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世代镇守东北,却无奈离开了中国,这个民族永远是华夏民族的一员

作者:报君知史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这是一个在《山海经》上有记载的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在黑龙江下游和库页岛上,为祖国镇守东北边疆。

但是近代却因为清政府羸弱,丢失了库页岛,让这个民族不得不背井离乡,离开了中国,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

这就是费雅喀族,俄罗斯人口中的“尼夫赫人”。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呢?

世代镇守东北,却无奈离开了中国,这个民族永远是华夏民族的一员

01 渔猎为生

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最早在《山海经》上就已经有了关于费雅喀族祖先的记载,只是这个时候,华夏对于费雅喀族还十分陌生。

唐代的时候,费雅喀族世代生活的地方,正式与中原王朝有了联系,唐朝政府派遣了长史进行管辖。

随着时间的推移,费雅喀族与中原王朝之间的联系也越来与紧密,唐、金、元、明都对这里实施了有效的管辖。

在各王朝的管辖之下,费雅喀族的人民世世代代居住在大陆东北边疆,创造出属于费雅喀的独特民族文化。

世代镇守东北,却无奈离开了中国,这个民族永远是华夏民族的一员

这是一个以渔业为主的民族,大自然给了费雅喀族人丰富的鱼类资源,所以每一个费雅喀人对鱼都了若指掌,尤其是鲑鱼和鳟鱼。

这是他们最主要的食物。

这些鱼,不仅是费雅喀人的口粮,同时也是狗的饲料。

最精华的鱼肉晒成鱼干,是人的食物,鱼头鱼骨晾干之后就用来喂狗。

所以费雅喀人每家户外都会有晾鱼的架子,除了当口粮,鱼皮还可以用来做衣服。

世代镇守东北,却无奈离开了中国,这个民族永远是华夏民族的一员

捕鱼基本在春夏进行,入秋之后费雅喀人便开始了捕猎活动,他们捕猎的对象有熊、海豹、狐狸、貂。

捕猎来的动物有很多用途,给清廷上贡主要用的就是貂皮,其余可以留作口粮,也可以拿来贸易。

不过,费雅喀人非常注意保护生态,杀鱼的时候会直接用锤子猛砸鱼头,之后再进行处理,否则会被认为是虐待动物。

在费雅喀人的观念里,虐待动物是会遭到报应的。

世代镇守东北,却无奈离开了中国,这个民族永远是华夏民族的一员

狗在费雅喀人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狗拉雪橇是费雅喀人的主要交通工具,富裕的费雅喀人家中可能有两套拉雪橇的狗,一套会有十几只。

猎人会用猎犬来帮助自己打猎,有经验的狗还能在暴风雪中给主人指引方向。

居住在东北的不少少数民族都会养狗,所以这些民族被称作“使犬部”,费雅喀人当然也在其中。

但是与其他使犬部不同的是,费雅喀人是会吃狗肉的,也因此费雅喀人遭到了不少邻族的白眼,但是他们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

世代镇守东北,却无奈离开了中国,这个民族永远是华夏民族的一员

当一只狗年岁渐长没有力量干活的时候,就会被杀掉吃肉。

每户费雅喀人会有三只“圣犬”,它们在饮食上享受良好的待遇,不过年老之后依然逃不过被宰杀的命运。

甚至连费雅喀人祭祀的时候,也会以狗为祭品。

就这样,费雅喀人靠着渔猎、采集生存,养狗作为家畜,世世代代生活在东北的广袤土地上。

直到东北的女真族崛起,费雅喀人也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归附到了满清旗下。

世代镇守东北,却无奈离开了中国,这个民族永远是华夏民族的一员

02 归顺满清

1583年,努尔哈赤起兵,东北的各少数民族陆续臣服,包括费雅喀人。

不过清政府并没有让费雅喀人加入满清八旗,而是让他们留在东北,与清朝政府建立了朝贡关系。

清政府在费雅喀人居住的地方设立宁古塔将军,负责管理。

后来因为此处流放的罪犯比较多,难以管理,所以干脆依托费雅喀人原本的氏族制度,设置乡长来管理。

从此之后,费雅喀人每年都要向清政府进贡打猎来的貂皮,送到宁古塔;

而清政府每年六月份的时候派遣官员收取貂皮,并且向费雅喀人发布赏赐。

世代镇守东北,却无奈离开了中国,这个民族永远是华夏民族的一员

除了这种进贡赏赐的关系,满清政府还与费雅喀人保持着源源不断的联姻关系。

清朝政府鼓励费雅喀人的头领迎娶清朝宗室女子为妻,后来因为路途实在太过遥远,就改在宁古塔附近召集民间女子,代替贵族女子远嫁库页岛。

这种制度很明显是双方有目的的联姻,不过在这种制度下,费雅喀人与其他民族血缘上开始逐渐融合,成为了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

