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了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華夏民族的一員

作者:報君知史
本文内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标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前言

這是一個在《山海經》上有記載的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在黑龍江下遊和庫頁島上,為祖國鎮守東北邊疆。

但是近代卻因為清政府羸弱,丢失了庫頁島,讓這個民族不得不背井離鄉,離開了中國,成為俄羅斯的一部分。

這就是費雅喀族,俄羅斯人口中的“尼夫赫人”。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民族呢?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了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華夏民族的一員

01 漁獵為生

這是一個曆史悠久的民族,最早在《山海經》上就已經有了關于費雅喀族祖先的記載,隻是這個時候,華夏對于費雅喀族還十分陌生。

唐代的時候,費雅喀族世代生活的地方,正式與中原王朝有了聯系,唐朝政府派遣了長史進行管轄。

随着時間的推移,費雅喀族與中原王朝之間的聯系也越來與緊密,唐、金、元、明都對這裡實施了有效的管轄。

在各王朝的管轄之下,費雅喀族的人民世世代代居住在大陸東北邊疆,創造出屬于費雅喀的獨特民族文化。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了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華夏民族的一員

這是一個以漁業為主的民族,大自然給了費雅喀族人豐富的魚類資源,是以每一個費雅喀人對魚都了若指掌,尤其是鲑魚和鳟魚。

這是他們最主要的食物。

這些魚,不僅是費雅喀人的口糧,同時也是狗的飼料。

最精華的魚肉曬成魚幹,是人的食物,魚頭魚骨晾幹之後就用來喂狗。

是以費雅喀人每家戶外都會有晾魚的架子,除了當口糧,魚皮還可以用來做衣服。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了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華夏民族的一員

捕魚基本在春夏進行,入秋之後費雅喀人便開始了捕獵活動,他們捕獵的對象有熊、海豹、狐狸、貂。

捕獵來的動物有很多用途,給清廷上貢主要用的就是貂皮,其餘可以留作口糧,也可以拿來貿易。

不過,費雅喀人非常注意保護生态,殺魚的時候會直接用錘子猛砸魚頭,之後再進行處理,否則會被認為是虐待動物。

在費雅喀人的觀念裡,虐待動物是會遭到報應的。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了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華夏民族的一員

狗在費雅喀人的生活中占據了重要地位,狗拉雪橇是費雅喀人的主要交通工具,富裕的費雅喀人家中可能有兩套拉雪橇的狗,一套會有十幾隻。

獵人會用獵犬來幫助自己打獵,有經驗的狗還能在暴風雪中給主人指引方向。

居住在東北的不少少數民族都會養狗,是以這些民族被稱作“使犬部”,費雅喀人當然也在其中。

但是與其他使犬部不同的是,費雅喀人是會吃狗肉的,也是以費雅喀人遭到了不少鄰族的白眼,但是他們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了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華夏民族的一員

當一隻狗年歲漸長沒有力量幹活的時候,就會被殺掉吃肉。

每戶費雅喀人會有三隻“聖犬”,它們在飲食上享受良好的待遇,不過年老之後依然逃不過被宰殺的命運。

甚至連費雅喀人祭祀的時候,也會以狗為祭品。

就這樣,費雅喀人靠着漁獵、采集生存,養狗作為家畜,世世代代生活在東北的廣袤土地上。

直到東北的女真族崛起,費雅喀人也與其他少數民族一起,歸附到了滿清旗下。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了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華夏民族的一員

02 歸順滿清

1583年,努爾哈赤起兵,東北的各少數民族陸續臣服,包括費雅喀人。

不過清政府并沒有讓費雅喀人加入滿清八旗,而是讓他們留在東北,與清朝政府建立了朝貢關系。

清政府在費雅喀人居住的地方設立甯古塔将軍,負責管理。

後來因為此處流放的罪犯比較多,難以管理,是以幹脆依托費雅喀人原本的氏族制度,設定鄉長來管理。

從此之後,費雅喀人每年都要向清政府進貢打獵來的貂皮,送到甯古塔;

而清政府每年六月份的時候派遣官員收取貂皮,并且向費雅喀人釋出賞賜。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了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華夏民族的一員

除了這種進貢賞賜的關系,滿清政府還與費雅喀人保持着源源不斷的聯姻關系。

清朝政府鼓勵費雅喀人的頭領迎娶清朝宗室女子為妻,後來因為路途實在太過遙遠,就改在甯古塔附近召集民間女子,代替貴族女子遠嫁庫頁島。

這種制度很明顯是雙方有目的的聯姻,不過在這種制度下,費雅喀人與其他民族血緣上開始逐漸融合,成為了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

