决模式也存疑,如利用内退方式使人离开岗位,这实际上隐藏增长了更多不工作就领工资的问题人员。若真要解决问题,就应该主张精简人员编制,通过下岗安排等方式促进行政体制的细胞更新。

机构改革也忽略了权力下放的重要性。没有权力下放,即便机构改革后人手编制减少,实际上的工作量和压力并未随之减轻,这难以顺利推进各项工作,也难以真正提升效率。相对于不断反复形式上的改革,权力下放给予基层单位自主决策的空间,将是更有效的改革方式。

机构改革,反反复复,已经让人麻木了,无法再产生期待了

小编认为,机构改革若要产生实质影响,必须以“精兵简政”为原则进行。即精简人员编制,合理优化配置人员,下放权限,解放生产力,这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

否则,反反复复的形式主义改革,只会让人变得心力交瘁,难有改变,也难以真正提升政府运转效率。改革的目的只有实质性实现,才能获得普遍认同。

机构改革,反反复复,已经让人麻木了,无法再产生期待了

机构改革如果非要每隔几年就进行一次没有实质内容的形式转变,那随之而来的只有疲惫和麻木,无法真正达到预期目的。改革的精髓在于解决问题的本质,必须加强实质层面工作的扎实性,才能让各地改革实践更好地发挥应有的进步作用。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兵简政”需要长期的理论铺垫与实践探索。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公务员的职业发展与权益,人治要体现在对人的尊重中。推进职能的细化与优化,真正将权力下放到基层,让工作量与职责匹配。

机构改革,反反复复,已经让人麻木了,无法再产生期待了

还要完善流动机制,让机构和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及时调整,避免出现“僵尸”现象。坚持问题导向,防止形式大于实质的弊端。破除层层加码的思想,推进精简高效。

这需要各方投入和理解,是一个长期过程。各地机构应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在紧紧围绕“精兵简政”的思想指导下,确立科学的目标与路线图,科学进行改革练兵模式,通过长期探索与试错找到最适合本土的改革模式。

机构改革,反反复复,已经让人麻木了,无法再产生期待了

只有真正把精神落到实处,才能在不断地改革中找到支撑改革深入的内在动力,让机构体制的精进成为一个长效的循环链条,循着这个轨迹不断迈向前端。这将是推进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