东北边疆气候寒冷,相对于中原地区,生活条件是比较差的,宁古塔一直以来都是清廷流放罪犯的地方,环境恶劣可见一斑。

但是费雅喀人却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守护着他们民族的文明,也作为边疆民族,一直承担着镇守边疆的义务。

在面对外来侵略者的时候,费雅喀人与清政府站在一起,共同抗击入侵自己家园的敌人。

世代镇守东北,却无奈离开了中国,这个民族永远是华夏民族的一员

17世纪中叶,沙俄迈着侵略扩张的脚步来到了大陆东北地区。

第一个入侵大陆黑龙江地区的是波雅尔科夫。

但是这还没有完,1649年,哈巴罗夫匪帮又在沙俄政府的授意之下,入侵费雅喀人的生存之地。

这一次的侵略,比波雅尔科夫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惊动了清政府。

世代镇守东北,却无奈离开了中国,这个民族永远是华夏民族的一员

1650年,哈巴罗夫匪帮千里迢迢翻过了外兴安岭,在黑龙江流域犯下了累累恶行,包括费雅喀人在内的各个民族,都遭到了惨无人道的对待。

哈巴罗夫匪帮烧杀抢掠,甚至连小孩子都不放过,还颠倒黑白,说自己抢来的东西是“缴税”,要求大陆人民“归顺”他们。

费雅喀人不愿意,哈巴罗夫匪帮便直接攻击村庄,还惨无人道地虐杀中国俘虏。

面对毫无人性的沙俄侵略者,包括费雅喀人在内的东北少数民族奋起反抗,清政府及时组织了军民,与沙俄侵略者展开了对抗。

在此期间,费雅喀人协助清军,共同抗击侵略军,最终将哈巴罗夫匪帮赶出了黑龙江流域。

但是沙俄侵略者并没有就此放弃,反倒是掀起了更大的波澜。

世代镇守东北,却无奈离开了中国,这个民族永远是华夏民族的一员

1665年冬,被流放到远东的切尔尼戈夫斯基带领手下入侵,占据了雅克萨,开启了他在东北地区的罪恶行径。

清军反应迅速,立即出兵剿匪,成功将这群流放犯人赶出了国境。

但是清军并没有在雅克萨防守,等于将城池直接送了出去。

毫不意外,沙俄又一次卷土重来。

此次,清军联合当地的各民族人民包围了雅克萨,直到城内的八百多人只剩下一百多,才不得不选择和谈。

世代镇守东北,却无奈离开了中国,这个民族永远是华夏民族的一员

中俄签订了合约,确定了双方的领土范围,费雅喀人所在的地方自然属于清政府领土。

自此之后,沙俄与费雅喀人就没有了联系。

生活归于平静,费雅喀人继续自己祖祖辈辈的生存方式,延续着自己的宗法制部落,繁衍生息。

同时,费雅喀族作为满清子民,也一直与清廷保持着联系。

然而,平静的生活最终还是被打断了。

世代镇守东北,却无奈离开了中国,这个民族永远是华夏民族的一员

03 割地

俄国人对于土地有着执念,十分热衷于抢夺领土扩大地盘,一直想要拥有一个海岸据点。

他们将目光放在了黑龙江出海口,也就是费雅喀人的地盘。

最终,俄国政府决定用武力来为自己的野心开路。

俄国作为帝国主义国家不断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是,清政府越来越日薄西山。

当俄国的侵略步伐重新踏上黑龙江流域的时候,黑龙江将军奕山却让自己的手下“勿滋事端”;

当俄国的军舰已经驶入黑龙江口的时候,奕山依旧不管不顾。

清政府任由俄国人在这里建立基地,组建了一支侵略部队,践踏祖国领土。

世代镇守东北,却无奈离开了中国,这个民族永远是华夏民族的一员

1854年,俄国侵略者与英法侵略者黑吃黑,在中国领土上打了一仗,结果俄国战胜,吃下了这一片领土的侵略利益。

之后,俄国便开始咄咄逼人起来,准备从清政府手中将这片领土抢到手,直接声称黑龙江中游一带“是属于俄国的”。

清政府派人去谈判,结果吉林将军奕格居然因为害怕,装病辞职了。

俄国气焰更加嚣张,利用当时清政府面临列强倾轧的窘迫局面,对中国领土提出了主权要求。

双方一度剑拔弩张,硝烟弥漫,似乎下一秒就会爆发战争。

世代镇守东北,却无奈离开了中国,这个民族永远是华夏民族的一员

可俄军蛮横无理,英法联军又嚷嚷着要进攻北京,清政府无奈之下只能派遣奕山去与俄国谈判。

面对侵略,奕山能躲就躲,面对谈判,更是卑躬屈膝,只考虑自身安全,根本不考虑国家利益。

《瑷珲条约》签订,费雅喀人的家园被划分给了俄国,从此之后,费雅喀人便改了国籍,成为了俄国公民。

被划给俄国之后,费雅喀人的生存环境如何了呢?