東北邊疆氣候寒冷,相對于中原地區,生活條件是比較差的,甯古塔一直以來都是清廷流放罪犯的地方,環境惡劣可見一斑。

但是費雅喀人卻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守護着他們民族的文明,也作為邊疆民族,一直承擔着鎮守邊疆的義務。

在面對外來侵略者的時候,費雅喀人與清政府站在一起,共同抗擊入侵自己家園的敵人。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了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華夏民族的一員

17世紀中葉,沙俄邁着侵略擴張的腳步來到了大陸東北地區。

第一個入侵大陸黑龍江地區的是波雅爾科夫。

但是這還沒有完,1649年,哈巴羅夫匪幫又在沙俄政府的授意之下,入侵費雅喀人的生存之地。

這一次的侵略,比波雅爾科夫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驚動了清政府。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了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華夏民族的一員

1650年,哈巴羅夫匪幫千裡迢迢翻過了外興安嶺,在黑龍江流域犯下了累累惡行,包括費雅喀人在内的各個民族,都遭到了慘無人道的對待。

哈巴羅夫匪幫燒殺搶掠,甚至連小孩子都不放過,還颠倒黑白,說自己搶來的東西是“繳稅”,要求大陸人民“歸順”他們。

費雅喀人不願意,哈巴羅夫匪幫便直接攻擊村莊,還慘無人道地虐殺中國俘虜。

面對毫無人性的沙俄侵略者,包括費雅喀人在内的東北少數民族奮起反抗,清政府及時組織了軍民,與沙俄侵略者展開了對抗。

在此期間,費雅喀人協助清軍,共同抗擊侵略軍,最終将哈巴羅夫匪幫趕出了黑龍江流域。

但是沙俄侵略者并沒有就此放棄,反倒是掀起了更大的波瀾。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了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華夏民族的一員

1665年冬,被流放到遠東的切爾尼戈夫斯基帶領手下入侵,占據了雅克薩,開啟了他在東北地區的罪惡行徑。

清軍反應迅速,立即出兵剿匪,成功将這群流放犯人趕出了國境。

但是清軍并沒有在雅克薩防守,等于将城池直接送了出去。

毫不意外,沙俄又一次卷土重來。

此次,清軍聯合當地的各民族人民包圍了雅克薩,直到城内的八百多人隻剩下一百多,才不得不選擇和談。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了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華夏民族的一員

中俄簽訂了合約,确定了雙方的領土範圍,費雅喀人所在的地方自然屬于清政府領土。

自此之後,沙俄與費雅喀人就沒有了聯系。

生活歸于平靜,費雅喀人繼續自己祖祖輩輩的生存方式,延續着自己的宗法制部落,繁衍生息。

同時,費雅喀族作為滿清子民,也一直與清廷保持着聯系。

然而,平靜的生活最終還是被打斷了。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了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華夏民族的一員

03 割地

俄國人對于土地有着執念,十分熱衷于搶奪領土擴大地盤,一直想要擁有一個海岸據點。

他們将目光放在了黑龍江出海口,也就是費雅喀人的地盤。

最終,俄國政府決定用武力來為自己的野心開路。

俄國作為帝國主義國家不斷發展,與之相對應的是,清政府越來越日薄西山。

當俄國的侵略步伐重新踏上黑龍江流域的時候,黑龍江将軍奕山卻讓自己的手下“勿滋事端”;

當俄國的軍艦已經駛入黑龍江口的時候,奕山依舊不管不顧。

清政府任由俄國人在這裡建立基地,組建了一支侵略部隊,踐踏祖國領土。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了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華夏民族的一員

1854年,俄國侵略者與英法侵略者黑吃黑,在中國領土上打了一仗,結果俄國戰勝,吃下了這一片領土的侵略利益。

之後,俄國便開始咄咄逼人起來,準備從清政府手中将這片領土搶到手,直接聲稱黑龍江中遊一帶“是屬于俄國的”。

清政府派人去談判,結果吉林将軍奕格居然因為害怕,裝病辭職了。

俄國氣焰更加嚣張,利用當時清政府面臨列強傾軋的窘迫局面,對中國領土提出了主權要求。

雙方一度劍拔弩張,硝煙彌漫,似乎下一秒就會爆發戰争。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了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華夏民族的一員