世代镇守东北,却无奈离开了中国,这个民族永远是华夏民族的一员

04 尼夫赫人

清政府放弃了费雅喀人的祖地,费雅喀人被纳入到俄国政府的管辖范围内,俄国人称其为尼夫赫人。

不过在帝国主义国家中,俄国的实力并不算强,而且土地过于辽阔,因此对于边疆地区尤其是远东边疆地区管理并不到位。

当时的费雅喀族加入俄国之后,便遭到了沙俄政府的剥削压迫,经济文化都得不到发展,再加上原本的氏族制度相对来说比较落后,于是生活更加困窘。

苏联成立之前,费雅喀人口数量很不稳定,甚至有减少的趋势。

世代镇守东北,却无奈离开了中国,这个民族永远是华夏民族的一员

在俄罗斯人的不断影响之下,费雅喀的氏族制度开始瓦解,俄罗斯文化开始渗透到了费雅喀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俄罗斯人信仰东正教,这与费雅喀人原本的宗教信仰是有冲突的。

费雅喀人崇拜山川自然,崇拜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

主要祭祀“山神”、“海神”、和“火神”,动物崇拜主要是“熊崇拜”,还会杀狗作为祭品来祭祀熊,会举办“熊节”。

加入俄国之后,原本原始的宗教崇拜受到了冲击,到十九世纪末期,基本上所有的费雅喀人都成为了东正教教徒。

世代镇守东北,却无奈离开了中国,这个民族永远是华夏民族的一员

后来苏联成立,费雅喀人的日子好过了不少。

苏联在这里实施了社会主义改造,颁布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费雅喀人的人口得以恢复。

费雅喀人原本有自己独立的语言,不过经过苏联的各项政策,他们的日常生活逐渐开始使用俄语,并且适应了俄罗斯文化。

虽然30年代之后苏联不太关注远东少数民族,让费雅喀人的民族文化重新得到了发展机会,但是这并没有维持多久。

世代镇守东北,却无奈离开了中国,这个民族永远是华夏民族的一员

50年代之后,苏联开始全面管理少数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费雅喀人的生活也慢慢步入现代化。

但是大多数费雅喀人都很不喜欢这样的变化,这意味着传统的渔猎经济模式的破坏,工业化的进程让费雅喀人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并且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苏联市场改革之后,作为少数民族的费雅喀人,就业问题十分严峻,而政府对于他们却没有什么保障。

这些都激发了费雅喀人对于保护自己民族文化的愿望,他们并不会忘记,自己曾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他们的民族文化与华夏文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世代镇守东北,却无奈离开了中国,这个民族永远是华夏民族的一员

费雅喀族的知识分子们承担起了这样的责任,成立了一些民族艺术团体,修建了民族文化的博物馆,宣传自己的文明。

俄国也有不少学者积极研究少数民族的历史,有不少有识之士,强调了保护费雅喀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不过大部分俄罗斯学者都很默契地规避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费雅喀族曾经与中国封建王朝之间的关系。

出于一些政治原因,俄罗斯人不太愿意承认他们的少数民族有华夏血脉。

但是这改变不了历史,虽然费雅喀族当年因为清政府的无能腐败不得不背井离乡,但是他们留下的文化,将永远在华夏文明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世代镇守东北,却无奈离开了中国,这个民族永远是华夏民族的一员

参考资料

[1]杨茂盛.费雅喀族杂考[J].黑河学刊,1989(1):89-95.

[2]兰婷,孙运来.清代费雅喀人的宗教信仰[J].社会科学战线,2006(1):154-158.

[3]孙运来.清代的费雅喀族[J].社会科学战线,1986(4):334-338.

[4]纪悦生.俄罗斯学者关于尼夫赫人的研究历程[J].满族研究,2011(3):103-107.

[5]周喜峰.中俄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J].奋斗,2019(17):71-72.

[6]伍小涛.《中俄瑷珲条约》背后的故事[J].文史天地,2008(2):33-35.

[7]郝建恒.叶·哈巴罗夫写给雅库次克督军的报告[J].北方文物,1984(3):103-112.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