可俄軍蠻橫無理,英法聯軍又嚷嚷着要進攻北京,清政府無奈之下隻能派遣奕山去與俄國談判。

面對侵略,奕山能躲就躲,面對談判,更是卑躬屈膝,隻考慮自身安全,根本不考慮國家利益。

《瑷珲條約》簽訂,費雅喀人的家園被劃分給了俄國,從此之後,費雅喀人便改了國籍,成為了俄國公民。

被劃給俄國之後,費雅喀人的生存環境如何了呢?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了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華夏民族的一員

04 尼夫赫人

清政府放棄了費雅喀人的祖地,費雅喀人被納入到俄國政府的管轄範圍内,俄國人稱其為尼夫赫人。

不過在帝國主義國家中,俄國的實力并不算強,而且土地過于遼闊,是以對于邊疆地區尤其是遠東邊疆地區管理并不到位。

當時的費雅喀族加入俄國之後,便遭到了沙俄政府的剝削壓迫,經濟文化都得不到發展,再加上原本的氏族制度相對來說比較落後,于是生活更加困窘。

蘇聯成立之前,費雅喀人口數量很不穩定,甚至有減少的趨勢。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了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華夏民族的一員

在俄羅斯人的不斷影響之下,費雅喀的氏族制度開始瓦解,俄羅斯文化開始滲透到了費雅喀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俄羅斯人信仰東正教,這與費雅喀人原本的宗教信仰是有沖突的。

費雅喀人崇拜山川自然,崇拜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動物。

主要祭祀“山神”、“海神”、和“火神”,動物崇拜主要是“熊崇拜”,還會殺狗作為祭品來祭祀熊,會舉辦“熊節”。

加入俄國之後,原本原始的宗教崇拜受到了沖擊,到十九世紀末期,基本上所有的費雅喀人都成為了東正教教徒。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了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華夏民族的一員

後來蘇聯成立,費雅喀人的日子好過了不少。

蘇聯在這裡實施了社會主義改造,頒布了一些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費雅喀人的人口得以恢複。

費雅喀人原本有自己獨立的語言,不過經過蘇聯的各項政策,他們的日常生活逐漸開始使用俄語,并且适應了俄羅斯文化。

雖然30年代之後蘇聯不太關注遠東少數民族,讓費雅喀人的民族文化重新得到了發展機會,但是這并沒有維持多久。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了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華夏民族的一員

50年代之後,蘇聯開始全面管理少數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費雅喀人的生活也慢慢步入現代化。

但是大多數費雅喀人都很不喜歡這樣的變化,這意味着傳統的漁獵經濟模式的破壞,工業化的程序讓費雅喀人的生存空間不斷被壓縮,并且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問題。

蘇聯市場改革之後,作為少數民族的費雅喀人,就業問題十分嚴峻,而政府對于他們卻沒有什麼保障。

這些都激發了費雅喀人對于保護自己民族文化的願望,他們并不會忘記,自己曾經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他們的民族文化與華夏文明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系。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了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華夏民族的一員

費雅喀族的知識分子們承擔起了這樣的責任,成立了一些民族藝術團體,修建了民族文化的博物館,宣傳自己的文明。

俄國也有不少學者積極研究少數民族的曆史,有不少有識之士,強調了保護費雅喀族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不過大部分俄羅斯學者都很默契地規避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費雅喀族曾經與中國封建王朝之間的關系。

出于一些政治原因,俄羅斯人不太願意承認他們的少數民族有華夏血脈。

但是這改變不了曆史,雖然費雅喀族當年因為清政府的無能腐敗不得不背井離鄉,但是他們留下的文化,将永遠在華夏文明的長河中熠熠生輝。

世代鎮守東北,卻無奈離開了中國,這個民族永遠是華夏民族的一員

參考資料

[1]楊茂盛.費雅喀族雜考[J].黑河學刊,1989(1):89-95.

[2]蘭婷,孫運來.清代費雅喀人的宗教信仰[J].社會科學戰線,2006(1):154-158.

[3]孫運來.清代的費雅喀族[J].社會科學戰線,1986(4):334-338.

[4]紀悅生.俄羅斯學者關于尼夫赫人的研究曆程[J].滿族研究,2011(3):103-107.

[5]周喜峰.中俄雅克薩之戰與《尼布楚條約》[J].奮鬥,2019(17):71-72.

[6]伍小濤.《中俄瑷珲條約》背後的故事[J].文史天地,2008(2):33-35.

[7]郝建恒.葉·哈巴羅夫寫給雅庫次克督軍的報告[J].北方文物,1984(3):103-112.

繼續閱讀